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收緊、升息加快 臺股險中上攻「二萬」

2022年投資市場面臨基期墊高的震盪風險,而且類股加速輪動。投資人宜彈性調整、多元分散資產,並落實風險管控,以增加「險中求利」的報酬空間。(圖/遠見提供)

2022《遠見》投資趨勢大調查出爐,獨家掌握48家投資機構的第一手洞見!哪些產業能延續利多,又有哪些黑馬受惠?在通膨、升息循環影響下,2022如何做資產配置?讓投資機構告訴你專業建議。

2021年,全球進入大復甦期,投資市場也呈現報復性的價量齊揚,臺股大漲逾兩成,尤其臺灣在疫情控制有成,出口暢旺下,第三季上市櫃公司獲利1.18兆元,創史上單季獲利最高。

法人預估,若2021年底全體上市櫃公司淨利超過4兆,股息將至少2.5兆元,殖利率高達4%以上,屆時臺股是否能夠再攻新高,值得觀察。

然而,別忽略的是,全球大環境面臨美國聯準會加快退場和升息步伐的挑戰。專家紛紛提醒,相對於2021年的雨露均沾、百花齊放,2022年需更謹慎選股,才能趨吉避凶。

究竟,該如何佈局?

GDP略遜2021年,美國仍是投資首選

《遠見》持續邀請銀行、投信投顧、證券與期貨商業者填答「2022投資趨勢大調查」,綜合48家投資機構整體看法,從產業、個股,到不可錯過的新興概念股,獨家發佈2022最夯臺股投資名單。

《遠見》調查指出,48家投資機構中,高達70.8%認爲2022年的GDP成長率會「略爲變差」;而持正向看法、認爲會「略爲改善」及「明顯改善」僅合計爲20.9%

然而,主計總處指出,這只是GDP成長鈍化,是因爲基期墊高的緣故。

主計總處日前將2021年GDP上修至6%,創11年新高,展望2022年,更樂觀預測有機會保4%。

政府看好2022年,主要是產業基本面偏樂觀。像是民間投資、擴增產能可望延續,全球經濟維持復甦軌道,供應鏈卡關有機會改善,加上科技新興應用推陳出新,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廠,在在挹注了出口動能。

不過,在投資環境方面,市場普遍保守。有52.1%認爲會變差,27.1%會變好,認爲持平比例爲20.8%。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鬱如表示,與2021年的情況不同的是,2022年的不同產業的獲利狀況更分岐,部分企業獲利可能會高達兩位數,卻不乏也有企業礙於基期太高,EPS(每股盈餘)反而呈現衰退,須格外謹慎。

逢低佈局,新興市場、中國有機會

那麼,除了臺灣,2022年最理想的投資區域在哪?

排名前三大地區雖和2021年調查一致,但本次有91.7%的投資機構一致首選美國,提升了9.1個百分點。其次是新興亞洲(50%)和中國(31.3%),各自降溫23.9和40.4個百分點。

凱基銀行的「2022投資報告」指出,美國股市(以S&P 500指數爲例)在2022年第一季,或將出現一波較大的修正,第二季則會呈現大區間震盪走勢,下半年纔會開始逐季走揚,且2022下半年新興市場股市,有機會超車成熟市場。

2021年,投資專家最擔心新冠肺炎的延燒與疫苗問世期程,2022年最擔憂的前三大全球市場投資風險,依序爲「美國通膨攀高,甚至席捲全球」(64.6%)「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收緊」(60.4%),以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37.5%)。

看向臺股,主要三大變數分別是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走勢(77.1%)、熱門概念股的變動(如蘋果、電動車、元宇宙等類股)(37.5%),以及全球經濟復甦緩慢(33.3%)。

貨幣寬鬆即將走入尾聲。爲了壓抑通膨,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已明確表示將會縮減購債計劃至2022年3月底,且一定會等到結束後才升息,降低市場的「緊縮恐慌」。

另一方面,歐洲央行(ECB)的疫情緊急購債計劃(PEPP),也可能提早結束,但重申2022年「非常不可能升息」。

QE收緊,臺灣恐轉向升息

臺灣卻可能轉向升息。央行總裁楊金龍在2021年底理監事會上指出,臺灣通膨仍屬於短期,尚在可控範圍,「但2022年勢必在貨幣政策上會更收緊,也會視情況升息。」

國際資產管理集團(DWS)指出,最近通膨數據出人意料地攀升,是因爲相關供應鏈中斷,以及受壓抑的消費需求被釋放。即便通膨仍會高於疫情前水平,仍對投資環境審慎樂觀看待。

關於2022年的投資策略,68.8%的機構投資人首選股票,且比率遙遙領先分佔二、三名的另類投資(10.4%)和ETF(8.3%)。

美股,仍是2022資金競逐追捧的當紅炸子雞。施羅德投信便指出,2022最好的投資機會,會集中在成長和價值兼具的美國中小型股,原因有二:這些公司高度參與美國的內需經濟,且有成長潛力。

2021年逆風的陸股(中國A股),不利因素可望消退。瑞銀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及投資總監辦公室主管陳敏蘭指出,中國股票最壞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了,對長線投資者而言,中國新經濟機會正在顯現。題材方面,包括受益於經濟重啓的耐用消費品和服務、具政策支持的綠色科技、可再生能源相關股票,較具投資潛力。

