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長陳沖:無基本功夫的最低工資法 不如給便當

▲前行政院陳沖。(圖/記者吳靜君攝)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前行政院、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今(6)日表示,如果沒有基本功夫做好最低工資法,那不如制定最低便當法。陳沖解釋,什麼是「最低便當法」?就是每人每天發一個便當,維持最低生活需求。很荒謬嗎?沒有基本研究的「最低工資法」也差不多。

陳沖表示,勞動部提出「最低工資法」草案送請行政院審議,而行政院擬刪「最低工資法」 20天內核定期限、不得退回之規定,隨即引發外界爭議及討論,但經行政院表示該法尚未正式審查,也不是這個會期的優先法案

草案只是將「勞動基準法」的行政命令條文提升至法律階段,對於最低工資(Minimum Wage)的本質及應審酌的因素,均未觸及。

勞動部在今年8月釋出訊息,強調明年度基本工資調整,從勞動部審竣到行政院覈定並刊登公報,僅花了5天時間,創下了歷史最快的記錄媒體也曾報導勞動部官員表示,審議會歷年結論,除「陳沖」曾「調整」外,其餘均依會議結論覈定。

陳沖強調,2012年擔任院長時,行政院在那年核覆勞委會文件中並未「調整」審議會結論,相反是接受審議會關於「時薪」的建議,至於「月薪」調升,是要求做好幾項統計數字的「基本功夫」後再覈定,目的無非是建立調整基本工資的「基礎建設」。

陳沖對基本工資決策,從頭到尾沒有主張,基本工資要漲,還是不要漲,在勞動部還沒有搞清楚,全臺有多少本國勞工實質領取基本工資以前,並弄清楚主要國家都有的Kaitz index(基本工資佔平均薪資比例)做跨國比較前,不該討論基本工資漲或不漲,就是從國家制度運作角度來看,基本問題還是必須要搞清楚,可惜的是當他離開行政院後,卻仍沒有就制度面進行討論,依舊每年討價還價一次。

陳沖提出 基本功夫的五大方向

所謂基本功夫,陳沖提到五大方向,包括一,領取基本工資本勞的確實人數(如此方知勞究有多少人受惠及那些企業受衝擊,而且在此Big Data時代,不宜再用1.2%的取樣推估或以明知低報的投保薪資充數);二,基本工資與所得中位數(或平均所得)的跨國比較,以及臺灣Kaitz index公式合理化分子不含變動給付、分母包括變動給付等)。

三,基本工資提升後的追蹤研究; 四,確實瞭解全國薪資結構,以分析調升後的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進一步研究有無就行業、地區、年齡訂定不同標準的必要;五,其他有關基本工資制度的持續研究,不必再說GDP將成長3%,就一半1.5%算員工的的說法。

臺灣基本工資的調漲,從過去到現在,始終都不是單純的經濟議題。勞動部如要繼續推動最低工資法立法,更應在推動前先行作好所有的基本功夫並向社會宣示已準備好了,取得勞資信任,不要每次調整後,勞方不滿意,資方也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