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全球經濟趨疲 臺股宜低調

目前看起來,臺股上市、櫃企業在今年首季的基本面成長,在新臺幣大幅升值後的匯損變數干擾下,多不會有亮麗的績效,且第二季營運還有「五窮六絕七上吊」隱憂,加上五月報稅轉眼即至,使臺股短多或逢高減量,持盈保泰,暫以靜制動爲宜。

據業內整理,今可能影響臺股多、空動向市場消息如下,僅供參考:

(A)利多因子:

1.去年上市櫃財報出爐,年度毛利率、營益率雙升排行贏家統計前10大,生技股智擎(4162)居第1位,佰研(3205)、勝麗(6238)、東洋(4105)及宏捷科(8086)前5大中,生技股就有3家,在前10大佔比最高。

前10大雙率雙升股,聚焦高成長及新興產業,生技股脫離過去多家沒有實質獲利的困境榜上有名,勝麗則是繼爲升(2231)、同致(3552)搭上車用電子風潮的飆股,宏捷科則是獲得iPhone 6大賣挹注營收,填滿產能利用率造就毛利率、營益率高成長。

2.國際資金自猴年開紅盤以來買超上市櫃市場合計達2,050億元,其中分別買超臺積電與中鋼各36.4與30.9萬張,兩檔成爲這波國際熱錢行情贏家。然隨着全球央行最因貨幣政策宣佈暫告一段落,外資圈對於臺股資金行情能否持續,陷入多空交戰中。

例如,瑞信證券亞太區首席策略分析師席瓦(Sakthi Siva)就點出這波亞洲新興市場資金行情尚未結束的兩大理由:一、國際資金過去12個月累計仍處於賣超,佔整體市值比重約0.4%;二、目前MSCI亞太區除日本外股市本益比1.39倍,此水準僅與前波高點相同,但仍低於過去幾波高點。

3.鴻夏戀拍板,鴻海成功迎來夏普6大關鍵技術,簽約典禮後,郭臺銘化身超級推銷員狂推IGZO技術,還放話若夏普早聽他的,現在就是夏普稱冠IGZO,而不是三星稱霸OLED。

原本夏普OLED(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3年大作戰方案才公佈不到一週,方向就大逆轉。傳鴻海(2317)董事長郭臺銘有意擴大IGZO(氧化銦鎵鋅)技術投資,搶面板商機,且改革大計刻不容緩,趕在4日郭董就趕忙召集夏普的研發單位,商討IGZO擴大生產計劃。

4.全球電動車巨擘特斯拉(Tesla)推出平價電動車款Model 3引發搶購熱潮,從3月31日開始接受Model 3電動車預購以來,前3天預訂量超過27.6萬輛,陸股相關概念股昨日股價全面大漲,臺股F-貿聯、和大、江申、臺半、皇田與啓碁等特斯拉供應鏈,今有機會強勢演出。

5.離岸風電也要打國家隊!爲了加速達到新政府再生能源目標,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已指示臺電籌組「離岸風電國家隊」。

臺電並接觸臺船、中鋼、中華電信等官股企業,商談國營官股合資成立「離岸風電發展基礎設施公司」計劃,預計資本額逾百億,投資額上看1,000到2,000億元。

6.臺股首季在三大法人買超1,003億元推升下,單季大漲356點,36檔首季三大法人「買最大」個股,以市值王臺積電買超高逾43萬張拔得頭籌,中鋼、聯電、中華電、華邦電、緯創、京元電、第一金等8檔買超張數均逾10萬張,超剽悍。

7.上市公司去年財報出爐,統計去年集中市場上市公司稅後盈餘合計1.7兆元,與前一年度相當,加上愈來愈多公司偏好多分派現金股利,概估今年整體上市公司股息有機會突破兆元,創下史上新高。

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過去54年來,臺股平均現金殖利率約2.28%,今年估計有3.37%水準,高殖利率有助吸引外資買盤。

