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第二季》燃爽內核下的羣像成長

◎斯沅

《慶餘年第二季》暌違五年後迴歸,一開播就刷新平臺的多項紀錄,目前已經是騰訊視頻有熱度值以來最高熱度的作品。

第二季既延續前作輕喜劇風格,也有一些“不一樣”。如果說第一季是以範閒爲中心的成長記;第二季聚焦範閒成長的同時,也深刻挖掘每一位角色的成長弧光,形成耀眼的羣像。

《慶餘年第二季》給觀衆帶來“燃爽”觀感,並非單純依賴於主角的“打怪升級”,而更多聚焦於正向價值觀的傳遞,由角色在複雜情境下對正義的堅持與追求傳遞給觀衆。

範閒的成長:從棋子到棋手

主創如此概括範閒在第二季的成長主線,“第一季中,範閒可能是枚棋子,第二季他將下場成爲棋手”,“當他逐漸瞭解世界真相,明白棋手到底想做什麼、該做什麼,觀衆能從中看到角色的另外一面”。

這在第二季開篇的重頭戲抱月樓事件中有着生動的體現。

抱月樓的建立實際上是二皇子在背後推動的結果,他將自己派系的人員滲透進抱月樓,以此監視範家和三皇子,並做起私賣人口、逼良爲娼的骯髒勾當。同時,抱月樓與檢蔬司等京都勢力,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老金頭的無端受難加深範閒對於世道不公的認識,促使他更加堅定地站在弱勢羣體一邊,踐行正義、追求正義。

但範閒也意識到,在複雜多變的京都鬥爭中,僅憑一腔熱血和匹夫之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採取更爲智慧和長遠的佈局策略,方能在波譎雲詭的棋局中穩操勝券。在檢蔬司一案中,範閒開始像一名棋手那樣,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整個局勢,進行長遠規劃。

範閒特意讓二皇子去檢蔬司,並且毫不掩飾地在他面前接受檢蔬司戴公公的賄賂。次日,慶帝便收到都察院多位御史聯合上書,指控範閒營私舞弊、接受賄賂。慶帝讓侯公公直接將奏章轉交範閒。侯公公提示範閒應上書自辯,但範閒對此並不在意,遲遲未作迴應,導致御史們議論紛紛。甚至,範閒命王啓年送去一幅寫着“狺狺狂吠”的字畫,暗諷御史們如同亂吠的犬——這讓御史們憤怒至極,一致決定彈劾範閒及戴公公。

面對不斷增加的彈劾奏章,皇帝決定讓範閒與御史們公開對質。這纔是範閒的真正意圖:故意將事態擴大,旨在藉此機會,利用都察院的力量力查貪官乃至皇子,還慶國朝堂一個太平盛世。

無論是與太子合作對抗二皇子,還是對鑑查院的改革,利用檢蔬司一案徹底攪動京都官場、改革京都腐敗現狀,範閒通過更加成熟和謹慎的策略選擇,展現一名高明棋手的運籌帷幄、步步爲營。這,既確保自身與他人安全,更爲了崇高的理想與正義的實現而奮力搏擊。

羣像的圖譜:尋得心中所求

《慶餘年第二季》不僅聚焦於範閒個人成長,也是一部描繪衆多角色羣像成長的佳作。在第二季中,主要角色都面臨着新的挑戰,他們的選擇與成長共同交織成一幅宏大的人物畫卷,讓故事更加豐滿和引人入勝,爲觀衆提供更加豐富、多層次的觀劇體驗。

言冰雲作爲鑑查院四處主辦,初登場時與範閒的關係充滿了猜疑和對立。言冰雲性格內斂、行事嚴謹,對範閒這位突然冒出來的“私生子”持有保留態度,在某些時刻顯得冷漠和敵對。隨着與範閒接觸越來越多,瞭解愈發深入,共同經歷諸多風波,言冰雲對範閒態度發生微妙變化。尤其是在範閒多次憑藉智慧和膽略解決危機、揭露並對抗朝廷中的腐敗勢力之後,言冰雲意識到範閒並非如表面那麼簡單,其行爲背後有着深思熟慮的目的。慢慢地,他成爲範閒的同行者。

