OpenAI“宮鬥”背後:爲何微軟也撐不起奧特曼?
中新經緯11月20日電 (馬靜 周奕航)曾以ChatGPT引爆市場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近日因人事巨震再度成爲市場焦點。
在經歷一系列反轉再反轉後,當地時間20日,Twitch 前CEO Emmett Shear(埃米特•希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確認了將擔任OpenAI CEO一職,並稱要調查前CEO Sam Altman(山姆·奧特曼)被罷免一事,要進行治理改革等。
然而,在這場廣受關注的戲劇性人事變動中,爲什麼董事會能罷免投資人力挺的高管?新CEO上任後,OpenAI又將面臨哪些調整?
連續反轉,OpenAI經歷人事巨震
OpenAI的人事變動調整在20日迎來了新一輪高潮:前CEO山姆·奧特曼攜部分同事奔赴微軟,Twitch前CEO埃米特•希爾則出任OpenAI新任CEO。但在此之前,CEO一職由誰來接任出現了不停的反轉。
首先是當地時間11月17日,OpenAI突發聲明,宣佈公司CEO山姆·奧特曼將離開公司,時任CTO Mira Murati(米拉·穆拉蒂)被任命爲臨時CEO,立即生效。
作出解僱決定的是OpenAI的董事會。在相關聲明中,董事會稱,山姆·奧特曼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並不一貫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並稱“董事會對他繼續領導OpenAI的能力不再有信心。”
隨後,同樣被解除董事會主席職務,但仍擔任OpenAI總裁的Greg Brockman(格雷格·布洛克曼)也宣佈辭職,並隨後在社交媒體發佈“小作文”描述了細節,透露出他和山姆·奧特曼被解聘事發突然。
當地時間11月18日,Tiger Global(老虎環球)、Thrive Capital(興盛資本)以及紅杉資本等多家OpenAI投資機構要求董事會復職山姆·奧特曼,且有投資者正在尋求OpenAI最大股東微軟的幫助。
據媒體報道,米拉·穆拉蒂計劃重新聘請剛被驅逐的CEO山姆·奧特曼以及前總裁格雷格·布洛克曼,職位尚未確定。與此同時,OpenAI董事會成員也在尋求另行聘請一位CEO。
截至發稿前的最新消息是,當地時間11月19日深夜,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宣佈,OpenAI創始人山姆·奧特曼和格雷格·布洛克曼將加入微軟。納德拉表示,奧特曼和布洛克曼及其同事將加入微軟,領導一個新的高級AI研究團隊。
中新經緯注意到,當地時間20日,埃米特•希爾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在與家人商量並思考了幾個小時後,接受了擔任OpenAI CEO的邀請。他還表示將推出三項改革計劃:一是聘請一位獨立調查員深入調查事件的整個過程,並提供相應報告;二是繼續儘可能多地與OpenAI員工、合作伙伴、投資人和客戶交流,做好記錄,分享要點;三是根據當前人員變動情況,推動對OpenAI管理層和領導團隊改革。
爲何“大金主”微軟也無法左右人事任命?
OpenAI成立於2015年,由山姆·奧特曼與馬斯克等人聯合創立。不過馬斯克於2018年離開了OpenAI董事會。2019年,OpenAI獲得了微軟10億美元的投資。山姆·奧特曼於2020年開始擔任OpenAI首席執行官。2022年底,基於GPT-3.5的人工智能對話機器人ChatGPT發佈,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熱潮,山姆·奧特曼也被稱爲“ChatGPT之父”。
OpenAI董事會成員共有6人。除前述被罷免的山姆·奧特曼和格雷格·布洛克曼外,有一位是該公司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伊利亞·蘇茨克維)。另外3位爲外部人士,分別是Quora首席執行官AdamD’Angelo(亞當·迪安傑羅)、技術企業家Tasha McCauley(塔莎·麥考利)以及喬治城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Helen Toner(海倫·托勒)。這三人與董事會現存的唯一一位內部人士伊利亞·蘇茨克維一樣,均爲技術背景出身。
高管層面,OpenAI核心管理團隊除山姆·奧特曼、格雷格·布洛克曼、伊利亞·蘇茨克維外,還有CTO米拉·穆拉蒂、COO Brad Lightcap(布拉德·萊特凱普)等。
投資人方面,覆蓋初創公司及投資機構生態的企業服務數據庫公司Crunchbase顯示,截至目前,OpenAI已經經歷了8輪融資,募資總額爲113億美元,投資者包括微軟、老虎環球、A16Z、K2、紅杉、興盛資本等十餘家機構。
雖然市場有聲音猜測山姆·奧特曼被罷免,跟其AI發展理念路線較爲激進有關,但目前尚未有當事方的確認。OpenAI官網目前也未更新最新的人事任命。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一場人事巨震中,出現了董事會、投資人、高管三方互相博弈的局面。通常,董事會由股東選舉,爲何本該同一戰線的投資人和董事會意見相左?
