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一同下廚 培養共食樂趣多

運用日常好取得的食材,製作適合孩童的簡單營養料理。(攝影黃映嘉

充足的營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兒童食育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具有維生素D、鈣質鐵質、β-胡蘿蔔素的食材不可或缺,可以挑選擁有深綠色橘紅色色彩的蔬果作爲料理指標,而透過親子共同下廚,還能培養孩子肌肉發展手眼協調的能力。

李婉萍指出,鮭魚以及深綠色蔬菜都富含營養價值,很適合時常作爲日常菜色的食材。(圖/TimolinaShutterstock)

從日常飲食

補足孩子所需營養

李婉萍觀察到坊間常見的親子餐廳,着重的是提供父母帶着孩子前來用餐時有放鬆喘息的空間,但從營養師的角度來看,部分飲食可能不是那麼適合孩子。「許多餐廳提供的仍是快速、方便的炸雞塊炸薯條食物,而且親子餐廳多半提供玩樂的空間與玩具,如果讓孩子習慣將歡樂與炸物連結在一起,以後他們壓力大時,就會習慣吃這些東西來紓壓。」

就學齡前孩童所需的營養素來說,李婉萍提及,其實在一般的飲食中都能攝取得到。例如幫助骨骼發育的鈣質,常見的奶製品如牛奶、優格起司,都是不錯的鈣質來源,而鮭魚、秋刀魚、鯖魚還有蛋黃,則可以提供維生素D 的攝取。李婉萍表示,鮭魚炒飯或是海鮮奶油燉飯,就是十分適合的營養料理。

常備根莖類與冷凍蔬菜

快速上菜非難事

此外,李婉萍提醒,現下孩童在「葉酸」的攝取上普遍不足,家長可以檢視平時的菜單,至少每兩天要有一份深綠色蔬菜,才能從中攝取足夠的葉酸,即使是含有「苦味」的苦瓜、芥蘭菜、油菜等,對孩子也是不錯的蔬菜。

李婉萍認爲,增加食材的多元性,也能降低孩子偏食的可能。「孩子會有所謂的『食物恐新症』,對於沒吃過的食物會先排斥,所以建議家長可以替換不同的菜色,除了增加食材的多樣化,以後孩子也比較不會因爲不常吃某些蔬菜,像是苦瓜或茄子等,而製造過多剩菜的問題。」

然而,許多家長白天忙於工作,能親自下廚的時間相當有限,李婉萍建議,可以在家中常備根莖類食材,如南瓜、胡蘿蔔等,一來此類食材耐長時間存放,二來料理起來也相對方便。而冷凍的毛豆青花菜也是冰箱中能常備的食材,不論是將青花菜退冰後加熱,或是做道毛豆拌飯、絞肉蒸毛豆、毛豆炒豆腐,都能快速上菜。若時間允許,李婉萍認爲讓孩子一起幫忙料理也是不錯的選擇,對於親子的感情維繫也有幫助。

捏麪疙瘩的方式很自由,在備料同時也能訓練孩子手眼協調。(攝影/黃映嘉)

李婉萍相當推薦可以快速上桌又兼具營養價值的料理。(攝影/林冠良)

親子共享下廚時光

培養孩童協調與創意

這次李婉萍介紹了兩道親子食譜,適合家長與孩子一起下廚嘗試。第一道料理是能作爲主食的「南瓜麪疙瘩」,李婉萍提到,「這個時候就能讓孩子一起幫忙將麪糰捏成麪疙瘩,也能使用烘焙餅乾的模具,做出形狀各異的麪疙瘩,透過像是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在揉捏時的手部肌肉發展與手眼協調。」李婉萍提醒,只要注意孩子捏出的麪疙瘩不要太厚,其餘的都能讓他們自由發揮,過程中適時稱讚孩子、給予鼓勵,也是增加孩子信心的好方法。

第二道料理則是能快速上菜的「胡蘿蔔炒蛋」,李婉萍表示,這道菜擁有β-胡蘿蔔素,也有雞蛋中的卵磷脂與維生素D。她建議,胡蘿蔔需要有充分的油脂才能減低草腥味,所以在料理時可以放入多一點食用油。另外,比起刨絲,建議用刀切絲,這是因爲用刨刀刨出的胡蘿蔔絲形狀一致,翻炒後容易軟爛,刀切的胡蘿蔔絲由於形狀、角度較多,吃起來的口感也比較豐富,至於打蛋攪拌的步驟,不妨就交給孩子試試看。「不過事前就要先跟孩子說明可能的危險,切忌邊做邊說!」李婉萍最後也不忘提醒,刀具、火源都是廚房中的危險因素,一定要事先告誡,才能享有安全的親子下廚時光。

親子手作食譜

南瓜麪疙瘩

南瓜60 公克、胡蘿蔔40 公克、黑木耳40 公克、肉絲80 公克、中筋麪粉100 公克、太白粉50 公克、鹽1/4 小匙蔥段適量、蝦米少許、高湯1,000c.c。

步驟:

1.將胡蘿蔔、黑木耳洗淨切絲,蝦米泡水20分鐘後瀝乾備用。

2.將南瓜去皮、切成大小一致的塊狀蒸至軟透

3.將南瓜與中筋麪粉、太白粉、鹽巴混合,搓揉成不沾手或能成形的麪糰並靜置3 至5 分鐘醒面,再以滾水將麪疙瘩煮至浮起。

4.另起油鍋放入蔥段、蝦米爆香,加入肉絲拌炒,接着加入高湯、胡蘿蔔及黑木耳煮滾,加入麪疙瘩即可上桌。

胡蘿蔔炒蛋

胡蘿蔔半根、雞蛋4 顆。

步驟:

1.將胡蘿蔔洗淨、削皮後切絲。

2.起油鍋將胡蘿蔔絲炒至軟爛。

3.將打好的蛋液加入,依個人口味將蛋炒至八分熟或全熟

4.適量調味後即可上桌。

「南瓜麪疙瘩」適合與孩子一同備料,在揉捏麪糰時,還能培養孩子手部肌肉發展。(攝影/林冠良)

本文作者:田育志

(本文摘自《臺北畫刊4月號639期》)

《臺北畫刊4月號6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