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傳統燃油車 新能源車特定風險呼喚專屬車險

從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從充電到自動駕駛……這些新能源車有別於傳統燃油車的車身結構和動力系統,以及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特定風險,至今仍沒有相關的保險產品可以覆蓋。在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未來市場潛力巨大的大背景下,推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呼聲越來越高,以適應汽車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

新能源專屬車險需求加大

隨着新能源車進入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傳統車險無法滿足新能源車主全部需求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專屬保險進入保險行業和消費者的視野。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雖然呼聲很高,保險行業也在力爭早日推出新能源專屬車險,但由於新能源車具有特定風險,且受限於數據不足等因素,新能源車險產品的推出仍需時日。

新能源車承保仍用傳統車險條款

近年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銷量也隨之大幅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萬輛和7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5倍。此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很可能超過30%,達到180萬輛。

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對新能源車險的旺盛需求。但是,目前還沒有新能源車專屬保險,新能源車的承保仍然使用傳統車險條款。

傳統車險能否滿足新能源車主對車險的需求?記者近日採訪的多位新能源車主均表示,目前車輛遇到的問題仍在傳統車險保障範圍內,尚未出現新能源車特有的問題。但是,這些車主都對動力電池的保障問題表示擔憂。

家住北京的劉章勳駕駛新能源車兩年多,他告訴記者,比較擔心與新能源車電池相關的風險,比如,電池自燃等。另外,他的車配有遙控駕駛功能,所以也關注自動駕駛方面的意外保障。

“小剮小蹭還好,但如果是三電問題或者大事故,比如電池自燃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可能就要看情況了。”另一位新能源車主國先生告訴記者,現有車險的保障不一定讓人踏實。

蒲先生的新能源車出過一次險,當時正常去4S店維修,然後理賠。他也很關心電池的保障問題。“萬一出險時電池壞了,那修起來可貴了,”他說,之前沒有碰到這個問題,也沒有仔細研究保險條款,下次買保險時要留意一下。

記者通過電銷渠道聯繫了多家保險公司,均表示沒有新能源車專屬保險產品,目前新能源車險條款和保障範圍與燃油車一樣,並且個人也無法通過保險產品給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投保

新能源汽車的車身結構和動力系統有別於傳統汽車,從新能源車主角度來看,按照傳統車險條款來投保,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傳統車險條款並不涉及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電機、電池、電控);新能源汽車沒有發動機,保險條款中涉及發動機的保障功能不發揮作用。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認爲,傳統車險產品難以完全滿足新能源車風險管理需求,開發制定新能源車專屬車險條款勢在必行。與傳統車輛相比,新能源車在能源動力、物理結構及風險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比如,新能源車的風險與其使用的電池關係較大,不同類型電池的防水防熱等性能都不相同,電量衰減折舊情況也有區別,這些都會對車險費率產生影響。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表示,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具有非常大的差異。燃油車的條款難以覆蓋新能源汽車的特有風險,例如,在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包括充電設施,使用過程中相關環節的風險。此外,新能源汽車的保險費率與風險不匹配。

新能源車險相關工作已啓動

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保駕護航,滿足保險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是保險業的重要使命。目前新能源車險相關工作已經啓動,監管部門組織保險行業對新能源汽車相關風險開展了研究。

2020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行業制定新能源車險、駕乘人員意外險、機動車延長保修險示範條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車和具備條件的傳統汽車中開發機動車裡程保險(UBI)等創新產品。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也在進行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條款制定、風險定價和理賠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研究。記者近日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了解到,對於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何時推出,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時間

據業內人士透露,受歷史數據和經驗所限,新能源車險在費率釐定、風險管控等方面存在一定難題。

銀保監會財產險部主任李有祥表示,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因爲新能源車在車身結構、動力系統、使用場景、維修保養等方面較傳統汽車存在較大的區別,其風險特徵和事故原因也呈現一定特殊性。目前新能源車受總體保有量小、車型迭代快、產業化時間短、潛在風險未完全顯現等因素影響,行業掌握的新能源車的承保理賠數據有限,影響了對於新能源車險風險保費的測算。

在朱儁生看來,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環境非常複雜。首先,新能源汽車當中涉及的新技術應用較多,有可能帶來風險,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繼續提升。第二,新能源汽車的火災風險較大。第三,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對整個保險理賠的挑戰非常大。第四,電池的回收和生產引發環境責任風險。第五,新能源車企當中有不少新勢力企業,增加了整個供應鏈的風險以及產品召回的風險。第六,新能源汽車安裝的傳感器和軟件應用更多,造成對數據的依賴,背後可能也有網絡安全的風險。

金融科技50人論壇青年成員周運濤認爲,新能源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尤其是“雙碳”目標提出來後,未來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車的速度將加快。在這一背景下,保險行業非常重視新能源車專屬示範條款的推出,也因事關重大,因此在推進節奏上相對審慎。與此同時,目前仍存在幾個方面的難題:

