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來訪代表對臺民主支持」 陳以信提這點:中共別錯誤解讀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3日上午拜訪立法院。(圖/記者屠惠剛攝)
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日晚間抵臺,目前正拜訪立法院中。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日前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內容稍早釋出,陳表示裴洛西在此關鍵時刻來訪,代表對臺灣民主的支持,但他信強調,裴洛西代表美國國會與美國人民,並非代表美國總統拜登或行政部門,因此裴洛西訪臺不代表美國改變對臺政策,呼籲中共不要錯誤解讀,更不要過度反應。
BBC東京特派員傅東飛本週專程來臺報導裴洛西訪臺事件,期間專訪陳以信。傅東飛詢及拜登連續三次發言挺臺,是否代表美國調整戰略模糊政策?陳以信表示不同意,他指出拜登明確表達防衛臺灣的決心,但也同時釋放不支持臺獨的堅定立場,顯示出美國並非無條件挺臺,此雙重立場就是戰略模糊的精髓。
陳以信認爲,拜登只是用更爲清晰的方式,重述美國戰略模糊的立場。
關於中共攻臺是否有時間表?陳以信指出,中共對臺野心從未改變,但未必有確定時間表,有的是確定的攻臺條件。陳以信強調,如果中共一旦認爲臺灣即將走向獨立,並且沒有回頭路,那麼中共可能會決定提前發動對臺攻擊。
陳以信也表示,過去馬英九政府時期,兩岸能建立和平繁榮關係,在於當時臺灣明確表達不走向法理臺獨,臺灣也得以加入世界衛生大會與國際民航組織,不推動臺獨是兩岸建立互信的關鍵所在。
至於俄烏戰爭的啓示?陳以信表示,這場戰爭對中國無疑是一警鐘,俄羅斯從陸上攻擊烏克蘭都如此困難,中共要想對臺灣實施兩棲登陸將更加困難;但陳強調,這場戰爭也給臺灣重要啓示,就算全世界都支持烏克蘭,烏克蘭還是要靠自己打這場戰爭,未來臺灣也可能面臨相同狀況。
陳以信直言,如果臺海真的發生戰爭,臺灣一定會贏得全世界的同情,但未必是最後戰爭的勝利。面對臺海風險,臺灣必須在軍事上提升不對稱戰力,但也要在政治上降低中共犯臺誘因,維持兩岸互信纔能有效控管臺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