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意大利童話國度 灰姑娘一夜變公主

我靜靜地觀看石屋尖頂天際的三個日出日落,人類智慧是奇妙的,可以把僅餘立錐之地的貧窮,躍變成吸引萬千人的奇觀和珍貴的文化遺產,就像灰姑娘一夜變公主童話故事都是這樣述說的。

沿着深藍浩翰亞得里亞海岸南行,到達意大利南方海港巴里(Bari),換乘FSE私營鐵路火紅色列車行走一個半小時,來到了奇妙的阿爾貝羅貝洛(Alberobello)。

這裡已是地圖上意大利長靴的腳跟部位,一片南意大利田園春光,能適應喀斯特地質的杏樹橄欖茂盛生長,山坡果園千枝萬樹白色杏花怒放,橄欖園草坡都是金色燦爛的黃花,葡萄園也長出了新枝嫩葉。眼前春天爛漫的色彩,就像印象派藝術大師畢沙羅油畫的畫面,使人憧憬,使人希望。只有路邊怪形異樣仙人掌倔強的身姿,提示這裡夏季原本艱難酷熱的氣候。

圓錐尖頂石屋羣

棕櫚葉在夕陽下變成剪影舉目田野山崗上,連成一片的圓錐形尖頂石屋形成市鎮村落,密密麻麻的圓尖屋頂佈滿山頭。兩個山頭之間,原是一條幹涸的河流。斜陽金光下這片童話般的尖頂石屋,便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996)的陶爾利(Trulli)風格建築,世界上只此一處的奇觀。

阿爾貝羅貝洛地區,原是自然條件最差的不毛之地,最早的石屋可追溯至12世紀,何時開始有人居住已無從可考。16世紀開始,越來越多逃避天災人禍的難民逃到這裡,就地取材用石灰岩建屋。1797年難民向塔蘭託當地的旁波國王請願合法定居,難民人多勢衆,國王勉爲其難,允許容易拆除的這一類型圓頂石屋合法存在,形成了阿爾貝羅貝洛地區獨特的陶爾利村落。

典型的陶爾利風格建築,是居民利用方形石灰岩塊,圍成無柱無樑的圓形房舍,建至適當高度,再用片狀巖片向上堆砌,每片逐步收窄封頂,成圓錐形尖頂,這是一種人類最原始的建屋方法。石灰岩塊的房舍,堅固、乾燥、冬暖夏涼。有人說陶爾利源自大海彼岸的希臘,也有人認爲源自中東的敘利亞,但希臘和中東的石屋僅是某些特點相似,阿爾貝羅貝洛的陶爾利石屋,全球獨此一家。

發展至今,一些豪華的陶爾利石屋已成樓房,樓下是客廳、臥室、廚房、工具室,樓上閣樓是糧倉、織布間。屋頂有心形鳥形、日月形等裝飾,有的高大屋頂,也畫着傳統但卻是無人看得懂的怪異圖案。高牆掛有稻草人驅趕雀鳥,高高的石煙囪飾以公雞風向標,正是夕陽西下的晚餐時間,飄來久已不聞炊煙氣味。

童話國度

上午剛離開繁華盛世、處處高雅精緻的意大利維尼托地區,乘坐時速高達300公里的歐洲之星列車南下。威尼斯、維琴察、費拉拉,這些富庶的意大利北方的海洋風格,與眼前意大利南方鄉間純樸的田園色彩,在視覺和感受上的落差,竟是如此天淵之別。

窮鄉僻壤的阿爾貝羅貝洛石屋居民,和相距20公里的馬泰拉的原始洞穴居民,因爲貧窮,都是美國早期意大利移民的主要來源。電影《耶穌受難記》的導演,爲拍攝2000年前的耶路撒冷,看上馬泰拉的洞穴石屋氛圍。阿爾貝羅貝洛這片原是貧民石屋區,因爲其人類原始的陶爾利建築風格,及人口聚居成片而蔚爲奇觀,兩地都同被聯合國評定爲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的美名使居民受惠,本來是鄉村農戶織婦的村民,現都變成紀念品店、小旅店織品店、餐館、畫廊和陶瓷工作室的東主。只是還保有粗壯的身軀,黝黑的皮膚,和樸實酣厚的笑容,與北部威尼斯商人的優雅狡黠大不相同。

一家陶爾利石屋改裝的餐館老闆顧客是否要“怕死它”(Pasta意大利麪),答:“西”(Si是的),顧客點的是“死怕給剃”(Spaghetti條狀面),這些英語的詞彙,源自意大利語。但即使僅是英語金錢的數目,通曉其他語言的居民不多,溝通常需用到肢體和圖畫語言。

走在山坡的石板道上,兩旁房舍的圓錐形尖頂的高度,遠遠超過白色的石牆。頭大身小和雪白石牆的視覺效果,令人覺得像是進入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童話國度。遠方教堂的尖頂也是這種童話式的陶爾利風格,童話景觀最得日本少女遊客的歡心,只有河牀崢嶸頑強古樹的枝椏,才揭示此地過去的非比尋常。

出行錦囊

如何前往阿爾貝羅貝洛:各大航空公司有班機飛往羅馬,從羅馬換乘IES特快列車往巴里(Bari),車程五個半小時。巴里火車站換乘FSE私營鐵路列車,至阿爾貝羅貝洛車程一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