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麪哪裡來的?PTT制面專家「神手繪8圖解」 網朝聖:太可愛了

▲PTT上有制面神人手繪了8張圖,詳解泡麪從「出世到長大」的全過程。(圖/PTT網友授權/下同)

記者黃君瀚綜合報導

現代人工作忙碌,方便即食的泡麪成了三餐、宵夜好選擇,就有網友宣稱一邊吃着麻醬口味巷口乾面,一邊想到了個盤據心中多時的問題,「巷口乾面484真的在巷口做的阿?」超無厘頭的一句結果釣出制面專家,圖文並茂介紹了泡麪產製流程,讓人看了大呼長知識。

制面專家3日晚間在PTT發文,提到現在泡麪幾乎都採全自動化製作,大致可分成3個階段,分別是「製作生面條」、「煮熟加工」和「乾燥與成品」。

第一階段是製作生面條。只要是用麥做的食物,第一步都是「混面」,就是將麪粉、水、鹽通通摻在一起均勻攪和,經過揉壓後形成「麪糰」,而在這過程中會產生「麪筋」,也是影響麪條Q彈的關鍵

製作完麪糰後,第二步是「醒面」,就是將麪糰靜置一段時間,啥都不做放到旁邊,讓裡面的水份分佈得更加均勻、更有彈性,也有利於質地軟化。再來還要「壓延」,即將麪糰做成一整片的「面帶」,輾壓後就會變得又長又薄。第三步則是「切條」,被輾平的麪糰經過切絲、分面制波,燙捲成波浪,這樣比較不會黏在一起。

第二階段是煮熟加工。同樣是分爲3個步驟,首先是「蒸煮」,將波浪頭面條丟進鍋裡煮熟,之後用風扇冷卻;第二步是「定量裁切」,長長的麪條會被裁成適合裝進袋的量;最後一步是「調味」,即是淋調味液沐浴,最後會進到容器準備烘乾。

第三階段是乾燥與成品。麪條轉大人,脫水乾燥就可以當成品,乾燥又分成油炸跟非油炸兩種。油炸約2至3分鐘,讓水含量低於10%,一般泡麪比較多用油炸法乾燥,快速且成本低;另一種非油炸,是利用熱風乾燥20到50分鐘,將水含量降低至10%至11%,含油量較低「比較不肥宅」,但相對的成本比較高,廠商通常會主動標示。

制面專家說,乾燥這一步是泡麪的一個重點,泡麪之所以是泡麪,正是經熱水浸泡後就會慢慢變回一碗麪,這中間的原理就是「覆水性」。用高溫油炸法來乾燥的好處是,可以快速蒸發水份、在麪條表層留下許多孔洞,一旦泡水之後就可以很快地吸水回覆原樣,有着極佳的覆水性,面有着油炸香。

▲一般廠商會在袋上標示面體示意圖,與新聞人物無關。(圖/翻攝PTT)

非油炸法則是「構造改革」,主委加碼升級設備,用相對較高溫的熱風烘乾,取代油炸乾燥來幫泡麪快速脫水,一樣可以讓麪條留下孔洞幫助覆水,口感上比較接近一般現煮的麪條,但因爲覆水性比油炸面弱,所以通常要泡比較久。

制面專家順帶提到,目前超商、賣場架上有各式的「拌麪」(煮麪),與泡麪最大的差異就是,拌麪多是「生面」,沒有經過蒸煮與高溫油炸,所以是「生」的,需要用滾水去煮,口感上相對來講也會比油炸面來得好,因爲質地被破壞的最少。

他最後對整篇專業文做了技術總結,給喜歡吃麪的朋友一條快速指引,不想花時間煮、想快點吃,可選「一般油炸泡麪」;想吃口感超棒的麪條、但要花時間煮,選「拌麪、煮麪」;不想花時間煮、又想吃口感接近煮麪的麪條,選「非油炸泡麪」。

文章貼出後,吸引大批網友朝聖,「有美術長才的制面系」、「泡麪王的封號就給你了」、「我就想知道他484真在巷口做的」、「這個給解釋方式才讓人看得下去」、「喜歡巷口的炸醬」、「你會不會太浪費天賦」、「結論是巷口面不可能全部都在巷口」、「原來沒有小精靈幫忙啊」、「這麪條大學校長等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