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企業的“用戶思維”痛點到底在哪裡?

“未來智能汽車時代中國車企最缺的應該是產品定義能力。”這是一位造車勢力高層此前和筆者交流時提及的一個觀點。他認爲,過去30年,中國車企的製造和創新能力雖然在不斷提升,但在產品定義方面,更多的還是追隨。

傳統汽車時代,成熟的汽車企業在產品定義、設計、生產製造乃至營銷領域積累了數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經驗,企業們都習慣循序式的創新。在中國市場,過去幾乎所有的中國汽車品牌的產品定義和開發都是從“逆向對標”開始,而佔據主流的合資公司的本土人才,更多的是將跨國企業定義好的產品進行本土化的改進。但隨着智能汽車時代的到來,汽車本身在“肌體”上已經開始逐漸打破過去佈局和結構,當互聯網原住民開始逐漸成長爲主流消費人羣,他們對於汽車本身的功能、交互以及情感等需求,都有了新的創想

智能汽車時代的換道競爭,讓中國車企開始與跨國企業真正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過去模仿借鑑的範本不復存在,當大家都需要步步爲營、趟水過河的時候,真正的定義和需求把握從哪裡來?

上述高層給出的答案是“用戶”,建立跟用戶的直聯,由此掌握用戶的動向和喜好,是業內的一致共識。更有激進者,則希望通過開放的心態,讓用戶參與並由此定義汽車,乃至企業的生態圈共建。

在業內,蔚來幾乎是所有傳統車企做用戶運營都逃不開的一個“樣本”,極高的用戶黏度和互動效用,讓蔚來在收穫不錯口碑的同時,產品的轉介紹率也一度達到60%以上。效仿未來,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搭建自己的APP,用以建立與用戶的直聯。

“真正的用戶思維並不簡單是搭建一個app。”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傑認爲,簡單的建立一個平臺很容易,但怎麼能讓用戶有參與感,真正能夠吸引用戶與企業“在一起”,怎樣才能讓企業的後臺迅速的跟上用戶的建議和意見,這纔是最大的挑戰

作爲一種試水,吉利汽車日前發佈了用戶品牌“我們”, 除了品牌Logo是從用戶的原創設計稿中投票選擇出來的之外,此次還亮相了首個集成用戶共創idea的示意——Vision Starburst,未來,該車身上的“宇宙能量”設計靈感和“能量風暴造型都有着用戶“共創”的影子。吉利方面表示,未來這些元素都將被應用到吉利下一代車型的設計上去。

這一開放的想法並不爲吉利所獨有,其實在幾年前,奇瑞旗下凱翼品牌就在業內首次提出了與用戶的“衆包造車”,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也曾在2019年發佈過“7921用戶夥伴計劃”,在旗下產品身上加入可擴展端口,讓用戶參與部分配件的定製。上汽集團旗下智己汽車也提出“原石計劃”,希望將用戶的創意和數據變成企業創新的一部分。

凱翼的衆籌以失敗而告終,愛馳的夥伴計劃從目前來看,還只是一個相對淺表嘗試,吉利的開放,希望做得更深入。首先是建立了一個與用戶可以直接溝通的App,在線上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聽取用戶的意見;在線下,除了設計之外,吉利還希望以後在工程、製造領域都對用戶進一步開放。

“閉門造車”的工程師時代正逐漸終結,技術實力如何才能真正的與用戶體驗完美結合。林傑談到,“以前的工作只受領導監督,現在我們要面對千萬用戶的意見並快速解決完善。這也讓企業形式發生扭轉,吹響號角的不是再是最高級別行政領導,而是用戶,形成真正以用戶爲中心的企業管理系統。”

知易行難,對於動輒基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用戶的傳統車企來說,要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高效溝通,從後臺到流程乃至整個思維模式,都面臨革新的全面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