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講古 重溫府城前世今生

雙城舊事》訪問包括陳寶嬌王秀蓮、郭金湖陳皆竹王繡媛(前排左至右)5位耆老。(曹婷婷攝)

口述歷史傳記主角往往爲名人,鮮少從庶民觀點記錄生平及投射昔日生活城市樣貌,形成城市記憶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所推出《雙城舊事:近代府城臺北城市生活記憶口述歷史》,訪問臺北、臺南8位耆老,從他們生活近1世紀足跡,拼湊雙城近100年的容顏,有助於重建近代臺灣這兩大城市的生活圖像

《雙城舊事》訪談從2015年至2017年止,訪問臺南郭金湖、陳寶嬌、陳皆竹、王秀蓮、王繡媛等5位加起來450歲耆老,臺北則訪問李鍾敏、連日清、連燦章3人。《雙城舊事》昨天在臺南舉辦新書發表,5位耆老也親自出席。

全書臺史研究員林玉茹訪問、助理林建廷記錄,訪談以生活日常爲主題時間自日據時期以迄戰後初期,有助於重建南北2大城市生活圖像,每位受訪者故事都採取第一人稱「說故事」,引領讀者有感同身受的現場感,更瞭解臺南前世今生。

現年102歲、當中年長的郭金湖,中日戰爭被抽中當軍伕,體檢因身形矮小,不用上戰場,之後跟兄長投入針車事業,還跑到日本大阪居住做生意,書中回憶打棕街、鬆仔腳街等舊時街道榮景,也記得阿霞飯店遷徙歷程。93歲陳皆竹是當年最後一期少年飛行兵,戰後開鐵工廠有成。

最難得的是,過去傳統忽視女性,這本書則採訪多位雖無顯赫身世、靠着自學術業有專攻的女性。86歲王繡媛,小學畢業協助兄長經營印材行,婚後做過玩具代工、還到沖繩跑單幫;94歲陳寶嬌從做污逾子到開塑膠加工廠,89歲王秀蓮則是臺灣第一位女性建築師

林玉茹說,書中除收錄逐漸失傳的專業技術語彙,也適度使用臺語日語等受訪者實際用詞,保留其所經歷的跨政權多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