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學生自殺、詐死背後引發德育教育思考

近日,達州新世紀學校一名高三女生自殺、南充某學校一名高二男生詐死,此類事件的發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及討論。

究竟什麼原因讓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動起了輕生的念頭?又是什麼原因讓本該是活力四射的男孩竟不惜用生命開玩笑,造成警方、學校、家長各方恐慌?

此類事件的頻發反映出學生在青春期遇到了很多成長問題,同時也折射出學校和家庭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缺失,本期華西城市讀本教育專刊視角聚焦此類事件的背後,探討由此引發的德育教育思考。

學生青春期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1

學業壓力增大帶來的厭學

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最常見的問題便是厭學,究其原因,隨着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加之老師和家長整天在孩子身邊嘮叨帶來的升學壓力,無意中給孩子帶來了無形的壓力。這樣的壓力一旦產生,一些孩子便失去了學習積極性,從主動汲取新知識的渴望變成被動接受的無奈,逐漸產生厭學情緒

先生女兒目前正在讀初三,但從去年開始他發現女兒的成績下滑很厲害,鄧先生很納悶:“以前孩子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現在下滑到‘中下游’去了,看到女兒現在的成績,家長哪有不着急的。”於是鄧先生便找到老師詢問孩子平時在學校的情況,據老師介紹孩子成績的下滑主要原因在於學習不主動,以前都是很積極地回答問題,不懂的也會及時提問。而現在,或許是生活和學習壓力太大,導致孩子沒法安心、主動的去學習。

“我利用晚上的時間跟孩子溝通過好幾次,最開始她一直都不說,後來她終於跟我道出了原由。”鄧先生說,主要是隨着科目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很多東西她都學不懂,慢慢地便失去了信心,對於有些偏弱的課目甚至一上課便想睡覺。

2

認知能力提高帶來的逆反

“說啥子娃兒都不聽,有時你說多了他反而覺得很煩躁,甚至你讓他這樣做,他卻偏偏要那樣做。”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感覺孩子大了越來越不聽話,什麼事情都跟家長反着來,不說還好,越說情況越糟。這便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長階段最特殊的一個時期。

據權威解釋,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爲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以此來顯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之處。

前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諾夫在《趣味心理學》一書的前言中對逆反心理如此解釋:逆反心理表示這樣的一種心理結果,即支持採取一種行動,結果卻說服對方採取相反的行動。

“這個階段的孩子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處於一個快速成長階段,就像一塊迅速吸水的海綿海量地接受着來自方方面面信息。”達州某中學心理老師分析到,孩子通過這些信息認知能力大大提高,覺得自己已經能夠正確判斷事物,不需要大人整天的嘮叨和提醒。因此,纔會出現大人越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卻偏不那樣做,孩子跟大人“對着幹”。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無法預料的事情都會發生,有時甚至會演變成人間悲劇。

3

情感逐漸豐富帶來的早戀

早戀,是擺在青春正茂的少男少女面前一道難以逾越的溝壑,多少曾經的乖孩子、好學生都在這條溝壑前跌下馬來,也有不少人縱身躍馬跨國溝壑。

近日,一條“高三學子爲搶女友,捅傷女友前男友”的新聞引發社會強烈關注,一名即將面臨高考的學生爲了情愛居然大打出手,甚至動起了刀子,由此可見,在愛情面前少男少女是多麼的脆弱和衝動。

據分析,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身體發育迅速,荷爾蒙分泌逐漸增多,因此對異性便會產生一種天然的吸引力。經過數十年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多,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爲早戀。

王先生最近便陷入了這種苦惱之中,因爲他懷疑自己的兒子出現了早戀的情況。“以前週末很少出去,現在一到週末就說出去和同學打籃球,可是有兩次回家後並沒發現他洗澡,要是打籃球的話出了汗肯定要洗澡。”王先生無奈地說,問他又不承認,有次在他的逼問下還跟他急了。

“我覺得早戀只要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不做原則範圍以外的事,應 該 被 允許,家長不能一味地去拆散,而要進行正確地引導。”劉先生作爲曾經的早戀一族,如今和初戀情人已成家生子,在他眼中早戀並非家長和老師眼中的猛虎,而是青春期的一種正常表現。

學校和家庭德育教育應從何入手?

德育與智育同樣重要

在目前中國教育的大環境下,評價一個學校好壞的標準首當其衝的肯定是教學質量。儘管每個學校都扛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的大旗,但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太重教學質量,而忽視了同樣影響學生一生的德育教育。

“智育教育是讓學生成才,而德育教育是讓學生成人,兩者同等重要。”如何改變重智育輕德育的現狀?首先要把兩者提到同樣重要的地位,甚至德育更爲重要的地位,因爲學生最終走向社會立足社會靠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作爲一個人的品德,其世界觀、價值觀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其次學校在平常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大德育教育比重,不能在現實面前一味追求升學率,一個優生的標準不僅是成績優秀,人格的健全更重要。

改變溝通方式很重要

當然,德育教育絕不只是學校的事,廣義的德育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由於學生活動空間的侷限,家庭在德育教育方面尤爲關鍵,好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標杆。

正如上文所述,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會出現諸如早戀、厭學、逆反心理等一系列問題,面對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家長要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接受,而不是在逆反心理的驅使下“背道而馳”呢?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總是高高在上,距離只能讓孩子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不想與你交流。因此,家長的態度是關鍵,主動和孩子交流溝通,還要改變溝通方式,變訓話質問爲談心商量,通過和顏悅色的交流真正走進孩子內心,認識瞭解孩子。化干戈爲玉帛,化距離爲溫情,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家校互動隨時掌握孩子動向

學校和家庭作爲德育教育最關鍵的兩環,老師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達成一種默契,牽引着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因此,家校必須互動共育

孩子在家裡面出現新的情緒動向,家長要及時與老師溝通,通過老師在學校旁敲側擊或者針對性教育的方式,紓解孩子的不良情緒。孩子在學校有新的動向,比如:出現早戀、與同學不睦、學習懈怠等現象時,老師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自然藥到病除。

以近日發生在南充某學校的學生詐死事件爲例,如果老師能掌握學生在校與同學關係不睦的情況,並及時告訴家長孩子在校出現的問題,兩方面共同努力,通過談話和引導,便可讓同學之間重新恢復友好關係,後面的詐死事件自然不會發生,更不會引起各方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