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臺灣歷史的重要推手──國軍大舉反攻緬北(十一)

爲了表彰孫立人將軍及其部隊援救英軍的重大戰功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後來授予他「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成爲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外國將領

第一一三團經過浴血奮戰,解救出在仁安羌被困的英緬軍第一師和第七裝甲旅七千多人,同時被解救的還有英軍俘虜、美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多人。絕處逢生的英緬軍,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與中國官兵熱烈擁抱,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第一次重大勝利。一掃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英美軍隊接連失利造成的沉悶空氣。英國將英軍在仁安羌被救脫險稱爲「亞洲的敦克爾克奇蹟」。爲了表彰孫立人將軍及其部隊援救英軍的重大戰功,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後來授予他「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成爲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外國將領。他還獲得了中國的四等雲麾勳章和美國的豐功勳章。

橫掃緬北立奇功

可是由於英國軍隊已成驚弓之鳥,放棄緬甸,退保印度,致使中國遠征軍孤軍作戰。遠征軍被迫後撤。東路撤回滇南,中路第五軍經野人山艱難撤退,那裡螞蟥遍地,瘴癘密佈,瘧疾、迴歸熱等傳染病流行,全軍四點二萬人,在戰鬥中傷亡七千三百人,撤退途中傷亡一萬四千七百,損失巨大。掩護第五軍撤退的新編第三十八師,則在孫立人率領下,選擇就近向西退往印度的道路。孤軍擺脫日軍圍追堵截。五月底,孫立人率新編第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分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爲新編第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緬軍第一師師長正在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即前往調解。

第二天,新編第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六月八日全師撤退到印度恩帕爾(又譯因帕爾),還有官兵七千多人。新編第三十八師是遠征軍各部中唯一經過艱難的撤退仍然保持完整建制的一個師。

西撤到印度的軍隊,即新編第三十八師和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進駐藍姆伽,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又通過空運從國內補充兵員,擴編爲駐印軍。藍姆伽(Ramgarh)是加爾各答以西兩百多公里蘭契附近的一個小鎮。訓練營各種設施齊全,是理想的練兵場所。經過培訓補充,二師兵員均達到一萬兩千多人,整編爲新一軍,由鄭洞國軍長,孫立人爲副軍長兼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該軍裝備精良,成爲反攻緬甸的勁旅

一九四三年十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進攻胡康河谷日軍十八師團。第十八師團素稱精銳,其前身爲久留米師團,一九三七年即參加侵華戰爭。轉戰中國多年,一向看不起中國軍隊,但此次與駐印軍作戰卻接連受挫。新三十八師十月二十九日佔領新平洋,十二月二十九日攻佔於邦,此次作戰系駐印軍第一次與日軍王牌部隊作戰獲勝,稱爲於邦大捷。

一九四四年三月四日新編第三十八師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三月九日,新三十八師一一三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一八八師團死傷四千五百餘人,狼狽逃出胡康河谷。到三月底掃清敵軍,日軍傷亡總數達一萬兩千多人。

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三月十四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二十九日攻佔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四月二十四日,按史迪威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加邁攻擊前進。

五月下旬,孫立人將軍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十八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爲空虛,師團長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一一二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迴,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一一三團向西進取加邁;以一一四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六月十六日,一一三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

首次持久進攻戰

八月三日,中美聯軍克復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鬥結束。中國駐印軍重創日軍第十八師團,一雪兩年前退兵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爲「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一九四四年十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爲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緬甸八莫、中國南坎。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會師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三月八日攻佔臘戍,三月二十三日佔領南圖,二十七日攻克猛巖,消滅中緬印邊界所有的日軍主力部隊,勝利結束第二次中緬印戰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