這和OpenAI獨特的管理架構有關。據官網今年6月28日更新的內容,OpenAI成立初是非營利性機構,其使命是構建安全、有益的通用人工智能,造福人類。但由於捐款無法滿足推進核心研究所需的計算能力和人才成本,影響其使命達成。於是成立了營利性的子公司,並通過一種特殊的治理架構來既保留非營利組織的核心使命、管理和監督職能,又能爲實現使命籌集資金。
簡要概括,該管理架構主要包含以下要點:
首先,營利性子公司完全由OpenAI非營利組織控制。營利性公司在法律上必須履行非營利性公司的使命,並通過從事研究、開發、商業化和其他核心業務來完成這一使命。
其次,非營利組織董事會將繼續作爲OpenAI所有活動的總管理機構,每位董事都必須履行其信託職責。同時,董事會以獨立董事爲主。獨立董事不持有OpenAI股權,就連OpenAI的原CEO山姆·奧特曼也不直接持有股權。
再次,OpenAI對股權結構設置了上限,限制投資者和員工的最大財務回報,以激勵平衡商業性與安全性和可持續性等方面的關係。且每位投資者和員工都必須遵守使命優先原則,即使以犧牲部分或全部的投資回報爲代價。
OpenAI還在官網中提及了和微軟的關係。微軟對OpenAI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不過沒有董事會席位,也沒有控制權。OpenAI稱,從一開始,微軟就接受了他們的上限股權提議以及將AGI技術和治理留給非營利組織和全人類的請求。
“未來OpenAI的商業化道路還要做一些調整”
“OpenAI的這種管理架構是獨一無二的,可以用‘怪胎’這樣的詞來描述。”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鄭志剛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OpenAI並不是標準意義上的商業組織,它是非營利性組織的治理架構,但其中又納入了商業元素,是雙重架構。董事會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以其非營利組織的章程作爲授權的法律依據,因此董事會做出解聘等行爲是合法合理的。
鄭志剛提到,通常意義上,商業組織的董事會上面一定有股東大會,股東作爲出資人要爲決策承擔後果。董事會做出人事任命等決議時,必須通過股東大會投票表決的方式做最後的裁決。
他還表示,OpenAI的這種管理架構很難複製,作爲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一方面強調公益願景,但又面臨大規模融資的現實困難。“但資本市場是無利不起早,隨着公司越做越大,這種複合體治理模式也將會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衝突,山姆·奧特曼被解聘,其實就是內在衝突的長期結果,太關注公益性反而給其最終能否成功帶來了不穩定性。”鄭志剛稱,OpenAI及其董事會成員以及新上任的CEO等都將面臨挑戰,即如何平衡公益願景和研發融資,短期內要對這個問題做一個清楚的回答。
“現在山姆·奧特曼被解聘後,未來OpenAI的商業化道路還要做更大實質性的改善。因爲要實現偉大願景,必須藉助商業化道路,這意味着目前的董事會等治理模式要改變。”鄭志剛認爲,偉大願景事業發展是有階段的,在研發階段,考慮太多公益性並不現實,因爲需要大量外部資金支持。但一旦成爲一個成熟產品,可以更多考慮公益性。
“我將推動組織變革,包括在必要時大力推動重大治理變革,並在30天的時間裡逐步推進。OpenAI的穩定和成功太重要了,不能允許動盪像這樣擾亂它們。我也將努力解決關鍵問題,儘管在許多情況下,我相信可能需要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取得真正的進展。”20日,埃米特·希爾在公開發文中對治理改革如是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馬靜,郵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