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崗機場」曾是美軍大型空軍基地!從戰爭前線轉為臺中國際門戶
清泉崗基地配合照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9/17 林上玉攝影)
臺灣交通相當發達,不僅是國內,對外的機場運輸也愈加繁忙,臺中的清泉崗機場成了中部重要的國際出口。其實清泉崗機場最早是軍用航空站,更是美國在遠東地區第二大的空軍機場。是直到2004年在水湳機場關閉後,才轉爲軍民合用機場。
1936年,日本政府在豐原郡興建「臺中飛行場」,也稱「公館飛行場」。這座原本作爲民用的機場,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轉爲軍用,成爲日軍神風特攻隊的重要基地。戰後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1950年更名爲清泉崗。而隨着《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美軍開始大規模進駐臺灣。爲了擴建清泉崗基地,政府實施「陽明山計劃」,徵收周邊的公館、吳厝、許厝寮等聚落,將原居民遷至新社、石岡等地。
政府首長、民意代表、友邦人士、歸國僑胞等各界一萬二千餘人,至清泉崗空軍基地參觀「國軍戰力展示」空軍各項裝備武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6/10/21 龍啓文攝影)
國軍戰力展示廿二日在清泉崗空軍基地舉行,圖爲會中一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5/10/22 龍啓文攝影)
【推薦閱讀】 臺中人到臺北都搭飛機! 水湳機場25年前載客量曾達180萬 再也看不到兩位天后同臺!1997年清泉崗李玟與張惠妹拚歌藝
爲了紀念在徐蚌會戰中陣亡的邱清泉將軍,1966年機場正式定名爲「清泉崗空軍基地」,是美軍在遠東地區的重要軍事據點。越戰期間,清泉崗基地達到最輝煌時期。1968至1969年間,基地駐紮的美軍人數高達5,000至6,000人。美軍在此部署了各式戰機,包括F-104星式戰鬥機、C-130運輸機等。1972年,一架HC-130H更創下了8,732.09英里的渦輪螺旋槳飛機不落地飛行紀錄,這項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然而在,1979年中美斷交後,美軍撤離清泉崗。2004年,因應臺中水湳機場的關閉,清泉崗開始轉型爲軍民合用機場,在西南角設立民用航站。2013年,斥資39億元的國際航廈啓用,2016年更名爲「臺中國際機場」,從過去因應戰爭的變化,如今改變使用,繼續送一架架飛機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