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至少兩家中企已被政府官員告知,要求暫停從澳大利亞進口液化天然氣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中澳關係陷入低谷後,澳國內各商品領域都顯得惴惴不安,生怕會因這種緊張關係而“遭殃”。如今,中方暫停了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更是加深了對方的這種恐懼。

據美媒彭博社當地時間5月10日報道,目前中國已有至少兩家規模較小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商被告知,要求暫停從澳大利亞進口新產品。報道認爲,這是中澳關係惡化後對雙邊貿易產生影響的又一例證。

不過,報道也指出,除此之外,其他大型和小型中國進口商的採購計劃並未改變,因此在天然氣領域,相關限制措施的影響將是有限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早在去年年底,有澳大利亞能源巨頭就曾透露,該公司與中企的交易談判已被擱置,這讓它們感到“沮喪和失望”。有澳媒當時就評論認爲,“中澳關係惡化的影響蔓延到了天然氣領域”。

彭博社報道截圖

據悉,該報道援引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消息稱,這兩家中國公司收到了來自國內政府官員的“口頭指令”,內容則是要求它們不再從澳大利亞採購更多將於明年交付的液化天然氣。

而另據彭博社從部分獨立交易商處獲悉,採購中國近九成液化天然氣的大型國有進口商尚未收到任何指導意見,並計劃繼續採購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這表明此消息對該領域進口的影響可能有限。

知情人士也透露,一些規模較小的買家同樣計劃繼續進口此前採購或已簽訂了合同的澳大利亞貨品,與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相比,這些公司在現貨市場上的活躍程度較低,而近期價格的反彈也抑制了它們對於出貨量的需求。

目前,彭博社已向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送了請求置評的傳真文件,但尚未得到回覆。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的數據顯示,中國二線液化天然氣買家的購買量約佔國家總進口量的11%,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國有企業則佔據了剩餘的進口量。

數據還顯示,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之一,而中國四成以上的液化天然氣是從該國進口的。據中國海關總署今年年初所報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液化天然氣約2900萬噸,約佔總進口量的46%。

報道稱,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相關產品的交付會被轉移,去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了價值約130億澳元(約合1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替代有一定的難度。

中國近年從澳大利亞進口液化天然氣量 數據來源: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聯盟組織(GIIGNL)

不過,報道還特別提到,隨着近年來中澳兩國關係持續惡化,特別是自疫情暴發之後,中國已在兩國貿易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產品涉及葡萄酒、大麥、牛肉、龍蝦、煤炭、原木等領域。

而就在5月6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作出決定,自即日起,

無限期暫停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澳關係惡化以來,首次正式凍結外交機制。

在此之前,澳聯邦政府某些人士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推出了一系列干擾破壞兩國正常交流合作的舉措。莫里森政府不僅悍然宣佈撕毀維多利亞州的“一帶一路”協議,還讓澳國防部重新審查中國嵐橋集團租借澳達爾文港99年的協議。

澳大利亞已成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之一 圖自澳媒

據報道,事實上,自去年中澳緊張關係升級之後,中國買家始終不願與澳大利亞出口商簽署長期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合同,或是投資新項目

據路透社去年11月12日報道,澳大利亞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商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首席執行官科爾曼(Peter Coleman)當天聲稱,由於中澳之間的外交爭端日益升級,該公司向中企出售一個天然氣田和液化天然氣項目股權的談判在幾個月前被擱置了。

當時,這家澳大利亞能源巨頭就對雙方合作被擱置表示“沮喪和失望”,而《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更是發文認爲,中企退出首次證明,“中澳關係惡化的影響蔓延到了天然氣領域”。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去年11月11日報道截圖

事到如今,彭博社則認爲,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官員下達的“口頭指令”,恰好呼應了去年中方向部分發電站和鋼鐵廠下達的有關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口頭通知”。而此前在液化天然氣領域,中國曾於2018年對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加徵過關稅。

“水龍頭不僅被關掉了,還被徹底拆除了。”在上週中方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後,一名爲中企在澳投資提供諮詢的律師告訴《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澳聯邦政府破壞雙方合作的舉動可能會對中國在澳投資造成致命打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連中國臺灣都不如 還要跟大陸幹架?"臺教授笑到岔氣

頭一回看到賴嶽謙笑得如此魔性,甚至情難自禁險些收不住——

近日,臺灣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前中時電子報社長賴嶽謙教授在一檔臺灣政論節目上,討論剛剛閉幕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

想想澳大利亞現在上趕着給G7做“打手”,國防部長之前還揚言要與中國幹架,賴嶽謙笑得喘不過氣:“你連中國臺灣都不如,你還要跟大陸幹架?”