8.臺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等4聯展開展在即,汽車零組件族羣再度成市場聚焦重點,許多去年繳出獲利佳績的業者,包括堤維西(1522)、帝寶(6605)、F-廣華(1338)、F-豐祥(5288)、F-永新(4557)等,本益比不到15倍,遠低於同業平均值,看好有機會展開補漲行情。

9.臺股上週震盪拉回,本週將重新挑戰年線(約8,663點)及月線(約8,709點)關卡;臺股在去年財報公佈後迴歸基本面,最近10年4月臺股偏漲勢(上漲機率達7成),投資專家看今年4月指數將在8,400點至2年線(約8,969點)區間高檔震盪。

10.塑化族羣因歲修、需求旺季拉擡,現貨行情連漲氣勢活絡,帶動業績、獲利動能滿滿。其中,臺塑四寶及華夏(1305)、臺苯(1310)、國喬(1312)及榮化(1704)因高現金殖利率及PVC、SM、PP利差穩健豐收,成爲買盤青睞標的。

分析師指出,考量產品利差狀態,臺塑化旗下乙烯、丙烯及丁二烯收益活絡進補,受惠效益領先,推估第一季獲利可望輕鬆突破百億元水準,上看120~150億元,連帶挹注臺塑、南亞及臺化轉投資收益。

其次,臺苯、國喬、臺化及榮化也因SM、PP利差穩健豐收,業績、獲利看俏。

11.清明兒童節4天連假天公作美,加上業者低價促銷,全臺主題樂園入園人數與業績普遍成長!其中,六福村4天狂吸逾5萬人,年增23%。

而麗寶樂園吸客3.2萬人、小人國3萬人、義大遊樂世界2.8萬人,分別成長1至2成,義大世界購物廣場4天「吸金」2億元,業者均大發利市!

12.上市櫃公司去年年報已揭露,興櫃公司也有不少臥虎藏龍。廣越(4438)、錢櫃(8359)、翔宇(6539)、臺灣高鐵(2633)、正瀚生技(6534)、瑞祺電(6416)、樂美館(4802),去年EPS從5.93元~10.21元。其中,高鐵去年獲利年增率達277%、翔宇年增率239%,表現非常亮麗。

13.因應全球高齡化趨勢、搶攻生技醫療新商機,塑化產業醞釀新一波升級轉型策略。德商巴斯夫首次在Chinaplas國際橡塑展上展出多項採用巴斯夫材料生產的醫療用品,臺塑(1301)、長興(1717)、榮化(1704)及永裕(1323)也成功切入大陸醫材、醫藥包材領域,搶佔兩岸生醫商機。

14.上櫃醫藥類股新兵大樹醫藥(6469)以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提升門市營收及獲利,打造出傲視業界的單一門市高經營績效,創造連鎖藥局通路新的發展商機潛力。

今在臺灣健康照護型藥局產業中,成爲大陸阿里巴巴電商平臺、日系全家超商及全球知名企業首選合作對象,攜手共創多贏局面。

15.兒童節、清明連續假期4天正值母親節檔期首波促銷,在預期帶動百貨買氣回籠下,包括遠百(2903)、特力(2908)、統一超(2912)、寶雅(5904)等均爲外資連買多日,假期前以漲幅收盤,連假期間又涌現人潮,法人估買氣有望延續至520,奏出新政府慶祝行情。

16.上市櫃公司去(104)年財報全數公告,據統計,計有中裕(4147)等13檔股,到去年第4季底止,每股淨值回升至票面10元之上,但多數個股恐有上市未滿半年、累計仍呈現虧損等問題,難以在此次恢復信用交易,目前僅有寶徠(1805)等少數公司可恢復信用交易資格。

17.揮別2月的營運谷底,上市櫃公司3月營收普遍繳出亮眼成績,但能不能超越元月「提前拉貨」的高點,則是市場的觀察重點。

從太陽能族羣來看,率先公佈3月營收的昇陽科(3561)和達能(3686),不僅超越2月、還都突破元月,雙雙寫下今年新高。

18.智慧型手機已是消費者最重要的拍照工具,單鏡頭很難滿足所有需求,然而雙鏡頭從模組設計、組裝良率到軟體都有難度,有全球影響力與佈局能力的品牌中,第2季有LG與華爲上市雙鏡頭機種,下半年更多的雙鏡頭機種會陸續出爐。

