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院設食樂小組 盼助中風病人改善吞嚥困難

奇美醫院針對腦中風後吞嚥困難病人成立「食樂小組」,透過進食訓練及食物質地調整等方式,協助改善生活品質,開辦近半年已服務近20個案,初步評估收到不錯成效。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孟倉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腦中風後吞嚥困難是由於腦部受損,影響控制吞嚥所涉及肌肉的腦部區域,造成對吞嚥機制神經控制能力損害,據亞洲中風流行病學研究估計,中風後吞嚥困難在急性腦中風病人中發生率約爲42%。

謝孟倉表示,在大規模腦中風病人追蹤研究顯示,早期吞嚥訓練介入可減少25%吞嚥困難,同時減少8成以上吸入性肺炎發生機會,搭配餐食質地調整,則可大幅減少中風後營養不良發生。

他說,奇美醫院於去年11月成立「食樂小組」,針對吞嚥障礙病人給予妥善評估、進食訓練及食物營養及質地調整,服務對象涵蓋急性中風病人至慢性居家長照病人,至今服務近20名個案,吞嚥功能獲得程度不等改善,沒有發生呼吸道感染,個案睡眠狀況及情緒也都好轉。

謝孟倉指出,有些病人原本連喝水都容易嗆、咳,只好透過鼻胃管灌食、灌藥,經評估可透過在水中添加黏稠劑,並將餐食中的粥飯、青菜、肉類、蛋類分開調製成泥狀,再改用小一點的湯匙餵食,較易吞食且不會改變食物風味,吞嚥功能逐漸好轉後,能吃到更多口味食物,食量也逐漸增加。

他說,中風後積極治療可大幅減緩肢體痙攣導致失能風險,進食狀況改善可降低營養不良風險,病人情緒會較爲穩定,接受治療及復健配合度也比較好,可有更高機會恢復肢體功能,改善生活品質,並降低照顧者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