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國強必霸」老路!解放軍鷹派少將楊毅:建設與中國角色相稱的強大海軍

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示意圖。(圖/翻攝自大陸國防部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4月23日是解放軍海軍70週年,少將楊毅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海軍在「反臺獨」的軍事鬥爭準備牽引下,實現了海上作戰能力的躍升。他更表示,一支強大的藍水海軍有2個關鍵詞,一是「遠洋機動」,世上沒有任何大陸達不到而形成的「禁區」;二是「區域制海」,在事關大陸核心利益海域,不允許任何國家舞槍弄棒」。

楊毅在文內還指出,隨國家利益的不斷拓展與國家工業、科技以及財力的增強,大陸海軍戰略調整爲「近海防禦」,主要作戰艦艇實現了以自力更生爲主、技術引進爲輔的佈局;解放軍主要的海軍作戰平臺都已經國產化,可以建造航母潛艇、大型水面艦艇(包括領先亞洲的055型導彈驅逐艦)、航母艦載機以及各種海基導彈;海軍已建設成爲擁有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岸防部隊和陸戰隊部隊等兵種齊全的比較強大的海上力量

文內更以「世界海洋和平捍衛者」爲題,楊毅撰文提及,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軍事戰略;以發展的眼光與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來看,「我們的海軍不但要保護我們國家的發展利益與安全利益,同時也要爲地區和全球的和平、穩定、繁榮做出貢獻。」

美國加大了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存在,部署了最先進的艦艇和飛機,不斷地以所謂航行自由的名義挑戰中國領土完整與主權尊嚴」,楊毅還說,美國還經常派遣飛機與艦艇對我國進行抵近偵察,威脅到我國的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

楊毅在末段強調,本世紀中葉,海軍將建設成世界一流的海上力量,但我們絕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絕不奉行「砲艦外交」政策;「我們願意同一切願意與我們合作的國家海上力量協作,爲保衛世界和平,爲維護世界海洋和平而繼續努力。」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楊毅是國防大學教授、大陸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歷任海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等要職,是解放軍海軍鷹派代表之一。

▲新加坡「堅強號」護衛艦駛抵青島。(圖/翻攝自中國海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楊毅:建設一支與中國角色相稱的強大海軍全文內容:

2019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0歲華誕。回顧歷史,人民海軍從無到有,走過從小到大的艱苦歷程,以及正在由大到強發展的征程令人熱血沸騰。我們既爲人民海軍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又爲將來的發展前景感到振奮。

血淚歷史,有海無防

中國是一個陸海兼備的大國,擁有18000公里的海岸線,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470多萬平方公里。在廣闊的海域上,分佈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

但是,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海洋意識淡薄,不重視海上軍事力量的建設,因此受盡了帝國主義列強來自海洋方向的欺辱。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間,西方列強和其他國家從海上入侵我國達到479次,其中較大規模的入侵爲84次,入侵艦船達到1860多艘次,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50多個。

例如,英國軍隊40多艘軍艦就打敗了大清王朝,逼迫清朝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割地賠銀子的《南京條約》。此外,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以中國失敗而告終,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歷史的恥辱,令人至今難以忘懷!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1949年3月24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在慶祝重慶號巡洋艦官兵起義時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立自己的空軍和海軍。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打響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裡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

人民海軍的建設一直得到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而且這種重視也反映出不同階段人民海軍面臨的要求和肩負的使命。

1953年2月,毛澤東主席視察海軍艦艇部隊,爲艦艇題詞:「爲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鄧小平同志則指出「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海軍建設的根本要求。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海軍建設,他提出要「瞄準世界一流,銳意開拓進取,加快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爲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

隨着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對海軍建設的投入相應地也在不斷加大。中國海軍發展一直延續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根據自身海洋安全的需要,也依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量力而行。例如,1954年面對海洋上日漸凸顯的軍事威脅,中國政府在中央財政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撥出鉅款採購了蘇聯製造的四艘驅逐艦。

此外,中國海軍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注重提高國產化能力,在經濟資源和物質條件非常有限的年代也是如此。1962年,第一艘國產獵潛艇研製成功;1971年,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濟南艦服役;1975年,第一艘國產導彈護衛艦交付部隊。

到目前爲止,我國主要的海軍作戰平臺都已經實現國產化。我們可以建造航母、核潛艇、大型水面艦艇(包括領先亞洲的055型導彈驅逐艦)、航母艦載機以及各種海基導彈。我們的海軍已經建設成爲擁有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岸防部隊和陸戰隊部隊等兵種齊全的比較強大的海上力量。

呼喚一支藍水海軍

隨着國家發展與安全利益的不斷擴大,我國海軍戰略也經歷了多次調整。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着美國的軍事封鎖與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威脅,解放軍海軍奉行「近岸防禦」的戰略,重點是保衛新生的人民政權,維護海防安全,反對美蔣入侵破壞。爲此,海軍兵力結構主要是突出“空(岸基航空兵)、潛(艇)、快(魚雷艇),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近岸防禦的海軍戰略是積極和成功的。

改革開放之後,隨着國家利益的不斷拓展與國家工業、科技和財力的增強,我們海軍戰略調整爲「近海防禦」,主要作戰艦艇實現了以自力更生爲主、技術引進爲輔的佈局。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臺灣島內臺獨勢力逐漸坐大,外部勢力干涉臺灣事務增強的背景下,解放軍海軍在反臺獨軍事鬥爭準備牽引下,實現了海上作戰能力的躍升。

當前,我國進入了「由大到強」的新時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周邊安全環境,特別是海洋方向的安全環境日趨嚴峻。美國加大了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存在,部署了最先進的艦艇和飛機,不斷地以所謂「航行自由」的名義,挑戰中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尊嚴。另外,美國還經常派遣飛機和艦艇對我國進行「抵近偵察」,嚴重威脅到我國的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

國家的發展與安全利益呼喚一支強大的藍水海軍,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遠洋機動」,即我們的海上力量應該具備在世界上任何一片海域機動的能力,沒有任何因爲我們的能力達不到而形成的「禁區」。二是「區域制海」,意味着在事關我國核心利益的海域,不允許任何國家舞槍弄棒,並確保事關我國經濟安全的航道安全暢通。

世界海洋和平的捍衛者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軍事戰略。以發展的眼光和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來看,我們的海軍不但要保護我們國家的發展利益與安全利益,同時也要爲地區和全球的和平、穩定、繁榮做出貢獻。

解放軍海軍艦艇部隊從2008年12月開始的亞丁灣護航行動,至今已經派出30多批編隊,與其他國家的海上力量合作打擊海盜,爲該海域航行安全做出了卓越貢獻。此外,我們的「和平方舟號」醫療船航跡遍及世界各地,爲各國人民「送醫、送藥、送友誼」,被很多國外媒體和民衆稱爲「穿制服的白衣天使」。

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人民海軍將建設成世界一流的海上力量,但我們絕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絕不奉行「砲艦外交」政策。我們願意同一切願意與我們合作的國家海上力量協作,爲保衛世界和平,爲維護世界海洋和平而繼續努力。(作者是解放軍海軍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