19.房地產景氣未明,玻陶、水泥及建材廠去年成長受阻,紛紛成立內裝修部門或擴大內裝修產品生產線,擴大商機大餅;環泥(1104)將擴充石膏板生產線、惠普(8424)今年矽酸鈣板的產能可望增加3成。

國產建材實業(2504)與日本最大網路建材銷售第一品牌商sanwa company合資的新公司,今年第1年運作,目標營業額希望能達到1億元。

國內最大磁磚廠冠軍(1806)也將與大陸電商合作,在網路銷售磁磚,同時透過和大陸室內設計師的聯盟,搶攻內裝修市場。

20.六都3月買賣移轉棟數出現強彈,合計移轉量爲1萬3,367棟,月增率達8成,又以桃園月增1.3倍表現最強眼,但累計今年首季六都移轉量爲3萬2,152棟,年減32.6%,仍創下同期單季歷史新低紀錄。

房仲業者表示,房市量能逐漸擺脫谷底,房價若能符合買方期待,預估第2季量能可望成長1成以上,全年移轉量有機會開低走高。

21.印度央行(RBI)週二調降指標利率1碼,爲半年來首度降息,將利率壓至5年來新低。該央行暗示印度對抗通膨的措施開始產生成效,以及未來可能再度降息。

22.大陸影視媒體公司光線傳媒昨(5)日表示,因電影收入大增,今年第1季獲利有望暴增至少40倍,還計劃以「每10股轉增10股」方式,大手筆加發股票。市場認爲,光線傳媒押寶「美人魚」成功,對於公司獲利大增功不可沒。

23.機車舊換新政策發威,3月國內機車市場豔陽天,單月新機車總銷衝上7.3萬輛、年增7%,三陽、摩特動力業績成長動力猛,年增分別達25%與15%,成拉動市場成長的關鍵力量。

24.香港信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大陸官方正加快資本帳開放,下一步是將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和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兩者合併,且不再設額度限制。

25.位於臺北黃金路段「鬆壽大樓」、原中國信託總部正準備拆除,鷹架逐漸佈滿大樓,在熙來人往的街道特別醒目。鬆壽大樓重建後的高樓層將經營國際頂級飯店,已吸引包括四季酒店等全球知名4大頂級飯店探尋;一樓則要開出最貴租金商場,等於左壓W飯店、右打晶華酒店麗晶精品。

外表爲整棟白色的原中信總部,被地產界稱爲「蛋黃中的蛋黃」,去年以151億元標脫,由知名私募基金英屬子樂開發、以及大陸建設百分百轉投資的碩河開發共同持有。

26.中國大陸逐漸成爲影響全球消費市場的力量,根據最新出版《2016年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儘管大陸經濟持續疲弱,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卻呈現強大韌性,愈來愈多消費者在提升生活品質及體驗方面增加支出,如SPA、旅遊和休閒娛樂等。

27.去年7月大陸官方啓動救市措施以來,國家隊資金就被視爲穩定股市的重要力量。據統計,目前A股已公佈財報的企業中,國家隊進入前十大流通股的上市公司近700家,持股總市值高達2.47兆元人民幣,並以工業製造業最受青睞。

28.雖然受到便利商店、電子商城夾擊,但國內量販店家樂福、COSTCO及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營收、獲利均逆勢成長,今年再接再厲全面展店,家樂福瞄準小型店,年底前再展20間,COSTCO則開出第12間門市,全聯規畫今年店數突破900店。粗估今年總投資額近百億元。

29.專攻靜電防護元件(ESD)的IC設計廠晶焱(6411)受惠於行動及穿戴裝置需大量採用ESD元件,去年營收及獲利均創歷史新高,全年每股淨利2.98元優於市場預期。

今年ESD元件來自行動及穿戴裝置應用更多元,包括工業4.0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物聯網應用也全面起飛,法人看好晶焱今年營收及獲利將續創新高,全年每股淨利有機會上看3.5~4元。

