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資本張野:品牌最大的紅利將是審美紅利

創業邦舉辦的2020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峰會暨2020創業邦年會上,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做了主題爲《中國品牌,萬事俱備?》的演講,他認爲,未來十年最大的時代紅利審美紅利,相信審美的力量。“商業上的術,能幫助我們做一個快企業,甚至是大企業;審美上的術,會幫助我們做一個讓人尊重的企業,長久的企業。”

在他看來,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消費領域傾斜,也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創業者進入消費領域創業,這給中國的消費市場增加了很多活力大家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品牌正在迅速崛起。我們正在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轉型國內市場環境已經爲中國品牌做好了非常充分的準備。

但張野強調,當企業被資本關注,藉助資本的力量更快向前奔跑的時候,要時不時停下來想一想,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是不是欠缺了什麼。“在中國品牌崛起大背景下,我們創立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品牌、什麼樣的企業,在後世的教科書中我們是正面教材還是反面教材。”(彭麗慧)

以下爲演講內容,略有整理:

張野:大家好,青山資本是一家天使投資機構,我們從2015年成立至今,一直專注在消費領域的早期投資,前幾年我們比較孤獨,市場對消費領域並不是特別關注,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向消費領域傾斜,也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創業者進入消費領域創業,這給中國的消費市場增加了很多活力。大家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品牌正在迅速崛起。

很多人講,我們正在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轉型,國內市場環境已經爲中國品牌做好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中國品牌崛起的客觀條件已經非常成熟了。這一點我非常認同,先來看一下爲什麼。

第一,我們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完整的基礎設施。這套基礎設施必定會滋生出更加善於使用它的品牌。回顧過去兩個世紀,每一次基礎設施的更新都會誕生新的品牌,在電視普及的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善於使用電視廣告渠道的消費企業;大型商超、shopping mall普及的時候誕生了能夠充分利用這類渠道的品牌。我們國家現階段以成熟的電商物流、新媒體、移動支付所構建的全新的基礎設施,一定會促進一批新品牌的崛起。

第二,消費人羣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這一點我們在《青山資本2020年中消費報告》中有很具體的闡述,新一代消費者消費觀念及消費行爲與70後、80後明顯不同,更容易被種草,也更願意拔草。新一代消費者基本上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在網絡獲取信息和消磨時間佔據了他們生活的絕大部分,網絡高信息密度,高觸達效率渠道,在這種背景下,消費者被種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無論是電商平臺千人千面的商品推送,還是視頻平臺各種軟植入,再或者是小紅書、陌陌的達人推薦,或者朋友圈熟人推薦,消費者被種草的量級都在巨幅增加。

更願意拔草,來自於活在當下的觀念以及實際消費水平的提高。活在當下本來就是年輕人個性自我的生活狀態,現在全球動盪背景下,活在當下、贏在當下的觀念又在不斷被強化;實際生活水平提高,一個是來自於家庭總體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現在斜槓青年的比重也在大幅上升,這些都使得年輕人可供消費的資金量在變大。

三,消費領域的創業者素質在明顯提升。過去十年,中國科技行業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培養了大量的年輕人才,在這之前,大部分優秀的年輕人選擇進入國企、央企或者是上世紀成立的傳統民營企業。而在過去十年裡,百萬級、千萬級的優秀年輕人進入了中國最高速成長的互聯網行業,在這個行業裡造就了一批以用戶導向、以產品爲核心、以資本爲工具的思想人才,整整一代人使得中國商業思想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些人重視數據,相信算法,追求組織建設能力,用願景驅動步伐,他們是商業領域更先進的生產力。

我們很高興看到,這些人已經逐漸在消費行業創業,他們用更先進的生產方式、更先進的組織形態來改造整個中國的消費產業,這種規模化人才的涌入和整體改造,必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產生非常明顯的效果,那就是中國品牌。

四,民族自信。大家都感受到了,在2020年,在全人類飽受磨難的這一年,我想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民族自信。我們觀測的數據裡,有不小一部分年輕消費者,當他去搜索一種商品,在出現的諸多選項當中,他們會刻意選擇中國品牌,不是因爲便宜,只是因爲民族情感。

五,產業鏈基礎。我們擁有非常強的產業鏈基礎,幾十年世界代工廠,尤其在加入WTO之後,我們建立多層次的產業集羣,以生產者的方式培育了兩代人,相信各位都體會過,作爲乙方,在被甲方折磨的過程中會有怎樣的訓練效果,這些訓練成果現在都是我們的寶藏。現在的消費品創業者,尤其是在初創階段,幾乎沒有人需要自建工廠,分工已經非常明確了,生產由沉澱多年的生產企業去完成,消費品創業者只需要做好市場洞察,做好產品設計、研發、銷售,輕裝上陣就可以了。這使得更多人有了上陣的可能性。很多創業者擅長產品和營銷,這些人在供應鏈的高配意願下,他們作爲品牌管理公司出現在市場上,並且這種形態使得作爲品牌管理公司的初創公司後續發展、迭代更爲迅捷。

六,資本傾向。資本開始相信消費品,在高度完整和標準供應鏈的環境裡面,品牌管理公司、消費品的屬性,已經趨近於實物商品和虛擬商品之間。在互聯網時代,一個APP的生產銷售鏈條非常短,並且銷售半徑無窮大,使得這一類商業模式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叫做"邊際成本遞減",這類商業模式是資本市場的興奮劑,資本非常喜歡有邊際成本遞減的商品屬性,現在消費品正在趨近於這樣的屬性。

作爲品牌管理公司,尤其是在互聯網渠道上銷售的品牌管理公司,他的生產由代工廠完成,倉儲、物流、發貨由代運營完成,品牌公司除了做產品的研發、設計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跟數據打交道,用數據指導投放,用數據指導產品迭代,公司模型、商業模型越來越趨近於銷售虛擬商品的企業。當資本隱約感受到這個變化,立刻用實際行動給予這類商業模型實際的反饋,用腳投票,迅速反饋。

我們有如此多的客觀條件,中國品牌的崛起,是不是萬事俱備了呢?

