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智能、怕跌倒、怕被騙 老年人的生活難題如何解?

怕用智能設備、怕在家中跌倒、怕財產被騙……近年來,不少年輕人發現,自己的父母、長輩生活中變得“畏首畏尾”,不僅害怕因爲自己糊塗給兒女造成負擔,還怕成爲別人眼中的“累贅”,老年人這些“痛點”問題該如何化解?

怕使用智能設備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已增至2.54億。生活中,因不會、不敢使用智能設備給很多老年人造成困擾。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根據防疫規定,取消現場掛號服務一事引起老年人的異議。“我不會用手機,有事兒用座機就行,丟了多麻煩。”今年86歲的老人張軍福告訴記者,原來兒女給他買過一部老年手機,一個星期也用不了一次,拿着去公園弄丟後,他再也不用了。“兒女每週都來看我,還給我買很多食品,更不用手機支付了。我沒事兒就在樓下遛彎,和老朋友聊聊天。”

張軍福表示,有時候去醫院掛號開藥,雖然有志願者指導如何操作自助掛號機,但用了一輩子人工掛號,還是不習慣。“有時候好多人排隊,我眼神不好看不清,就怕人家催,要是沒有人教真不行。”

《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46.3%的中老年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只有17.4%的中老年人經常用。記者發現,很多老年人開始對智能設備產生懷疑和畏懼心理

我國2億多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正在飽受“數字鴻溝”困擾,支付、看病、出行都面臨諸多困難。北京市老齡辦、北京市老齡協會在智慧助老行動倡議書中提出倡議,幫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需要社會通力合作。車站、機場、公園、銀行、醫院、商場等公共場所,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導和人工幫扶;建立“無碼綠色通道”,採取替代措施;保留現金支付線下辦理渠道,改善“面對面”服務。

怕家中摔倒

74歲老人吳有俊今年夏天在家中洗澡時不慎滑倒,導致小腿骨折,臥牀休息了4個多月,現在出行成了她的“心結”。“人老了真的摔不起。”吳有俊告訴記者,“一朝跌倒,十年怕摔。”

中國疾病監測系統的數據顯示,跌倒已成爲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據測算,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其中約一半發生在家中。業內人士表示,因居家環境因素造成摔倒的比例高達85%,家庭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說:“每位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其家庭都應該進行適老化改造,一次改造可爲老人服務20年至30年,這種通過改變生活環境減少高風險傷害的方式,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具體體現。”

此外,家中聘請看護老人的保姆也偶發極端案例。

今年9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一起保姆虐待老人案件進行了一審宣判被告人張麗(化名)因犯虐待被看護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禁止從業看護三年。不少網友表示,“這個保姆的行爲令人髮指,太心疼了。”

法院經審理認爲,涉案保姆作爲照顧患病老人生活的服務人員,本應對被看護人悉心照料、保護,但其卻違背職業道德和看護職責要求,對被看護人進行傷害,其行爲嚴重損害了患病老人的身心健康,已構成虐待被看護人罪。

針對此類問題,受訪業內人士表示,養老行業入職門檻低但專業性很強,尤其是對臥牀老年人的服務,工作繁重,不僅需要專業操作,還需要與老人交流,使他們配合。他建議,行業協會及社會組織可爲從業人員定期組織心理疏導,加強溝通技能培訓,幫助家政人員爲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子女也應在工作之餘,多傾聽、多陪伴老年人,滿足老年人情感需求,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

怕“養老錢”被騙

推銷保健品騙取錢財虛構海外投資項目集資,以婚戀名義詐騙……老人們的“養老錢”常被不法分子覬覦。此前,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佈了4起涉老年人羣體被詐騙典型案件。

隨着老年人投資理財需求的增長,一些不法分子以高額回報爲幌子、以虛假項目爲包裝,通過廣告宣傳、免費活動、情感關懷等營銷手段誘導老年人蔘與“投資理財”,造成老年人財產損失。同時,由於老年人精力有限風險意識和維權意識薄弱,在金融消費中往往成爲弱勢羣體。

例如,在其中一起集資詐騙案中,被告人廣某以投資國外某國際娛樂城項目、投資理財等名義,承諾每月向被害人支付高額利息,先後騙取40餘名老年人集資款7000餘萬元。經審理,廣某的行爲已構成集資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羅珊表示,高收益往往伴隨高風險,老年人心理上很難經受投資上的重大虧損,因此在投資理財時一定要審慎。在選擇理財產品時,老年人要審慎識別投資理財推介信息,不要貪圖小利。同時,一定要保持理性,切莫盲目“跟風”投資。(邰思聰 吳文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