30.全球服飾品牌Nike、UA(Under Armour)及Lululemon業績大好,爲國內成衣代工廠營運成長添柴火,儒鴻(1476)、聚陽(1477)及銘旺實(4432)在這些廠商業績成長、訂單可望加碼下,今年業績可望保持成長,預估,營運有2位數的成長。

儒鴻今年預期UA、Lululemon等全球品牌的訂單量,仍有10%的增加。聚陽表示,今年品牌廠的訂單量如UA,去年營收佔比約1%,今年將有50%增長力道。

31.固態硬碟(SSD)與傳統硬碟(HDD)價格持續拉近,意外推升第一季全球SSD出貨量再創歷史新高,由於第二季SSD需求持續轉強,TLC規格128Gb以上高容量NAND Flash驚傳供貨吃緊,晶片供應商在第一季底通知下游將暫停出貨,通路商因此醞釀漲價,羣聯(8299)將成最大受惠者。

32.快時尚、機能性服飾成時裝市場潮流,原先以加工絲、一般成品布及成衣代工爲主的大宇(1445)、聯發紡(1459)、宏遠(1460)、臺南(1473)等紡織二線廠,在去年積極透過產品結構調整、生產設備增加,積極向快時尚產品靠攏,預期,第2季開始,成果逐漸顯現,今年成長性被市場期待。

33.櫃買市場今明(6、7日)兩日有生醫及電子兩場業績發表會,今日有中裕(4147)、F-金可(8406)、健亞(4130)等3家公司登場,有關第1季業績及第2季營運展望,受到法人關注。明日有電子科技的神準、耕興、宜鼎等接棒舉行。

(B)利空消息:

1.由於近期公佈的全球經濟數據多表現疲軟,歐美主要股市在臺股清明長假休市期間,多大幅向下修正,使臺股承壓。

2.蘋果新款iPhone SE銷售不給力?身爲iPhone SE主要鏡頭供應商的大立光,3月營收30.24億元雖比2月成長48.4%,但比去年同月則下滑23%、且低於1月32.3億元,單季營收創近8季新低,也印證外界對蘋果這款「銷庫存手機」銷售並不看好的預期。

大立光表示,依目前訂單來看,4月最好的狀況就是與3月持平,不會比3月好,但實際營運仍得視客戶狀況隨時調整。

3.中國大陸與北韓不可動搖的盟友關係,已經成爲過去式。爲配合聯合國安理會稍早針對北韓的制裁決議,大陸商務部昨(5)日宣佈,將禁止自北韓進口部分資源礦產,並禁止對北韓出口航空燃油。

中方是北韓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佔北韓對外貿易9成的中國,本次與主要國家對北韓採取「最嚴厲制裁決議」,兩方關係再度成爲關注焦點。

4.臺北市政府大舉調高公告地價,意外打到BOT案,其中政府持股超過50%的臺北101更首當其衝,相關人士指出,信義計劃區公告地價漲幅超過40%。

若北市府不願採取緩衝措施,臺北101在不堪地租成本負荷下,今年獲利恐大幅縮水;101去年獲利21億元,今年租金成本至少就提高數億元。

5.春假期間,正是日本櫻花盛開時節,不過,這幾天民衆赴日刷卡消費,回來對帳時,荷包可能又要縮水了,主要是日圓急升,這段期間赴日刷卡民衆可能全都賠上匯差。

6.行政院主計總處4日指出,近6年基本工資調升5次,讓邊際勞工薪資明顯提升,月薪2萬元以下的人數已由逾百萬人降至53.4萬人,然而多數上班族薪資並未因此提升,6年間全體受僱者經常性收入僅成長6%。

7.壽險保單利率堅持「不降息」,民衆資金瘋狂涌入,壽險業者預估今年新契約保費恐逾新臺幣1.2兆元,加上續期保費也達約1.5兆元,爲了撐住利率,壽險公司只好狂買國際板債券及加碼海外投資,估計今年壽險資金外流至少再1兆元。

