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iPhone大單別開心 紅色供應鏈挑戰臺廠老大哥 這陸廠下場超慘

圖爲iPhone 12系列。(黃慧雯攝)

蘋果秋季發表會在即,去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導致蘋果iPhone 12系列、Mac系列以及其他產品分成3個階段發表,今年5月底傳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5奈米制程強效版製造的A15晶片已經大量拉貨,甚至在之後傳出蘋果拉貨9千萬片晶片,但供應鏈類股仍未見反應,讓市場持續觀望,蘋果會端出如何產品,讓消費者買單。然而,近年來大啖蘋果的紅色供應鏈,其中最受矚目的立訊,首度吃下iPhone 13高階機種訂單,創下陸廠里程碑,但高速增長的時代恐怕也告終。

蘋果目前最大代工廠鴻海,根據報導指出,目前仍握有75% 的 iPhone 13 代工訂單,其中高階 6.7 吋 iPhone 13 Pro Max依舊鴻海獨拿,但是立訊奪下3%訂單,已經是陸廠突破性表現。

紅色供應鏈襲擊臺廠消息也是多年傳聞,但在2020年下半年出現變化。立訊在整合和碩、緯創原有iPhone在大陸組裝的資源、積極整並。iPhone第二大代工廠和碩,去年將旗下金屬機殼廠鎧勝私有化下市,今年1月和碩公告,鎧勝與立訊合資成立公司、位於江蘇鹽城的立鎧精密科技,立訊握有48%股權,拿下iPhone金屬機殼供應地位。至於iPhone第三大代工廠緯創,旗下緯創投資(江蘇)及緯新資通(崑山)股權,已交割給立訊,緯創也握有立訊股權。

這些廠區原本就經過蘋果認證,加上立訊積極拿下Airpods訂單,最終獲得蘋果青睞。

然而,蘋果供應鏈組裝廠,普遍面臨毛利率不高的問題,甚至虧損,這在過去和碩、緯創接單iPhone中低階機種,尤其明顯。去年立訊出面收購,讓臺廠並順勢蘋果分散供應鏈的政策,前往印度、東南亞設廠之外,也轉型投資伺服器、電動車等領域擴展新業務。

據立訊日前公佈2021年上半年財報來看,合併營收爲481.47 億人民幣,年增 32.1%,淨利潤30.8 億人民幣,年增22%,但隨着晶片以及零組件缺料,導致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立訊第2季毛利率從16.83% 下降至 15.7%。

據新浪科技報導,立訊目前營收貢獻產品最佳爲消費性電子產品,達03.95 億人民幣,佔整體營收84%,產品分別爲:AirPods 、Apple Watch 、無線充電 、LCP 天線等產品,客戶包括蘋果、華爲、SONY以及小米等廠商,但根據立訊過去大幅依賴蘋果訂單來看,蘋果佔整體約90%,隨着傳出打入新款Apple Watch、iPhone 13,下半年成長預料會有增漲,且仍極度依賴蘋果。

從第二大客戶在2020年銷售額貢獻42.34 億元,僅佔比4.68%,遠遠不及蘋果貢獻程度。蘋果與立訊合作深耕多年,但也不代表會一直持續下去。報導指出,以歐菲光來說,在被蘋果踢出供應鏈名單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大減9成,雖然歐菲光對蘋果來說,無法與立訊比擬,但這也是許多臺廠在打入蘋果供應鏈多年後,選擇另闢新營收來源的主要原因。

但一樣是紅色供應鏈、今年將打入iPhone 13供應鏈的舜宇光學,其整體毛利率達24.9%,手機鏡頭等光學零件毛利率常年維持4成,顯見產品類別影響也很大。

立訊目前主要業務仍是Airpods,市調機構Caanalys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AirPods出貨量年減25.7%,主要是TWS耳機競爭激烈,蘋果打算削減25%~30%產量,直接反應在立訊的營收。從立訊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很難再成長到60%之上,淨利潤也從2018、2019 年的64.16%、87%,降到不到1成。

至於市場常點名面臨衝擊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第二季法說就指出,鴻海累積50年的實力和門檻,是最大的競爭優勢,相信未來是經得起驗證與考驗,系統組裝是包含許多面向,這需要很多專業能力。至於鴻海,在劉揚偉執政時代,宣佈投入電動車領域,所發起的電動車聯盟MIH也有衆多廠商宣佈參與,近期收購旺宏「起家厝」6吋廠,跨入第三代半導體,鴻海積極轉型成績,仍有待市場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