在第二季中,言冰雲從一個按照規矩行事、行事風格相對刻板的鑑查院官員,成長爲一個更加成熟、更有城府、兼具法度與情感的人物。他展現出複雜的內心世界,但面對更具挑戰的局勢和更重要的使命,一如既往的義無反顧、不改初衷。

就連陳萍萍這樣“老謀深算”的人物,也仍然在成長——這鮮明體現在他對範閒態度的變化上。陳萍萍觀察到範閒的成長和能力的提升,相信範閒能夠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在對範閒培養上更加直接和堅定,希望範閒能夠更快成爲真正影響時局的關鍵人物,以確保慶國的穩定和葉輕眉理想的傳承。

第二季新加入的人物鄧子越,也讓觀衆印象深刻。鄧子越本是定州貧寒家庭出身,因勇敢揭露軍隊貪腐,被陳萍萍賞識招入鑑查院。多年來,鄧子越看透官場的黑暗與不公,可他人微言輕,只能收斂鋒芒、獨善其身。

就在此時,範閒提出成爲鄧子越的後盾,激勵他重拾初心。鄧子越在範閒的痛斥下決心覺醒。“世間多不公,以血引雷霆”表達了鄧子越的信念:面對不公,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即使需要付出沉重代價,也要奮力一搏,以期喚醒世人,促進社會正義與公平的實現。

通過對羣像角色細緻入微的刻畫,《慶餘年第二季》展現每個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選擇與成長。觀衆跟隨着這些角色成長的腳步,見證他們如何在困惑中堅守本心,如何在一次次的選擇與放棄間尋得心中所求,從中獲得共鳴與啓示。

燃爽的內核:正向的價值觀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並非靜止的過去,而是與當下緊密相連、不斷被解釋和重構的。這同樣適用於古裝劇的創作——它們講述的是或真實或虛擬的“過去”的故事,探討的卻是永恆的人性問題和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包括忠誠、正義、公平等。這也正是《慶餘年第二季》讓觀衆感到“燃爽”的由來。

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的話說,《慶餘年第二季》人物的成長方向和價值追求可概括爲“戳破陰謀,尋求真相,主持公道,弄明事理”。

“戳破陰謀”,即範閒等一衆正直之士,憑藉智慧與勇氣,逐步揭開那些隱藏在繁華表象下的陰暗秘密。這一過程不僅是一場智力與勇氣的較量,也是對正義信念的堅守。

“尋求真相”,無論是個人恩怨的澄清,還是國家大事的明辨,每一次真相的浮現,都是對公平正義的一次勝利。真相往往掩埋在重重迷霧之下,對真相的不懈追求,構成了範閒等人行爲的內在動力。

“主持公道”,範閒等一衆主人公不僅要在個人層面做出正確的選擇,更要在更大的社會框架內,對抗不公,保護弱小,確保正義得到伸張。這種行爲背後,是對人類共同價值的堅守。

“弄明事理”,每個關鍵情節的解決往往伴隨着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與分析。範閒等通過邏輯推理、情感共鳴及借鑑歷史經驗,不斷弄明覆雜事件背後的道理,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這一過程既彰顯了智慧的力量,也反映了對人性、社會運行規律的深刻洞察。

總之,《慶餘年第二季》通過其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與鮮明的人物塑造,生動展現戳破陰謀、尋求真相、主持公道、弄明事理的價值追求。它們不僅貫穿於緊湊的情節之中,也深深植根於主要角色的行爲動機與心靈成長之上。這種正面信息的輸出,讓觀衆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也能獲得心靈的慰藉,激勵着觀衆對正義的嚮往與對真理的追求。

由此,《慶餘年第二季》的“燃爽感”,是一種綜合了情感共鳴、精神激勵與現實反思的深層次體驗,超越了簡單娛樂的範疇,達到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