8.營業稅查覈作業本(4)月啓動,國稅局今年首度將網購名店業者及個人網路交易列入專案查覈項目,加強資料蒐集及提高選案密度,像是亞尼克菓子工房、快車肉乾等,每月銷售金額較高的網購人氣名店,都是加強稽查目標。

9.蘋概股、金屬機殼大廠可成昨(5)日公佈3月營收,隨着工作天數恢復正常,單月營收回升至64.43億元,較2月大幅彈升54.6%,但合計第1季營收跌破200億元整數大關,僅168.43億元,較前一年度衰退近3成,反映蘋果仍處於淡季。

10.上週大陸「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有業界爆料,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馬士基航運以每箱(20呎櫃)75美元超低價承運廈門輸歐洲貨載,此價格約爲市場航行價3分之1、成本價10分之1。該媒體以「這個市場瘋了」、「馬士基想幹嘛」形容該事件的嚴重性。

陸媒對馬士基的行徑表示根本無法用常理去理解,也擔心今年船公司會虧得更難看。

11.日圓兌美元週二勁揚至18個月新高,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隨即嚴辭表示,日本政府將持續關注匯市變化,在必要時採取適當措施。日銀總裁黑田東彥亦表示,如有必要將毫不猶豫迅速擴大量化寬鬆。

12.國際信評機構標普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展望後,再於1日將20家中國國企與多家金融機構的展望降至負面,多家被點名的國企H股股價重挫。

13.華爾街日報指出,去年印度政府開放企業在海外發行盧比債券,希望藉此降低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度,無奈去年以來全球投資人對新興市場的興趣銳減,再加上印度企業必須負擔海外發債的預扣所得稅,導致募資希望落空。

14.據英國金融時報週一報導,歐洲企業獲利持續萎縮,專家預期今年的獲利成長率恐創下7年以來最低,部分分析師並警告頹勢可能延續,進一步衝擊歐洲的股市和市場信心。

15.華爾街見聞報導,高盛新興市場首席宏觀策略師Kamakshya Trivedi近日表示,亞洲貨幣今年3月出現7年多來最高單月漲幅後,「做空亞洲貨幣正當其時」。他認爲,未來12個月內,人民幣兌美元將貶值7.6%,匯價將來到7元。

16.清明節連假效應,加上全球股市漲多拉回,又有第1季新臺幣勁升2.3%,電子Q1財報恐有匯損等利空,4月交易第1天,市場資金明顯「棄電子轉傳產」,臺積電、鴻海、日月光、和碩及宏達電等跌幅都在2~4%以上,匯兌損失股成盤面弱勢股族羣。

17.4月一開張,亞股於1日就賣壓沉重,日股、韓股、港股均重挫逾1%,至於臺股還有清明長假來臨效應,終場也下跌87點收8,657點,月線、年線再度雙雙失守。

由於波段買超臺股高達2,323億的外資,上週五突然轉爲賣超45億元,外資臺指期淨多單連二減,加上臺幣也終止連升走勢轉貶;外資在「股、匯、期」三市都變臉轉趨保守,市場高度關注,

18.臺股邁入第2季,專家認爲,由於清明節後,市場陸續面臨3月營收公佈、外銷產業淡季來臨、5月繳稅旺季前賣壓等變數干擾,臺股劇烈震盪甚至回檔機率不小,保守審慎操作爲上策。

19.鴻海集團砸下3,888億日圓收購夏普,除了苦思如何轉虧爲盈外,總裁郭臺銘接下來得頭痛的恐怕是今年股利政策該如何調整?

外資預估,若按去年43%現金股利配發率計算,今年恐得發出20億美元現金股利,對於淨現金部位將是不小負擔。

20.美國商務部週二公佈,2月貿易逆差經季節調整後較1月擴大2.6%至470.6億美元,是去年8月以來新高,原因除了海外需求減弱壓迫美國出口成長之外,美元升值也帶來負面影響。

21.苦撐難以待變,外商銀行中分行家數最多的渣打銀行,4月起一口氣裁掉7間分行,是外銀在臺單次最大關閉分行規模;其中,包括前竹商銀營業部(現稱中央分行),經營困境浮出檯面,後續是否撤出臺灣,更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