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CEO被掃地出門?爲什麼歐美公司喜歡趕走創始人?

在中國企業市場上,大部分的企業創始人和他創辦的企業之間是一種強聯繫的關係,往往都是企業家都退休了其對於企業的實際影響力依然長期存在,退而不休的情況非常常見,但是在歐美企業把自己的創始人趕走的事情卻時有發生,比如說最近最有名的GPT的創世公司OPEN AI也把自己的掌門人掃地出門了,讓人不禁想問爲什麼歐美那麼喜歡把創始人趕走呢?

一、OPEN AI的掌門也被掃地出門?

據封面新聞的報道,今年38歲的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最終還是拿到了喬布斯在30歲時所經歷的劇本。

當地時間11月17日,人工智能初創公司OpenAI突發聲明,宣佈公司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爾特曼將離開公司,公司現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被任命爲臨時首席執行官。OpenAI稱,接任CEO的人選仍在確認過程中。

根據聲明,阿爾特曼的離職是在董事會進行審議審查後做出的,審查的結論是,他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並不一貫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董事會對他繼續領導OpenAI的能力不再有信心。

2015年,阿爾特曼與時任特斯拉和SpaceX首席執行官的埃隆·馬斯克共同創立了OpenAI。四年後,阿爾特曼成爲了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去年底,該公司發佈了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開啓了全球AI大模型時代,阿爾特曼也被媒體稱爲"ChatGPT之父"。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劇本似乎太熟悉了,1985年,由於喬布斯經營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加上IBM公司推出個人電腦,搶佔大片市場,總經理和董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董事長喬布斯,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權。喬布斯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被迫離開蘋果公司。

無獨有偶,2017年,著名的網約車巨頭uber的創始人卡蘭尼克在出現一系列過失後,他遭到投資者的逼宮,被迫辭去CEO。他的過失包括縱容了霸凌和騷擾女性的職場文化,公司因竊取自動駕駛技術機密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告上法庭。成爲了又一個被自己創辦的公司趕出門的企業家。

與之類似的案例其實還有不少,比如說推特的創始人多西,網景的創始人安德森等等,爲什麼歐美企業喜歡趕走創始人呢?

二、爲啥歐美企業喜歡趕走創始人?

近日,OPEN AI的創始人兼CEO被自己的公司趕走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對於這一事件,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驚訝和困惑,然而這背後實際上涉及到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我們不妨好好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創始人的文化特殊性。大部分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都是技術專家,他們在技術領域有着深厚的背景和豐富的經驗。這些技術出身的創始人在創業初期通常能夠憑藉他們的技術專長和創新能力,快速推動公司的發展和壯大。他們在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方面往往能夠做出非常明智的決策,從而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然而,隨着公司的發展和成熟,對企業管理和資本運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時候,創始人的技術背景可能不再是優勢,反而可能成爲他們與企業管理層、董事會產生衝突的根源。管理層和董事會通常更加關注公司的長期戰略、盈利能力和資本市場表現,而創始人可能更加關注產品的創新和技術的發展。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可能導致創始人與管理層、董事會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其次,理想主義創始人與資本市場的天然衝突。科技公司創始人通常是非常理想主義的人,他們對自己的產品和公司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們往往非常注重產品的細節和用戶體驗,這是他們技術出身的背景所帶來的優勢。然而,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們可能不太瞭解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這可能導致他們在公司發展階段與管理層和董事會產生矛盾。

在公司進入發展階段後,管理層和董事會的關注點可能會轉向更宏觀的戰略規劃和資本運作。他們可能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決策和行動,將公司推向更高的水平,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這可能需要一些妥協和讓步,包括在產品開發、市場營銷、融資等方面做出一些調整。

然而,對於創始人來說,他們可能無法接受這些妥協和讓步。他們對產品的熱情和對公司的感情,使他們往往堅持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不願意做出改變。這種堅持可能會與管理層和董事會的決策產生衝突,導致雙方之間的矛盾加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管理層和董事會可能會決定將創始人趕出公司。這樣的決定通常是基於公司的長期發展考慮,董事會可能認爲創始人的離開有助於公司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

第三,車庫創業所帶來的明顯的股權分配問題。美國一直被認爲是創業的熱土,而"車庫創業"正是其獨特文化的一部分。這種創業模式通常源於技術極客的一個創新想法或一個新產品,然後他們會在車庫或類似的地方開始他們的創業之旅。這些創始人通常對技術有深厚的理解,但在商業和資本方面可能知之甚少。

在這些技術極客開始創業後,他們通常會尋求資本融資以推動公司的發展。然而,他們往往對資本運作和股權分配了解不足。這可能導致在早期股權分配時出現各種問題,例如股權分配不均、控制權不明確等。這些問題可能爲日後的衝突埋下伏筆。

隨着公司的發展和融資輪的增多,創始人的股權可能被逐漸稀釋,有時甚至會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這不僅是因爲他們缺乏資本運作的知識和經驗,也是因爲他們在早期沒有制定合理的股權結構和控制權機制。無論是喬布斯,還是其他的創始人,很多時候被掃地出門其根源都是企業的股權機制問題。

第四,創始人被趕走的公司一定會衰落嗎?創始人被趕走並不一定意味着企業一定會衰落。企業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商業模式、市場環境、管理能力、團隊實力等。如果企業的商業模式已經得到驗證並且具備市場競爭力,那麼即使創始人離開,企業仍然有可能繼續發展。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創始人在企業中的作用通常是舉足輕重的。他們通常是企業文化的塑造者、產品創新的推動者以及市場機會的敏銳捕捉者。因此,創始人的離開可能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企業文化和產品創新方面。

有些企業在創始人離開後能夠繼續保持成功,這往往是因爲它們已經建立了穩健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團隊。這些企業通常擁有良好的管理機制,能夠確保公司的運營和發展不受單一人物的影響。

然而,像喬布斯那樣捲土重來的案例確實並不多見。喬布斯的迴歸對蘋果公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個案。

因此,OPEN AI的創始人被趕走的事件雖然令人惋惜,但背後卻反映出美國創業文化、創始人特質和資本市場現實等多重因素的碰撞。對於創業者而言,如何在創業過程中平衡技術、管理和資本運作等多方面能力,避免重蹈覆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