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麻洋街》:從一條街看一個時代

講述上世紀80年代廣州麻洋街6個家庭故事的劇集《親愛的麻洋街》,近日在優酷熱播。該劇以改革開放普通人的溫暖日常爲藍本,憑藉紮實的劇情、細膩的情感鋪陳、精準還原的服化道,讓觀衆投入其間,感同身受。

《親愛的麻洋街》選擇了易家歐家曾家馬家、孫家、樑家6個完全不同的家庭切入。從上海搬到廣州的曾家是麻洋街的“文藝之家”,從曾奶奶到曾好,無不氣質優雅;從湖南移民來的易家有着湖南人特有的直爽熱情,來到麻洋街的第一天,就通過一頓飯展現得淋漓盡致;養育了兩個女兒的馬家有一位典型的強勢媽媽,無論大女兒填報大學志願還是二女兒闖蕩演藝圈,母親牛自萊都展現了強烈的支配欲……6個家庭老中青三代二十多個人物看似衆多,卻性格鮮明。更爲難得的是,6戶人家鄰里間雖然偶有摩擦誤解,但不管哪一家出了事兒,其他家庭必定全員上陣,一起渡過難關,凸顯了親密和諧的鄰里情。

愛情向來是文藝作品的一大主題。《親愛的麻洋街》中的年輕一代,也經歷着懵懂甜蜜的青澀戀情。與近些年流行的“殘酷青春”“甜寵偶像”風格不同,麻洋街這6個家庭中的少男少女們沒有同類劇中常見的多角戀,也沒有藉助意外和偶然橋段強行拼湊戲劇性,看似平實的愛情故事中,流淌的是少年之戀的純真與澄澈。這條街上的每個年輕人都有着屬於自己的成長煩惱,儘管有的煩惱與愛情有關,但對於這些行將邁入成年的少男少女來說,愛情幫助他們認識自己,關懷他人,學會承擔,最終收穫成長。

在《親愛的麻洋街》中,中年人的愛情同樣可以歷久彌新,醇如老酒。馬家爸媽看似女強男弱,但馬爸爸生日當天,媽媽其實早就準備了蛋糕和豐盛的飯菜馬媽嘴上強勢,內心卻柔軟;易爸被騙走了做生意的錢,易媽嘴上不饒人,卻默默爲丈夫準備好了再次出發的資金;樑爸天性愛浪漫,因樑媽過於接地氣而離家冷靜,兩人的相互理解和轉變,對於當下夫妻的相處之道,同樣有借鑑意義。麻洋街最佳愛情模板也許要數每次出場都挽着手臂、有說有笑的黃爺爺黃奶奶,歷經了歲月的磨洗,相互扶持的他們昇華了愛情,也成爲了這條街上人們的心之嚮往:愛情是陪伴、是扶持、是讚美、是原諒

如果說溫情與治癒是《親愛的麻洋街》的情感基調,那麼改革開放的時代熱浪,則是讓劇中普通人得以熠熠閃光的精神內核。從轉業下海的易勝利到率先做起貿易生意的樑源超,站在改革開放前沿的麻洋街居民或多或少地開始擁抱外部世界;無論開酒樓還是支起腸粉早餐攤,麻洋街人每個人都在爲美好生活努力打拼;無論去北京上海讀大學,還是出國深造,抑或是習得一技之長進入社會奮鬥,在越來越寬容多元的社會中,年輕一代獲得了越來越大的追夢空間。正是這一個個鮮活的普通人物,最後折射出了時代前進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