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羣體近三成有抑鬱風險 心理健康拉響警報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協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青年進行了心理健康專題調查。該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豔是該項目負責人之一。讓她感到擔憂的是,對14~35歲青年進行的調查發現,受訪青年中近三成具有抑鬱風險,近一成有抑鬱高風險

通過調研發現,半數多受訪者具有焦慮問題,31~35歲的青年羣體重度焦慮比例最高,在職青年的焦慮得分最高。和2008年的調查相比,青年的抑鬱問題有所加重。2008年,青年沒有抑鬱問題的比例爲75.8%,10年後下降了5.3個百分點,而有輕度及中度抑鬱風險的比例與2008(16.8%)相比增多了近5個百分點;有抑鬱高風險的比例也高於2008年(7.4%)。

調查發現,青年壓力的主要來源是經濟壓力、職業迷茫、學業壓力。

本次調查,選取樣本年齡區間在14~35歲之間,包括了男性2739人、女性2824人。學生包括初中生364人,高中生442人,專科生367人,本科生736人,研究生215人,非學生羣體3439人。調查範圍選取了東北西北、南部三個地區的代表省份

受訪青年近三成有抑鬱風險,31~35歲者風險高

調研發現,超過七成(70.5%)青年無抑鬱傾向,有抑鬱風險的比例爲21.4%,有抑鬱高風險的比例爲8.1%。其中男性青年具有抑鬱風險的比例更高,男性有抑鬱高風險的比例爲9.1%,女性有抑鬱高風險的比例爲7.2%;而且,男性的抑鬱得分也顯著高於女性。女性的抑鬱平均得分爲15.96分,男性爲16.53分。

調研組把受訪年齡劃分爲14~18歲、19~22歲、23~30歲和31~35歲幾組。

研究發現,14~18歲年齡組有7.7%存在抑鬱高風險,19~22歲年齡組有7.4%存在抑鬱高風險,23~30歲年齡組有8%存在抑鬱高風險,31~35歲年齡組有9.7%存在抑鬱高風險。由此可見,31~35歲的青年羣體抑鬱風險最高。

他們將青年分爲中學在讀(含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在讀(含專科、本科和研究生)、在職三種類別進行比較發現,中學在讀學生7.7%存在高抑鬱風險,高等教育在讀學生6.6%存在高抑鬱風險,在職青年8.8%存在高抑鬱風險。

“由此可見,在職青年存在抑鬱高風險的比例顯著高於在讀學生。”課題負責人孫宏豔說。

31~35歲青年和中學生重度焦慮比例更高

本次調研發現,超過半數受訪青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問題。數據顯示,有46.4%無焦慮問題,38.8%有輕度焦慮問題,9.9%有中度焦慮問題,4.9%的人有重度焦慮問題。

課題組進行比較發現,31~35歲的青年羣體重度焦慮比例最高。

他們對青年存在重度焦慮的情況進行統計發現,14~18歲年齡組有5.1%,19~22歲年齡組有5.4%,23~30歲年齡組有4.8%,31~35歲年齡組有5.7%。焦慮得分在不同年齡段也存在顯著差異,得分最高的爲31~35歲年齡組,高於23~30歲年齡組,顯著高於14~18歲年齡組和19~22歲年齡組。

按照中學在讀、高等教育在讀、在職青年羣體劃分進行比較發現,中學生的焦慮比例更高。重度焦慮的比例,中學在讀學生爲5.5%,高等教育在讀學生爲3.9%,在職青年爲5.2%。

焦慮的得分在不同身份間也存在顯著差異,在職青年的焦慮得分顯著高於在讀學生。其中,在職青年的焦慮得分爲12.66分,顯著高於中學生(11.91分)和高等教育學生(12.02分)。

青年面臨三大壓力源:經濟、職業、學業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宏豔團隊調研發現,青年壓力的主要來源是經濟壓力、職業迷茫、學業壓力。

其中,中學生主要壓力來源是學業壓力(88.7%)、人際關係(27.5%)、知識危機(27.2%);高等學校在讀青年的主要壓力源是學業壓力(77.3%)、經濟壓力(54.7%)、職業迷茫(40.7%);在職青年的主要壓力來源是經濟壓力(72.1%)、職業迷茫(40.6%)、住房問題(34.1%)。

對職業青年而言,最大的壓力是經濟壓力。中學生和高校在讀青年的最大壓力來源是學業壓力。

近七成青年對生活偏滿意,但心理健康素養低於平均水平

孫宏豔指出,青年對生活總體偏於滿意(69.0%),其中10%感到非常滿意,34%感到比較滿意,25% 感到略微滿意。

研究團隊對不同身份青年的生活滿意度進行比較發現,中學生對生活感到滿意的人數佔81%,高校學生對生活滿意的比例爲77%,均高於總樣本,在職青年對生活感到滿意的比例爲62%,與中學生、高校學生相比大幅度下降。而對生活感到“很不滿意”的人數比例高達6%。

本次調查考察了7道心理健康素養題目,將結果與全國調查的正確率比較,每題正確率均低於或等於全國調查的正確率,差異最大的一題比全國調查的正確率低28.9%。

“這說明青年羣體的心理健康素養略低於全國水平。”孫宏豔說。

調研同時發現,對青年進行不同維度分組比較發現,女性的健康素養得分高於男性,14~18歲青年的心理健康素養得分高於其他年齡青年,高等學歷在讀青年得分高於中學生和在職青年,廣東省的青年心理健康素養高於陝西省遼寧省

青年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並對心理輔導的作用持積極態度。調查發現,青年對於運動可有效改善情緒健康、心理健康影響生理健康等知識的掌握程度較好,這兩項知識判斷題的回答正確率超過90%。大多數青年對於心理輔導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持積極態度,僅有5%認爲“完全沒有”作用,8%認爲“基本沒有”作用。

課題組注意到,青年對情緒、睡眠健康知識等了解不足,如對“焦慮不安等消極情緒有害無利”這個題目的判斷,正確率僅有29.9%。對“晚上容易失眠的人白天應該多補覺”這題的判斷,正確率爲62.9%。

研究發現,青年感到自己的減壓方式“非常有效”和“比較有效”的超過60%,但也有7%感到“基本無效”,31%僅感到“輕微有效”。青年認爲有效的壓力調節方法是與他人交流、傾訴內心煩惱(43.9%),向家人朋友尋求建議(35.4%),廣泛參加各種文體活動(31.7%);青年感到無效的減壓方式是壓制自己、不表達出來(64.4%),休息、暫時把問題拋開(30.1%),通過抽菸喝酒或吃東西緩解(20.8%)。而選擇尋求專業心理輔導的比例非常低,各青年羣體分別從1.7%~6.3%不等。

孫宏豔認爲,這說明青年的心理素養水平普遍不高,減壓方式普遍不夠專業。但是,研究還得到這樣的結論:感到自己的減壓方式有效的人,更善於使用專業的心理輔導,他們的抑鬱水平也明顯更低。可見,減壓方式對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影響。

調查發現,在職青年生活滿意度最低,焦慮和抑鬱水平最高。以抑鬱得分爲例,在職青年抑鬱得分爲16.54分,中學在校生得分爲15.60分,高等教育在校生爲15.85分。而且,在職青年的壓力以經濟壓力最爲突出,有72.1%報告了存在經濟壓力。其次他們較爲突出的壓力是職業迷茫(40.6%)和住房問題(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