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一人抵五個師! 「火箭軍」是天才60年前的建議

▲被譽爲「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錢學森。(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中心/臺北報導

解放軍二炮部隊正式改製爲「火箭軍」,名稱引發熱烈議論。其實,早在60年前,「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就已在解放軍將領前寫下「火箭軍」三個字,而且這件事就發生在1956年的元旦期間。因此,大陸軍迷認爲「火箭軍」的命名,就是爲了紀念這位「一個人頂得上5個師」的天才科學家

畢業於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的錢學森( 1911年12月11日--- 2009年10月31日), 1935年與其他19名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從上海赴美國留學,193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後,到加州理工學院向空氣動力學權威西奧多·馮·卡門教授(英語:Theodore von Kármán)學習。1939年,錢學森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發表著名論文《可壓縮流體的二維亞音速流》,後被學界稱爲錢-卡門公式。1943與1944年,錢學森還爲美國軍方設計了第一枚分級火箭Private A。

1949年大陸易幟,熱愛中國的錢學森想回中國,但遭美國阻撓,1950年8月30日甚至被臨時收押在洛杉磯附近的特米諾島(Terminal Island)監獄裡15天。1955年,在中美展開長達幾個月的日內瓦雙邊會談之後,錢學森被用以交換在韓戰中被俘的美國飛行員,輾轉於10月8日返回中國。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關於知識份子問題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技術革命、文化革命,沒有知識份子是不行的,中國應當有大批知識份子。在毛澤東講話之前,剛剛返國的錢學森被授命給解放軍高級將領講課。據當事人總參作戰部空軍處參謀、後來的二炮司令員李旭閣(1985年任二炮司令員)回憶,錢學森的講課安排在1956年元旦下午3點,當時的「十大元帥賀龍陳毅葉劍英、聶榮臻等都趕去聽課。據記載,錢學森在講課時,在黑板上寫下「火箭軍」三個字,而這也就是導彈部隊,是一支不同於現有的陸、海、空三軍的新型部隊,是一支能夠遠距離、高準確度命中目標的部隊,是現代化戰爭中極其重要的後起之秀。他甚至還說,「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製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議中央軍委,成立一個新的軍種,名字可以叫『火軍』,就是裝備火箭的部隊。」

在錢學森的帶領下,與錢偉長(錢偉長與錢學森、錢三強被周恩來稱爲「三錢」,是中國近代力學重要奠基人之一。)、郭永懷等傑出科學家創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同年10月,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製機構,並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指導計劃協調技術。1958年開始研製航太運載火箭。

1960年,因爲「大躍進」失敗的中共繼續犯了左傾的錯誤,大舉批判「蘇俄修正主義」,導致關係交惡;最後,蘇聯撕毀了簽訂的600個合同,其中,專家合同343個,科技合同257個,這其中包括給原子彈、火箭、導彈樣品的合同。但是,1960年9月10日,在蘇聯專家全部撤離後的第17天,在錢學森的工程控制論作爲指導下,中國在酒泉基地利用自產液態燃料成功發射了「東風一號」近程地地導彈(仿蘇聯P-2導彈),這也是中國軍事史上重要的轉折點。1964年6月29日,自行設計和研製的「東風二號」中近程液體導彈於首飛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596工程」的成功打破了大國的「核壟斷」。1966年7月1日,解放軍戰略飛彈部隊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爲了保密,當時的總理周恩來特別命名爲「第二炮兵」,簡稱「二炮」。1966年10月27日,中國把原子彈裝上「東風二號甲」導彈併成功首飛,從此解放軍擁有可以載運彈頭的導彈。

錢學森在返回大陸後,也曾對毛澤東建議要發射人造衛星。經過科技攻關,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自行研製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送上了太空;具備發射人造衛星的實力後,中國第一枚長程火箭於1980年5月18日從酒泉基地起飛,30分鐘後準確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降落,成爲世界上第三個進行遠程火箭全程飛行試驗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代末,錢學森更提出了「助推一滑翔彈道理論,後來被稱之爲「錢學森彈道」;其中,最爲著名的東風-21D反艦導彈,據說就是應用了此一理論。這種新型反艦導彈是在DF-21(東風-21)中程地地導彈基礎上研製的,也就是導彈彈頭採用特殊氣動設計和制導系統,發射後以彈道導彈軌跡飛行數千公里再重返大氣層後,同時在大氣內進行滑翔機動並自主捕獲攻擊海上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