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買官也有收據 他發現祖先花43兩白銀換「國子監」資格

湖北發現清朝買官收據,花43兩白銀國子監資格。(圖/翻攝自中新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湖北省宜昌市一名趙姓男子,日前意外在家裡發現一張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的「買官收據」。根據收據上記載,趙姓男子的祖先當年透過捐款賑災,換得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格,進而入仕途當官

中國新聞網報導,趙姓男子說,這張「買官收據」是他在整理家譜時意外發現,爲棉紙質地,長5.8公分、寬2.8公分,正上方印有「正實收」三個大字。收據內文排列整齊,雖然已有超過百年曆史,但文字仍清晰可辨,詳細紀載了趙家先祖趙文庵捐款換官的緣由。

收據上紀載,光緒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湖北多處遭逢水災,不少災民缺乏糧食衣物民生物資。湖北籌辦振捐總局,「按照四川山東湖南等省開辦賑捐所有虛銜」,接受了趙文庵捐出的「白銀四十三兩二錢」。此收據爲河南候補道黃勸辦核發,落款時間爲宣統元年十月初八。

報導指出,該張「正實收」分文存根和正頁,並且蓋上了騎縫章,上面不但紀載了買觀者籍貫姓名,也紀載祖父輩三代的姓名。按記載,趙文庵時年28歲,身分秀才,他靠着捐款換得監生身分,獲得進入「國子監」讀書的資格,再由此進入仕途。

中共長陽縣檔案館紀委書記覃幹表示,清朝中後期,由於戰爭不斷、內憂外患,清政府國庫空虛,買賣官職成爲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他說,因爲清末買官者多,爲避免地方官中飽私囊,清政府便統一印製收據,被稱爲「正實收」,這對了解當時吏治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