星展銀行也表示,中國近期採取經濟封鎖,以及對特定行業實施監管的政策變化,短期謹慎,但長期仍看好。

資產偏好度名列第二的另類投資,指的是傳統股票債券以外,包括有形資產、創投私募股債權、基礎建設投資等,市況不明可分散市場波動風險。

瑞銀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總監Mark Haefele認爲,另類投資在2022年既可帶來回報,又有助於管理波動性。法盛投資管理也指出,機構法人會持續加碼另類投資,來分散風險。

第三名的ETF,由於是一籃子配置的指數型投資基金,相對也能在市場回檔時,發揮避險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2022年通膨升溫壓力未減,各國央行不得不收緊貨幣政策來因應。也因此,法人最建議減碼的前三類資產,分別是債券(47.9%)、原物料(14.6%)及貨幣(外匯)(10.4%)。

美元走強,債券、原物料減碼

針對通膨壓力,木星資產管理另類投資債券主管許銘凱認爲,不需太恐慌。他認爲,如果聯準會提早採取行動,並推高利率,短期內,債券基本面不會改變,富邦證券總經理郭永宜也認爲,債市因利率逐步走高來到便宜價格,可適度配置固定收益型商品,反而逆風是買點。

比起2021年風險性資產當道,股優於債,2022因爲變數較多,專家建議轉往股債平衡、多元配置的主題,以趨避風險。

凱基銀行建議,可優先佈局利差較大、存續期間較短的非投資級債(又名高收益債);若擔心債券違約風險,可以「領息型」的固定收益資產爲主,並長期持有,以時間換取空間。

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範卓雲指出,旗下資產將增持環球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及亞洲美元債券,以擴大利差、轉取報酬。

中信銀行表示,債市以規避利率風險策略爲主軸,建議於殖利率波段彈升階段,分批布建投資級債券;非投資級債券以兼具孳息優勢的短天期債券爲主。

此外,若期望資本利得,需挑選具信評調升潛力標的,像是新興國家信用債,並避免以當地貨幣計價。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在2022年將擺脫弱勢格局,與經濟正向連動的貨幣,以及政策擾動下具避險性質的日圓,也會有表現機會。

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金融領軍臺股

回到2022的臺股大盤,「萬八格局」能否延續,甚至挑戰兩萬點的天花板?

有39.6%投資機構相信臺股指數持續向上,介於萬八~萬九之間;12.5%則更樂觀看待有機會突破兩萬點關卡。至於預估2022全年最低點,41.7%認爲至少有萬五行情,換言之,萬五會是一般預測支撐臺股的地板價位。

那麼,臺股將由哪些類股領軍?法人首選半導體(79.2%)、電子零組件(41.7%)、金融(37.5%)、通信網路(35.4%)及汽車(22.9%)。

而最聚焦的前五大概念股,是「電動車∕汽車∕固態電池」(75%)、元宇宙(43.8%)、5G(31.3%)、ESG綠能相關(29.2%)及半導體(16.7)等。

「得半導體得天下,是現在進行式,更是未來式!」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認爲,整體市場趨緩情況下,資金將會聚焦在趨勢最明顯的兩大題材:半導體、碳中和。

多元主題概念股,電動車、元宇宙、ESG續夯

總資產管理規模居國內之冠的國泰投信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副總王誠宏分析,疫情衝擊下,不少產業的供應鏈受創而被迫轉型,也帶動結合科技的新型態產業出現,形成產業升級的通膨型成長,也是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

他以近年熱門的半導體產業爲例,在產業轉型的驅動下,晶片IC應用拓展快速,除原先的智能型手機外,智能電動車、自動化設備、人工智慧、雲端、大數據、5G等產業對半導體的需求大增,不排除有更多具創新的應用出現在人類生活中,如元宇宙、電動車等,也都是未來長線趨勢財。

此外,減少碳排放、達成碳中和目標已成爲全球共識,綠能備受重視,亦屬產業升級的一環。

蕭乾祥也認爲,各國加快推動碳中和,綠能環保、再生能源、儲能,都較有機會在2022年一展手腳。

而金融股普遍看好可受惠於通膨與升息題材,選金融股的投資機構中,高達61.5%證券期貨業者,看好2022年前景。

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也指出,若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對中信銀稅前獲利最少可挹注5億元臺幣。

此外,值得關注的尚有營建業,雖然未躋身前六大,但得到最多銀行業者的票。由於銀行有相關融資業務,或可解讀爲看好業務前景,也是房市風向球。

2022年投資市場面臨基期墊高的震盪風險,而且類股加速輪動。投資人宜彈性調整、多元分散資產,並落實風險管控,以增加「險中求利」的報酬空間。

【調查說明】

執行單位:遠見編輯部、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時間:2021/11/25~2021/12/10?

調查對象:國內金融產業,包含證券、期貨、投信投顧、銀行業?調查方法:網路問卷。發送連結予業者,邀請回填問卷?

有效樣本:成功回收48家

本文作者:廖君雅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第427期》)

《遠見雜誌1月號第4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