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防部官員:對岸有能力在不驚動國際視聽下 發動無預警突襲

前國防部聯合情研中心副主任孫秉中(左)今出席臺北論壇基金會四月份「臺灣安全講座」,以「淺談解放軍武力攻臺」爲題發表演說。(林至柔攝)

前國防部聯合情研中心副主任孫秉中今(27日)指出,研判對岸一旦決定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時,解放軍確有能力可在不驚動國際視聽與監偵狀態下,發動無預警或預警時間極短的猝然突擊,趁國軍無備或未及完成戰備,迅速癱瘓國軍,奪取制三權。

臺北論壇基金會四月份「臺灣安全講座」今邀請孫秉中以「淺談解放軍武力攻臺」爲題發表演說。會上,孫秉中指出,兩岸軍事力早已失衡,2022年大陸國防經費高達2261億美元,爲臺灣的17倍,然而,臺灣目前主流意見仍自認對岸沒有能力武力犯臺,臺政府揚言,對岸若犯臺,會讓對岸付出慘痛代價,但我們需要以敵爲思,換位思考。

雖兩岸軍事力量懸殊,但對岸對臺作戰理念始終強調和平解決。以歷史事件來看,流血衝突均發生在冷戰時期,而動武地點都在大陸周邊,且沒有一次是因擴充共產主義,均基於國家利益,而非意識形態,但若是牽扯到國家主權,對岸便在所不惜。而有衝突的案例,大部分的都是不宣而戰、以突擊的方式,讓對方措手不及,然而,衝突爆發前,都會有嚴厲的警告,包括藉由人民日報、新華網社論、解放軍報社論等發佈警告,若不聽不理,便會爆發衝突,隨後,一但達到戰略目的,見好就收、速戰速決。

孫秉中認爲,臺海兵力佈勢符合「遠戰速勝、首戰決勝」與「戰略欺敵、先制奇制」要求,對岸一旦決定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時,解放軍確有能力可在不驚動國際視聽與監偵狀態下,發動無預警或預警時間極短的猝然突擊,趁國軍無備或未及完成戰備,迅速癱瘓國軍,奪取制三權。解放軍強調奪「制三權」,就是企圖達到「迅速制敵」目的。港口、機場是建立攻勢基地所必需,因此快速奪控港口、機場將有利後續部隊、重裝備與物資快速輸送,藉以降低在航渡與上陸過程中,遭受截擊的可能,確保能快速上陸投入作戰。

孫秉中說,兩岸之間是中國內戰延續,臺灣間題,不是軍事間題,而是政治問題。兩岸實力差距愈來愈大,拖得愈久,對臺灣愈不利,中國統一間題要不要解決?何時解決?如何解決?考驗雙方領導人的智慧。

最後,孫秉中引用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所言,臺灣島內有關臺灣民意支持臺獨的民調是沒有意義的,因爲他們並不能決定。臺灣的未來是由美國和中國力量的對比,以及美國介入臺海的意願

所決定的。當中國與美國的力量拉近時,美國的政策就會改變。美國如果真的能夠協防颱灣,那很好,不過如果美國並不能協防颱灣,卻讓臺灣人相信可以,那就非常殘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