這個問題我曾經得到過一個非常好的答案,bosie是時尚服裝品牌,服裝,快時尚是VC最難投資的品類之一,當看到這個方向創業者的時候,我們都是帶着更審慎的態度,對這個領域的創業者會有更苛刻的要求,當初見到bosie創始人的時候,我曾經問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說企業的成長,都是把握住了時代的脈絡,享受到了時代背景紅利生長起來的,服裝行業也是一樣,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生產紅利,誰能夠掌握生產資源,誰能夠拿到貨誰就能賺錢,19世紀到20世紀初是渠道紅利,先是大型購物商場在國內迅速擴張,再是電商的出現,誰能夠掌握渠道,誰能夠賺到錢。

現在,或者說未來十年,時代紅利是什麼?94年bosie創始人給出了我非常認可的答案:審美紅利。我在莫斯科讀書的時候,我們有一堂審美課,同學們都非常不重視,突然有一天發現這門課是嚴格記分,並且需要寫論文,纔開始重視。最開始我以爲審美是這個東西好不好看,最多加上音樂好不好聽,這有什麼好學的呢,過於主觀,因人而異,各有各的偏好。學着學着才發現,審美包羅萬物,甚至與世界觀同等重要,當然也密不可分。

什麼是審美?

最直白的話來說,審美就是分辨什麼是好的。在消費領域,微觀來說你的產品好不好用,設計好不好看,品牌傳遞的信息好不好;宏觀來說,這個企業是不是好的,組織文化是不是健康的,企業信譽是不是良性的,產品好不好,企業好不好,人好不好,國家好不好,一切我們認爲好不好的問題,都屬於審美範疇。

在技術趨同,在解決方案趨同的現在,在信息充分甚至是過載的環境下,審美可能是拉開優勢最有效的最好的方式,市場就像萬花筒,多種多樣的產品,品牌、企業並存,有蘋果,也有三星,有任天堂,也有小霸王,做什麼樣的產品,做什麼樣的企業,與其說是創始人和管理者的選擇,不如說是審美向外的投射。

探討審美,很難不提到喬布斯,大家都知道,喬布斯受日本禪宗極簡文化的影響。日本極簡主義美學是世界上三大美學之一,這也是喬布斯的選擇。選擇審美方式,並且貫徹於企業當中更加重要。喬布斯大學退學過之後也去過印度,後來跟加州禪宗大學大師學習,禪宗裡邊"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想,對喬布斯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形成了獨特的設計思想,比如說沒有按鈕,按鈕是電子消費品標誌性的東西,但是用戶要的不是按鈕,用戶要的是功能,要的是功效,要的是體驗。

再比如,蘋果筆記本睡眠指示燈閃爍的頻率和成年人呼吸頻率是一樣的,每分鐘12次,喬布斯建立了自己的審美,並且把審美轉化爲產品,再用專注的執行力把產品做出來。

做企業也是一樣,企業的戰略和重大決策很大時候都是受管理者的審美影響。比如對初創企業來說,流量廣告和品牌廣告,你傾向於哪一種?洗腦廣告和品牌廣告、品質廣告呢,更喜歡哪個?這個問題,有隱含的褒貶,不好回答。再比如,商品的包裝材料是如何做選擇的?你的選擇依據是什麼?你公司銷售的KPI是回款導向還是簽約導向?好的審美貫穿在企業所有環節,包括好的產品,好的組織,好的社會影響等等。

戴森23歲的時候開始進行產品創新,幾十年專注在家庭日用電器的改造上,現在戴森已經深刻改變了這個市場。戴森最被大家熟知的產品應該是無袋式真空吸塵器,研發的時候,爲了保住袋裝子的利潤,生產商很長時間不願意給戴森生產這個產品,戴森花了五年,幾近破產,嘗試了五千多次原型機才終於成功。不單單在產品設計上面,對創新、創意的執着貫徹在戴森的整個企業當中。

反觀我們的很多企業,居然是審醜導向的,只要關注度,只要流量,只要銷售額,完全不在意如何樹立企業價值觀的形象。商業是人類智慧產物,藝術也是人類智慧的產物,科學、政治都是,現今社會,任何一個單一類目都沒有辦法獨立存在,彼此相互影響,也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建立美學,建立美學思維,建設審美,要有綜合學問。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新一代的企業家,他們用科學的思維指導商業,指導組織建設,比如說生物學思維、物理學思維,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喜歡研究歷史、研究藝術。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都是在建設自己的美學,都會在商業層面投射出來。初創企業爲了存活,還顧及不了很多,尤其很多創業者非常年輕,審美沒有建立起來,我們希望年輕的創業者重視審美,相信審美的力量。

當我們企業被資本關注的時候,當我們藉助資本的力量更快向前奔跑的時候,要時不時停下來想一想,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欠缺了什麼,在中國品牌崛起大背景下,我們創立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品牌,什麼樣的企業,在後世的教科書當中我們是正面教材還是反面教材。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今天的分享,商業上的術,能幫助我們做一個快企業甚至是大企業;審美上的術,會幫助我們做一個讓人尊重的企業,長久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