第一,新能源車險的定價邏輯與傳統燃油車險存在較大差異,也更爲複雜。目前來看,家用新能源車的出險頻度和案均賠款均高於非新能源車。從新能源車結構來看,“三電”系統在整車價值中佔比高,出險時如果“三電”系統受損,不僅零部件更換和維修成本高,面臨的風險因素也更復雜多元。

第二,新能源車基礎數據的缺失,給精算定價帶來難度。保險精算定價核心在於相對科學的風險模型與全面的風險數據。而新能源車大規模投入使用的時間並不長,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無論是新能源汽車基礎數據,還是新能源汽車理賠數據,都缺乏足夠的數據積累,給新能源汽車保險合理精準定價帶來不小困難。

第三,新能源車製造技術快速迭代,給保險定價帶來挑戰。新能源汽車製造技術快速發展,尤其是作爲整車核心的電池製造技術不斷迭代更新,尚未形成成熟穩定的技術模式,風險因素多發,給保險產品的費率釐定帶來較大挑戰。

第四,事故責任認定和賠付成本管控難度較大。電池系統缺陷、電池材料或設計缺陷、電池使用不當、電路老化、控制系統故障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新能源汽車事故,事故責任認定技術含量更高;同時,不同於傳統燃油車維修,在維修工時、零部件價格方面,保險公司尚未形成標準化成本庫,處於相對弱勢談判地位,賠付成本管控難度大。

周運濤認爲,新能源車保險示範條款的推出,不宜操之過急,建議充分做好前期調研論證,尤其是基於有效基礎數據的風險研究。

“我們正在指導行業協會開始擬定新能源汽車專屬的示範條款。但考慮到產品開發有個程序,具體流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複雜的,不僅要考慮新能源汽車新的發展狀況,還要結合目前保險行業掌握的新能源車相關風險數據及賠付情況等來綜合測算,最後還要徵求行業意見。”李有祥說,“下一步,我們會根據改革工作部署,指導行業協會力爭早日推出新能源車保險示範產品,爲新能源車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信息數據共享是關鍵

保險定價基於大數法則,這意味着推出新能源車險需要歷史數據積累,而目前大量關鍵數據在汽車企業、電池廠商手中,保險公司收集到的相關數據不夠,難以對風險狀況進行全面分析與管理。

珠海中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對記者表示,與傳統燃油車根本性的差異在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控系統是運營關鍵環節。如果沒有專業的系統檢測機構,沒有汽車企業提供相應的行車數據作支撐,只對新能源汽車的硬件進行檢測,結果可能就是“無異常”,而實際可能暗藏風險。

在周運濤看來,僅依靠保險行業自身積累的數據無法反映風險全貌,應加強行業內外部的信息和數據共享,鼓勵行業加強與汽車廠商和電池製造商的合作交流。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新能源車企掌握着駕駛行爲和車輛性能的數據,更瞭解客戶和汽車的風險狀況,電池廠對動力電池的特性更爲熟悉。然而現實情況是,保險公司、車企、電池廠缺少合作,數據共享存在不少困難。

一家新能源材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是一些車企的核心機密,這些企業甚至不會將全部的數據提供給監管部門。

在動力電池方面,多位業內人士呼籲建立動力電池大數據平臺,從而有助於實現電池GPS定位、遠程斷電、漏電保護、高溫保護等功能,通過區塊鏈溯源可以讓動力電池的生產、使用、維修、保養等記錄“陽光化”,方便後期的梯次利用和報廢拆解。

“動力電池大數據到底如何收集、如何使用、如何產生價值,目前大家還沒有形成共識。”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樑銳說,一方面,一些車企、動力電池企業會認爲數據涉及商業機密,尤其是有的企業不希望外界看到他們產品的安全性水平;另一方面,部分車主認爲動力電池數據收集時會涉及個人隱私,比如地理定位等信息。

樑銳認爲,保險精算離不開數據的支撐,所以應該通過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精算保險費用和保險費率。建議保險企業促成並利用好來自車企後臺數據、第三方電池安全監控平臺、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平臺等的數據資源,進一步豐富特色險種、提供決策基礎。

“動力電池不同於傳統的汽車零部件,其狀態不僅與生產質量有關係,而且與使用歷史密切相關,全生命週期管理對於動力電池的安全至關重要,”據樑銳介紹,欣旺達打造動力電池狀態評估和安全預警系統(SE&EWS),通過雲端數據、地面檢測和車載邊緣計算實現在用電池狀態估計和預警電池熱失控等安全事故的發生,爲安全使用新能源汽車提供保障。

樑銳建議,未來對於加入SE&EWS平臺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公司可以降低其參保費用,並與平臺公司合作創新商業模式。同時,SE&EWS平臺數據將爲車輛的電池檢修、二手車交易提供參考依據,支持新能源汽車售後服務市場。(記者:王虎雲印朋王淑娟北京報道)

一些網民吐槽:買車險被“坑”理賠時踩“坑”

