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 紫菜產業衰退 水試所推加工品翻身

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28日在白沙鄉講美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澎湖黑金-紫菜機能成分及產品開發」成果推廣會。(許逸民攝)

素有「澎湖黑金」之稱的紫菜,因養殖不易,投入的人少了。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28日下鄉舉辦「澎湖黑金-紫菜機能成分及產品開發」成果推廣會,希望藉由有效利用紫菜機能性質開發產品,促進澎湖紫菜產業復甦及重登榮景。

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指出,紫菜爲可食性紅藻,含豐富蛋白質、多糖及許多營養成分,素有澎湖黑金之稱。且經分析紫菜各項機能性成分,結果顯示含有豐富粗蛋白(31.54g/100g)、總膳食纖維 (56.58g/100g)、脂肪酸含豐富EPA(45.57g/100g)及遊離胺基酸-以丙胺酸、牛磺酸及麩胺酸含量最多,總量最高可達1932mg/100g,適合各年齡層補充營養,尤其適合銀髮族及素食人口補充植物性蛋白質、鈣質及膳食纖維,可說全身是寶。

其中,澎湖地區野生紫菜以姑婆嶼及花嶼數量較多;養殖紫菜則大多分佈在白沙鄉講美村及湖西鄉白坑村。只是,澎湖雖是臺灣地區無論天然或養殖紫菜產量與產值最大的地區,但近年在養殖工作辛苦下,加上盜竊猖狂,防不勝防,許多年輕人不想承接祖業,導致現已知養殖戶僅餘3戶,去年紫菜養殖產量僅2890公斤,產值120萬,紫菜產業衰退嚴重。

因此,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昨在講美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成果推廣會,將已開發的減鹽紫菜醬、紫菜燕麥千層棒及紫菜鮮味調味粉成果端出推廣,盼能創造就業機會及增加養殖收入,進而促進紫菜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