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已在臺灣立足繁衍!專家:不排除再隨氣流帶入

▲秋行軍蟲。(合成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今(4 日)指出,依據秋行軍蟲性洛蒙誘蟲器監測結果顯示,去年年底迄今,全臺高風險寄主作物產區所誘捕到的雄成蟲數仍偏高,密度受近期冷氣團影響有限,推測秋行軍蟲除在本土立足繁衍外,也不排除仍有隨氣流帶入之境外蟲體

應變小組說明,秋行軍蟲屬夜蛾害蟲,該類害蟲好發於氣候乾熱之秋季,惟近年全球氣候暖化,全臺冬季降雨量少且常見暖冬,今年初甚至出現近攝氏30度高溫,依據農委會執行性費洛蒙監測結果,佈設於玉米牧草、甘𫉄、落花生大豆(含毛豆) 等秋行軍蟲高風險寄主作物產區所誘捕到的雄成蟲數偏高。

▲▼秋行軍蟲成蟲監測數增加,防檢局發佈預警呼籲農民加強田間巡查及防治。(圖/防檢局提供)

應變小組指出,因秋行軍蟲產卵量大且幼蟲取食能力強,此時,田間若有豐沛寄主作物可供取食,恐造成嚴重損失,呼籲農民注意巡田。另外,秋行軍蟲過去在國內雖僅有爲害玉米、高粱百慕達草等3種寄主植物紀錄,但依國際文獻報告,該蟲寄主範圍廣泛,可危害超過350種植物,因秋行軍蟲確定已在臺灣立足,在地繁衍幼蟲對我國經濟作物的影響不容輕忽。

金門高粱遭秋行軍蟲侵襲。(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防檢局表示,目前仍處於秋行軍蟲緊急防疫第二階段,發生疫情田區須依緊急防治作業手冊進行強制施藥,以控制疫情發生,作物收成後,田區應做好翻犁、淹水或曝曬動作,清除田區殘株土壤內殘存蟲體與蟲蛹,切勿放任滋生蟲源,影響整體防疫工作。應變小組呼籲,依據108年金門縣防治高粱秋行軍蟲及雲嘉南地區防治玉米秋行軍蟲經驗,應加強田間巡查,即早發現,即早防治,選用政府公告緊急防治藥劑且正確施用,可確保農作物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