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突圍:“中國鋼城”的轉型之路

(原標題遷安突圍:“中國鋼城”的轉型之路)

新華社石家莊4月20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李俊義、程羣周文其)距離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遷安市是一座“鋼城”。這個人口不到紐約十分之一的縣級市,鋼產量卻相當於美國的五分之一。

鋼鐵給這座城市帶來財富,然而其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也飽受詬病

如今,在中國去產能力度不斷加大、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這座城市正試圖從“一鋼獨大”中突圍,尋找一條更爲健康的發展之路。

鋼鐵行業有句關於產量的俗語:“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

遷安市是唐山鋼鐵產量最爲集中的區域。上世紀90年代,鋼鐵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在遷安周邊冒了出來。

“隨着鋼鐵行業的突飛猛進,遷安市的經濟一日千里。本世紀以來,遷安市的綜合實力連續10多年排名河北省第一。但一鋼獨大、大而不強的生產格局,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遷安市發改局副局長王樹滿說。

王樹滿介紹,爲了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遷安市在2010年提出了經濟轉型的目標,並出臺了具體的規劃方案。

規劃方向之一就是鋼鐵控量增質,不求大而求精。王樹滿說,以目前的市場價格計算,一噸鋼坯售價約爲2000元,加工成角塔就變成了每噸7000元,變成鋼結構用鋼升值爲每噸8000元。如果製造成變壓器,每噸甚至可以高達10萬元。

“鋼鐵轉型,我理解就是擯棄粗放式生產,追求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遷安市思文科金屬包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建華說。

思文科德公司原本是一家傳統的鋼鐵低端初加工企業,而今轉型爲鋼鐵精品深加工的高科技印鐵企業,並正在努力打造中國單廠規模最大的專業金屬包裝印刷基地。

“我們的工作就像在鍍錫板上繡花。”胡建華說:“印鐵的原材料,來自公司子公司生產的冷軋鍍錫薄板。這一塊市場剛起步,發展潛力巨大。”

和胡建華一樣,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遷安轉型,鋼城不能只走一鋼獨大的獨木橋,而是要全面開花。

英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金保是遷安鋼鐵跨界轉型的典型。1999年,他建起了遷安第一家鋼鐵廠。2006年,他又成爲遷安退出鋼鐵業的第一人。

“作爲遷安鋼鐵行業的 元老 ,我退出時很多人不理解,尤其是在鋼鐵業日進斗金的時候。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時鋼鐵行業發展太快,未來幾年必然會出現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窘境。我決定轉型,選擇了當時發展前景看好的生物醫藥試劑產業。”葉金保說。

度過了最初的艱難期後,英諾特公司步入正軌。2016年,其銷售額達到6000萬元,其中五成的產品銷往國外市場。今年的市場銷售額預計將突破1億元。

因鋼而興的遷安給外人的想象是一個“傻大黑粗”的形象,轉型突圍的遷安正在試圖扭轉這種偏見,努力營造一個“高帥甜美”的新形象。

“首都東邊,一座成長在水裡的城市。”在當地製作的一部宣傳片中,解說詞和畫面向觀衆展示,遷安不僅是一座鋼城,它還是一座魅力水城綠色生態之城。

“鋼鐵業的風頭蓋住了遷安的其它方面。其實,遷安有豐富的旅遊優勢可以挖掘,比如它有緊鄰北京天津的區位優勢,有灤河燕山的資源優勢,有黃帝姓氏、老馬識途典故文化優勢。”遷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愛軍說:“這些優勢正在被開發。”

爲塑造一個山水文化的新形象,遷安市這幾年致力於治理城市“傷疤”:累計投入20多億元,對全市138家礦山、65家尾礦庫開展生態修復,完成治理面積2.3萬畝。如今,百里礦山已重新披上了綠衣,環繞城市周邊形成了14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

國家地質公園山葉口景區是遷安市近年開發的旅遊景區之一。景區的開發者曾凡凱原來是一座鐵礦企業的老闆。他說,現在政府提倡建設"綠色遷安",他本人對這一轉型目標非常贊同。“搞鐵礦和搞旅遊的最大不同是,前者破壞資源,後者保護資源,我更喜歡後者。”

轉型不僅是實物的轉型,而且在人的觀念上也有體現。有人說,遷安市平均每一個家庭中,至少有一位成員從事與鋼鐵有關的工作。成爲一名鋼鐵工人,曾經一度是遷安普通人的首選,但現在這種狀況正在改變。

擔任遷安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的葉金保深有感觸:“遷安青年的思維越來越活潑,擇業範圍越來越寬廣,有從事互聯網經濟的,有從事文化產業的,有從事高新技術的等等,相對上一輩僅侷限於鋼廠工作來說,他們將成爲遷安突圍的中堅力量。”

(原標題:遷安突圍:“中國鋼城”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