無論是懵懵懂懂的司機“小白”,還是久經沙場的駕車老將,開車上路碰到意外都要與車險來個“面對面”。而在車險購買、理賠等環節中踩到“坑”,以及遭遇到各種不順暢,成爲許多車主及網友心中的痛。網友呼籲,相關部門應在涉及車險的各環節加強指導;另外,針對新能源車的專屬保險也應加快出臺。

遭遇各種“涼涼”

購買車險時被“坑”,以及發生理賠時踩“坑”,是車主們關於車險最集中的“槽點”。

網友“yulian30中年奮鬥者”說,汽車保險的種類五花八門,各式各樣。買了不合適的汽車險,不但浪費,還會給自身帶來不小的利益損失。

網友“高娟”說,說到給車買保險,先不說該選哪些險種,單單是挑選保險公司就讓很多人舉棋不定。有些公司的保費便宜,但服務質量很差,出險、定損都相當慢,車主費時費力不說,還可能會遭遇各種拒賠。

“2019年,我有個親戚買了小車後,去了別人推薦的一家保險公司買車險。沒過多久,親戚的車發生了交通事故,打電話給保險公司,但保險公司以各種託詞爲由,磨蹭了好久纔到現場進行處理,而且理賠速度慢,整個理賠過程讓人很不順心。”網友“婉兒”說。

網友“Pantrieyes”抱怨道,在理賠過程中有時會遭遇維修方案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車主希望更換新件,而保險公司卻只想進行修復處理,雙方爭議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且,定損價格不透明、不穩定,查勘人員少、到達現場速度慢也是目前市場存在的瓶頸。

網友“凱文”說,在輕微事故遠程定損時,有時會遇到因照片不清晰、事故原因不明、質疑受損程度等,而被要求將車輛送到修理廠進行查看等,很浪費時間。

網友“嫺聊”分析原因認爲,消費者被坑一般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買車險的人不懂,賣車險的人沒有全都提前進行預判告知。網友“運籌碩士”說,有些保險業務員沒有如實告知車主保險相關條款,或是因無能力向車主解釋條款,或是因“衝”業績而故意欺騙車主,導致車主買的保險不能對車輛形成全面防護。

網友還指出,理賠服務質量目前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這與市場競爭不夠充分、相關監管不到位有關。

呼喚新能源車險出臺

有不少車主發現,目前燃油車的保險條款難以覆蓋新能源汽車的特有風險,新能源車的承保仍然使用傳統車險條款。

網友感慨道:買了新能源車很高興,但上保險時就樂不起來了,因爲目前還沒有新能源車專屬保險。所幸的是,目前還沒有碰到傳統燃油車險解決不了的問題,但仍害怕萬一哪天因三電問題導致故障或者事故,後果就不敢想象了。

網友“向下”的車子目前遇到的問題仍可以被傳統車險承保,但他仍很擔心三電系統出問題產生理賠糾紛,感嘆現有車險保障不能讓他踏實上路。

一旦電池出現故障,涉及電池維修的費用可能會比較高,這也是網友所擔心的。網友“林新”很關心電池的保障問題,“現在個人還無法通過保險產品給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投保,而一旦車輛被碰撞時導致電池損壞,維修起來可就貴了”。

“什麼時候能出臺新能源車專屬保險”是許多新能源車主及網友共同的關切。

網友說,新能源車的結構與傳統燃油車差異較大,面臨的行車風險也有差別。呼籲相關部門加緊研究並推出合適險種,讓新能源車主能夠無後顧之憂地開車上路。

市場成熟度有待提升

網友指出,涉車險市場有待進一步發展成熟,並總結了幾條涉車險防“掉坑”經驗:

首先,購買車險產品時看清合同保障內容條款,尤其是免賠範圍。網友“奶爸”說,車險與其他保險一樣,都是約定了一定的保障內容,同時也有免責條款。我們在配置車險時切勿盲目投保,務必要看清楚產品合同的保障內容條款,每一款車險產品的賠付範圍和賠付比例不盡相同。網友“S Li”提醒,買保險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無法賠付情況下的險種,而不是買一堆組合成一個不痛不癢的“萬能險”。

其次,慎重選擇保險公司的服務。網友“Stormrage”說,買保險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買服務。網友“Ktao”說,車險改革後,各家保險公司的車險產品在價格上差距不大,因此理賠服務成爲重點考慮因素。服務好的公司在車子發生事故後能夠及時啓動理賠相關服務,讓車主很舒心。車險打不打折不重要,重要的是保險公司所承諾的服務。網友還強調,具體選擇哪一家保險公司,還可以結合各保險公司在當地的網點數量來考慮。

第三,理賠時要注意細節。網友“保保派”說,發生事故後要保護好現場,並立即報案。要注意覈對保單,包括車牌號、發動機號等。保存好修理發票。此外,還要了解保險合同裡的拒賠條款。

網友“彭清”還希望,精準報價的車險類App或一站式購買平臺應該進一步發展起來,爲車主提供條目明晰、品類多樣的選擇空間。此外,如果能夠提供除保險公司以外的更多增值服務,這樣的平臺也會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