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爲年輕世代尋良方

救國團主任葛永光與前青年節執行委員盛怡慈劉昱佑探討青年相關議題。(張薷攝)

110年青年節籌備委員會同學參訪國道四號豐原潭子段。(張薷攝)

110年3月15日救國團青年節拜會衛福部長陳時中。(張薷攝)

去年底,臺大接連發生數起學生不幸事件,震驚社會,近日年僅22歲的女歌手莊凌芸墜樓,年輕世代的心理健康問題再度受到關注,救國團主任葛永光認爲,救國團在青年節舉辦青年論壇關心青年的問題、青年的競爭力價值觀等,希望爲國家培養具正面能量年輕人,成爲國家人才與社會主力。

衛福部2019年6月公佈的統計,15到24歲因自殺死亡的人數連續3年增加,自殺更是15到24歲族羣的第2大死因,每10萬人口便有6.2名青少年自殺死亡,是24年來最高紀錄,顯示青少年族羣心理健康問題令人憂心。

社會缺乏正確對話

曾任青年節活動總召的盛怡慈坦言,現在青年常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在學校所學到的教育,在工作就業後有落差,因此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焦慮感,此外,現在的青年被稱爲棄世代,對生活看不見光明,因爲無法排解壓力,因此選擇負面做法,這是未來要解決的問題。

前青執委總召劉昱佑認爲,心理問題是較嚴重的問題,身爲青年對未來的焦慮,除了就業疑慮外,還有家庭因素等,在工作上成爲窮忙族無法累積專業度、缺少時間培養興趣,也是青年焦慮主因

葛永光表示,日前拜會衛服部部長陳時中時,他提到國內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在於設施設備,而在於社會缺乏充分與正確的對話,使得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或家庭自我隱藏或不願面對,社會大衆也往往投以異樣的眼光,令青少年一方面更加不敢說出來,一方面常求助無門。

成人世界的主流價值若過於強勢加諸於青少年身上,青少年自然而然產生抗拒進而疏離,久而久之失去了對羣體價值的認同,也失去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感,而次文化將造成青年對社會疏離,也對成人世界的反動及被利用,因此各種次文化常常被拿來和政治掛勾,成爲被政客煽動與利用的工具

把單純還給青少年

葛主任認爲,當前青少年問題包括:不知如何處理感情與人際關係;網路世代的年輕人上網越長越憂鬱(因爲網路成最佳加壓器),家長強勢介入成壓力來源;108年課綱要求適性發展與建立學習歷程檔案,增加學生的壓力;新冠疫情使貧富差距擴大,88%大學生都計劃打工,生活壓力大。這些壓力造成青少年對社會的疏離,對現實不滿及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媒體聳動低劣,批判鬥爭的民粹文化也使青少年憤世嫉俗。葛主任認爲,應該把單純還給青少年,讓他們在純潔、善良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針對當代青年遭遇問題,葛永光表示,救國團提供公益服務,過程中透過學習付出、貢獻自己時,培養青年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也能鍛鍊並提高社會活動能力,並透過「張老師」的輔導陪伴,讓青年有抒發管道

青年節活動爲青年服務,爲國家培養下一代,不是要培養充滿鬥爭、對立、急功近利的年輕人,要培養善良、純潔、具有競爭力、腳踏實地、務實、努力奮鬥與具有正面能量的年輕人。

葛永光強調,大衆必須思考青年競爭力,從世界角度培養年輕人更寬的國際視野,並培養未來各行各業的領導人,培養具榮譽感、責任感也願爲國家奉獻的青年,團結一致纔有競爭力,而政府必須重視青年問題,並呼籲社會關心青少年的次文化,不要讓私利污染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