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打造精品審判 引領創新發展

圖①:青島知識產權法庭邀請專家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並當庭通過3D建模技術展示證物。

圖②:青島知識產權法庭舉行“銳意創新 建設未來”知識產權與青年主題座談會。

圖③:青島中院與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保障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調研活動。

圖④:青島中院聯合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舉辦服務民營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題講座。

圖⑤:青島中院聯合市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併發布典型案例

青島知識產權法庭跨域管轄膠東半島六市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近年來,該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以精品審判爲中心,構建知識產權創新司法服務、司法協同保護、智慧審判和“黨建+審判”融合四項機制,打造知識產權審判“1+4”模式,爲助推創新驅動發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需要、促進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精品審判

打造知產爭端解決“優選地”

2021年,“餓了麼”訴“美團外賣”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在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公開庭審理。被告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團外賣”平臺經營者)被判停止涉案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爲,賠償原告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麼”平臺經營者)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00萬元。

該案是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審理的一起較爲典型的涉互聯網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案件的依法判決有效制止了不正當競爭行爲,淨化市場環境,引導經營者通過技術創新等方式進行良性競爭。

近年來,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審理的涉及核心技術和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案件逐漸增加。面對新領域、新熱點,法庭深入開展精品審判戰略,加強對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努力將類型新穎、影響重大、疑難複雜的案件辦成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件。

近五年,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近8000件,多起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中國十大最具研究價值知識產權裁判案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等。

圍繞加強知識產權平等保護、服務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開放新平臺,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審理了霍尼韋爾公司“BENDIX”商標侵權案、普利司通專利侵權案等典型案件,平等保護涉“NBA”“LV”“西門子”等國際知名品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其中,霍尼韋爾公司“BENDIX”商標侵權案助力山東省政府獲中國歐盟商會頒發“中國知識產權友好獎”。作爲美國高通公司在國內選擇的第三個案件管轄地,德國巴斯夫公司、韓國CJ第一製糖株式會社等國際高科技企業紛紛來青島提起發明專利訴訟,青島正逐步成爲當事人信賴的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優選地”。

服務創新

依法嚴格保護髮明創造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青島知識產權法庭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創新司法服務機制,先後出臺關於服務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依法保障和促進科技創新及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等意見,不斷創新工作舉措,依法嚴格保護髮明創造,加強科技創新成果保護,服務科技強國建設。

加強對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特別是對大數據、人工智能、芯片、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中核心知識產權的保護,妥善審理涉海洋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一批高新技術案件。依法保護科技創新主體合法權益,妥善審理涉專利權屬糾紛、侵犯商業秘密等案件,保障職務發明人合法權益,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納米壓印設備”發明專利申請權案將科技成果歸還給真正所有者原告,切實維護了歸國創業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目前原告企業在納米壓印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95%。

加強農業科技成果保護,妥善審理種業知識產權案件。黃瓜“德瑞特79”品種侵權糾紛案認定市場主體爲了獲取不正當利益而進行的誇大宣傳可以作爲確定損害賠償的依據,依法嚴格保護了種業資源,促進種業科技創新。

加大對民族品牌的保護力度,先後審理涉“嶗山礦泉水”“青啤”“海爾”等知名民族品牌知識產權案件。海爾訴某公司商標侵權及商業詆譭案的依法審理,保護了青島首批智能家電產業鏈“鏈主”企業的合法權益,爲智能家電產業鏈的長遠發展營造了公正有序的法治環境。

協同保護

構建雙循環鏈條保護格局

隨着膠東半島六市知識產權案件數量不斷增加、技術類案件比重增大、涉外案件增多、訴訟標的額不斷提高,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堅持以“司法主導、嚴格保護、分類施策、比例協調”的司法政策爲指引,深入貫徹山東省委、省政府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部署和青島市委工作要求,積極打造“跨域協作外循環、區域巡迴內循環”雙循環共同促進、全鏈條保護新格局,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跨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建設,與中國(煙臺)、(濰坊)、(東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搭建知識產權訴調對接服務平臺,強化委託調解、司法確認、行業培訓等機制,對跨域地區人民調解員開展專題授課,不斷提升跨域知識產權多元糾紛化解水平。

