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高素質的“新農人”(現場評論)

山西大同市數字農業人才培訓基地直播間裡,61歲的“老農民八哥”操着鄉音,對着手機屏幕介紹着當地黃花。“八哥”名叫陳丙政,是大同市雲州區吉家莊鄉的農民,因對短視頻直播有興趣,就報名參加了當地的數字新農人培訓。拿到技能證書的“八哥”,和老伴一起直播分享農家生活,銷售小米、黃花等土特產,一年能掙十五六萬元。電商直播,富裕了農民生活,也改變了農民精神面貌。

人才支撐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培養高素質農民是關鍵中的關鍵。近年來,山西實施“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工程,重視培養高素質農民。大量傳統農人通過培訓考覈,掌握了一技之長,成爲“新農人”。陳丙政說:“都是黨的政策好,讓農民也能搭上致富順風車。”促進農民全面發展,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才能厚植農業發展的根基,爲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培養高素質農民,需要尊重規律、尊重需求、因人施策。大同結合當地產業發展、考慮農民訴求、調研市場情況,把培養目標分爲農業經理人、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者、新型農業經營與服務主體、種養加能手類別。同時,當地先後出臺20多個技能評價地方標準,對參訓農民進行技能考覈與分級評價。不同的培訓項目,不同的課程內容和培訓時長,高、中、初三個等級的證書,爲廣大農民提供了多元選擇。事實證明,科學培養、因人授課,做到精細精準,有助於讓農民在對接發展需求時真正提升能力。

培養高素質農民,也要立足本土、立足實際、因地施策。山西農業發展的一個突破口在“特”與“優”,不同地方也根據地域特色,逐步形成優勢產業,比如大同聚焦黃花、小雜糧等,臨汾長治等地重點發展藥茶產業。在大同市高素質農民培訓學院,學校依託園區企業,就黃花種植、採摘、加工、物流等全產業鏈問題展開培訓,農民考覈通過後可直接進入相關企業工作。在本地發展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鍛鍊勞動技能,就是要讓廣大農民既能學得會、學得好,又有用武之地,直接將所學應用於生產。

培養高素質農民,還要整合資源、拓寬渠道、綜合施策忻州市繁峙縣農發村赫潤梅曾是貧困戶,在參加培訓班後,學會了木耳吊袋種植方式。如今,她辦起了合作社,年收入過百萬,帶動幾十戶村民就業。她說:“沒有政策的支持和老師們的幫助,我走不到今天。”山西利用專門學院、縣鄉級合作社等單位,整合農科院所學者、農業部門農技專家等師資,爲農民進行培訓。青年農民創業者劉衛東在取得技能證書後,經常回培訓班交流經驗,還積極嘗試學到的新種植方法,帶動了不少人增收致富。無論是專業教師還是身邊榜樣,都是培養高素質農民的“好老師”,都是可以動員起來的力量,都能夠爲共同致富提供助力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山西計劃投入4億元培育高素質農民25萬人,目標持證率80%以上。”農業技能培訓,猶如在農民與農業現代化之間架起一座橋樑。面向未來,“新農人”一定能成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爲本報山西分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