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房價起飛了,臺灣會淪爲下一個「劏房悲歌」嗎?

香港有至少有20萬市民蝸居在「劏房」中,等待着政府發放公共住房。(圖/CFP,下同)

作者/Haruhiko Lin。

安居樂業,是人活着的基本尊嚴。

「我的一天,從被汗水浸溼的被褥中開始。從牀底下撈出牙刷趕去廁所,但縱使我衝得再快,廁所裡頭永遠都有人,也有老人憋不住,就直接灑在走廊,難怪這條陰溼路永遠飄着臭味。我回到房間,翻着求職報,50歲的老頭誰還要我?真羨慕住在我上方的癲佬,他不用找工作整天吸毒,據說他老爸留了一筆錢給他,雖不多,但足夠讓他在月租4000港幣的劏房住上一輩子了。」

在香港這個什麼都可以論斤秤兩的大商場中,住房是分級最嚴、代價最重的商品,有錢人可以住在飛鵝山或是愉景灣的豪宅,每天夜景香檳、邊聽古典樂邊燉煮鮑魚,但更多人被經濟浪潮衝至社會最底層人生僅剩一張牀。他們還能走能跳,卻成天窩在連起身都困難的劏房,在東方之珠沒人關心的暗角苟延殘喘地活着。

香港的住屋問題由來已久。二戰後,大量難民由中國涌入香港,使香港人口短時間內由50萬激增至220萬。當時的港英政府以奉行自由市場原則爲由,沒有爲新增人口提供任何公營房屋,大量難民在市區邊緣和山邊自行搭建由鐵皮木板製成的寮屋。直到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使5萬人無家可歸後,港英政府才改變房屋政策,興建公營房屋安置居民。97迴歸祖國中資流入,開始炒作房價美輪美奐大樓接連落成,有錢人是更有錢了,但窮人只能看着流口水,房價高如天,做一輩子還買不到豪宅的一間廁所。

遏止速成的拚經濟政策

劏房既是香港的恥辱,也是歷史的宿命。唯利是圖的房東舊樓隔成蜂房,30坪大塞了好幾張雙層牀,在這裡沒有尊嚴跟隱私,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廁所跟浴室使用權,是他們唯一能爲自己爭取的事情。據統計,香港至少有20萬人過着這樣的生活,可悲的是在居高不下的房價前,這些劏房還很熱門租金也日益提高,租不起的,只能搬進更狹隘的「籠房」,過着與牲畜所差無幾的蝸居歲月。

富有的香港,住房問題始終是難解沈痾,臺灣人要避免成爲下一個香港,就是要遏止只求速成的「拼經濟」政策。開放中資買房,房價起來了,數字漂亮了,但都是肥到建商掮客投機者口袋市井小民看得到吃不到,還得承擔拼經濟後有錢人留下的爛攤子。多數的人不求大富大貴,但安居樂業,是人活着的基本尊嚴,社會福利與住房正義,是比拼經濟更該先去做的事情,而那些還深信經濟好了一切就會好的人,別傻了,被賣了還幫人家數鈔票,怎麼想都愚蠢至極

熱門文章》►韓流概念股逐漸降溫►人都還沒進來,高雄就要抽觀光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