何謂“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啊……

當地時間5月5日,G7外長會發表涉華公報提出支持中國臺灣參加世衛大會,宣稱臺灣在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方面的成功表現,應該讓國際社會從中獲益。

G7對臺灣史無前例的“關心”,讓民進黨當局島內綠媒又上頭了,認爲得到了“清晰的支持信號”,聲稱公報首度列入臺灣地區,顯見國際社會對“臺灣抗疫成就”肯定,以及對區域和平穩定的高度關注。島內綠媒也熱炒這個議題,將之作爲民進黨當局的“外交成績”並鼓吹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

但不少專家指出,此舉無非是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再以臺海問題借題發揮罷了。臺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分析指出,以美國爲首的七國集團此舉讓外界誤解美國對臺海問題已從拜登剛上臺時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但美國政府從未改變他所採取的“戰略模糊”立場,而對美國這項政策誤解最嚴重的就是臺灣的民進黨當局。

賴嶽謙教授也有類似觀點,7日中天新聞播出的一檔政論節目上,他強調G7在臺海問題上大玩話術,“他說的是‘支持你參與’,而不是‘我協助你幫你提交提案’。”他還提到,即便是去年美國與臺灣地區最熱絡的時候,美國都不敢向世衛組織提交相關提案。

“美國都不敢,那G7中剩下的哪一個‘阿Q國家’敢站出來做出頭鳥?”這時,賴嶽謙提到了澳大利亞,開始了今日份的歡樂。

我想到高興的事情.jpg

G7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組成,而今年印度、澳大利亞和韓國的領導人也受邀參加。這段時間澳大利亞尤爲“活躍”,不光單方面撕毀維多利亞州的“一帶一路”協議,覬覦中國“達爾文港”項目,並在涉港、涉疆、涉臺等問題上發表錯誤言論,充當美國挑釁中國的馬前卒。

對於澳大利亞替美國和G7成員做打手向中國發難,賴嶽謙舉了個例子,把自己都笑得喘不過氣:“澳大利亞的國防部長說,我要準備跟中國大陸幹架,全世界都笑翻了。因爲澳大利亞才五萬多軍人,算上後備軍也就八萬……中國大陸有兩百萬軍人。”

更兇殘的是後面這句——“你連臺灣都不如,你還要跟大陸幹架?所以說阿Q有了,這回是‘G7+1’,看會不會澳大利亞來提案(支持臺灣),我們來看一下。”賴嶽謙說完這句話,一臉開心看熱鬧的樣子。

可不就是烏合麒麟說的那句話麼:“上次這幫傢伙爲了中國搞在一起還是1900年,一百二十年了,還在做夢。”

鐵礦石漲至10年新高,澳大利亞每天在華賺38億!中國第3次出手

五一假期後,全球鐵礦石市場價格漲勢兇猛。5月10日早間,新加坡鐵礦石指數期貨主力(06)合約日內漲9.16%,現報223.95美元/噸,創歷史新高;同時,今日國內期貨早盤開盤,鐵礦站上1300元大關,觸及漲停板,創合約歷史新高。在此情形下,中鋼協第三次出手,遏制鐵礦石上漲勢頭

鐵礦石價格創10年新高,澳大利亞一季度對華出口額達2166億!

2010年普氏價格指數被世界三大礦商選爲鐵礦石定價依據,去年全年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均值108美元/噸,而進入2021年1月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在160~180美元/噸區間震盪;今年4月27日,普氏鐵礦石指數突破193美元/噸,創10年高位,打破歷史紀錄。

對於每年從海外進口數十億噸鐵礦石的中國來說,鐵礦石價格每上漲1美元,就是10億美元的區別,其中利益影響巨大。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石2.83億噸,同比增長8%,進口價格平均150.79美元/噸,同比上漲64.51%。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80%以上的鐵礦石依賴進口,且主要依賴於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FMG等世界四大鐵礦石供應商,僅巴西和澳大利亞鐵礦石佔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比重合計達81%。

另據澳媒4月中旬報道,受益於中國強勁的需求,澳大利亞每天可以從對華鐵礦石貿易中賺得5.85億美元(約合38億元人民幣)。靠着一路飆漲的鐵礦石,澳大利亞也順利回血。今年一季度,澳對華出口額達337億美元(約合21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7%;其中,3月對華出口額爲132億美元(約合850億元人民幣),創下單月曆史新高。

中鋼協出手:市場機制失靈,將採取措施遏制鐵礦石價格上漲!

據鋼鐵協會監測,4月末,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爲665.24點,環比上升79.00點,升幅爲13.48%,環比由降轉升。那麼這次瘋狂的鐵礦石再度歸來,其背後漲價邏輯是什麼?

首先,中澳貿易關係大降溫,引燃市場看多氛圍。5月6日,發改委發佈一則聲明,稱基於澳大利亞當前對中澳合作所持態度,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自5月6日起,鐵礦期價頻頻創出歷史新高,3個交易日的漲幅累計近20%。

其次,壟斷性的定價體系是鐵礦石價格快速上升的根源。鐵礦石均按照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來定價,而這個主導權掌握在國外四大礦商手裡。據新華社推算,以2021年1-3月我國進口鐵礦石均價150.79美元/噸計算,海外四大礦山毛利率均在90%以上,2021年總毛利或高達1400億美元以上(單季度利潤超2000億元人民幣)。

再者,國內鐵礦石期貨市場的不完善,是鐵礦石漲價的助推器。這一年多時間,因爲大量投機資本參與鐵礦石期貨運作,放大了漲價因素。

在此背景下,據每經5月9日報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呼籲“要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發揮政府對鐵礦石價格的引導作用,有效遏制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的勢頭”;中鋼協將在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國內外鐵礦石的開發開採力度,提高鋼鐵工業資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