發揮跨域管轄制度優勢,與威海、濰坊、煙臺、日照、東營五市簽訂《膠東五市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協議》,推動膠東五市司法協作一體化建設。在膠東五市設立巡迴審判庭,實現跨域巡迴審判全覆蓋。目前,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已開展巡迴審判及跨域證據保全、技術勘驗等工作300餘次。

青島知識產權法庭還不斷優化管轄佈局。青島6個區(市)法院擁有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實現“創新高地”所在地法院均有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在中德生態園、藍谷、高新區設立巡迴審判庭,打造雁陣式知識產權區域保護高地。

爲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深入推進“三合一”改革,青島知識產權法庭積極推動刑事案件批捕、起訴集中管轄,促進民事維權、行政查處、刑事制裁有效銜接。與檢察院、公安局等單位聯合建立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完善案件管轄制度和銜接機制。

青島知識產權法庭還與市司法局、知識產權局、版權保護協會、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等聯合建立著作權和專利權糾紛訴調對接平臺,與黃島海關等建立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知識產權糾紛解決與快速維權機制,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銜接機制,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促進糾紛高效妥善化解。

智慧審判

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能力

2021年9月23日,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公開開庭審理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訴深圳某通信公司、濰坊某通訊器材銷售中心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

因案件涉及較爲複雜的通信等技術領域,青島知識產權法庭邀請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銀景擔任專家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這也是青島知識產權法庭首次邀請專家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庭審過程中,青島知識產權法庭還運用了3D建模技術幫助合議庭和當事人更好地進行侵權比對。

近年來,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堅持以改革思維破解難題,以創新方式保護創新,通過制度改革和科技變革,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能力和水平。

打造智能3D證據管理系統,運用3D掃描建模技術和區塊鏈技術,通過三維掃描箱、手持掃描儀、空間掃描儀、無人機等設備對實物證據進行3D建模,形成高清三維展示模型。法官及當事人在庭審中可直接通過電子設備多角度、全方位查看證據細節。該系統形成的內網數據庫與山東法院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實現無縫對接。目前,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已使用該系統完成700餘件證據掃描,實現證據“應掃盡掃”。大型空間、微型設備等高難度證據建模也均完成技術突破,有效解決知識產權審判中證據固定難、管理難、移送難問題。

創新技術事實查明機制,選聘40名技術諮詢專家、22名兼職技術調查官,實現技術專家參與勘驗、保全、技術論證等訴訟活動常態化。2021年,青島知識產權法庭提請青島市人大常委會任命41名技術專家擔任陪審員,最大限度發揮專家在技術類案件審理中的作用。

爲延伸審判職能,青島知識產權法庭主動與高新技術企業、高科技園區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定期開展走訪調研,舉辦專題講座,解答企業發展涉及的知識產權法律難題,爲企業和園區提供及時有效的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保障膠東經濟圈高質量、高效率發展。

“黨建+審判”

建設高素質知產審判隊伍

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始終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牢牢堅持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把黨的建設貫穿於隊伍建設的全過程,以黨建統領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顧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術、具有國際視野”的知識產權審判隊伍。

創辦“青知學堂”黨建與審判學習培訓平臺,把黨建工作與審判工作深度融合,加強日常教育學習培訓,確保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始終沿着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加強審判隊伍專業能力建設,創新性開展專題組織生活會、青年幹警懇談會、“知識產權審判青年說”等活動,以高質量黨建爲統領,打造高素質知識產權審判隊伍。

組建知識產權創新服務隊,積極開展知識產權進企業、進校園等志願服務,開展知識產權審判專題調研,爲青島市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發揮積極作用。

打造“青知”品牌,建立“青知學堂”“青知慧眼”“青知手繪”等平臺,通過微視頻、手繪漫畫等新穎生動的形式,介紹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舉措等,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抓住世界知識產權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集中宣傳,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舉辦前沿問題研討會、參加知識產權高峰論壇等,營造尊重創新、保護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記者 呂 佼 時滿鑫 通訊員 何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