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桂芝指臺灣之光都有1特點 嘆意識形態恐殘害學子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接受專訪,強調在文化教育面前,所有的意識型態都顯得太低檔次。(示意圖/曾薏蘋攝)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是「無恥課綱」的影片,在網路上引起討論,也讓各界關心起臺灣教育議題。區桂芝近日接受專訪時,強調自己討論的問題與意識形態、顏色無關,在文化教育面前,所有的意識型態都顯得太低檔次,統獨是政治問題只能順勢而爲,但教育必須要與意識型態脫鉤,否則就是殘害學子,她指出雲門舞集、琉璃工房等臺灣之光都具備中華底蘊,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若削弱孩子傳統文化的能力,未來的創造力令人堪憂。

區桂芝16日接受中天《線上面對面》專訪,提到被綠委批評、抹紅、人身攻擊時,坦言「完全不受影響是騙人的」,但她長期浸淫在傳統經典裡,不會這麼容易被打擊到,且討論的議題跟顏色無關,所以被抹成什麼顏色都不是重點。

區桂芝認爲,顏色是意識型態,但她現在討論的是文化、教育,「在文化教育面前,所有的意識型態都顯得太低檔次,不值得討論、迴應。」「硬把文言文跟所謂的黨國思維畫上等號,我覺得這個就不必討論了,因爲就是意識型態的標籤!」

區桂芝指出,她小時候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年代,雖是因政治目的,有別於對岸文革,但希望大家思考80、90年代,雲門舞集在世界發光發熱,創辦人林懷民的舞蹈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精神底蘊,卻是用西方的肢體語言表現;臺灣新電影多樣化的創造能力,背後最重要的推手電影人焦熊屏、知名導演楊德昌和侯孝賢也都是那個時代;另外,以產業界來看,「琉璃工房」所展現的正是中國藝術之美,充滿文化元素,而「八方新氣」創辦人王俠軍也是有深厚文化底蘊。

區桂芝強調,這些臺灣之光能有這麼了不起的創作,就是靠傳統跟現代的結合,「那現在削弱現代小孩傳統文化的能力,未來的創造力是堪憂的。」

對於外界有人將文言文、中國文化和統獨連結,區桂芝強調,「獨不獨、統不統,一來這是政治問題,二來我覺得他有一個整個歷史的大趨勢,這些都不是我們升斗小民所能夠撼動得了的,對於政治,我一直認爲我們只能夠順勢而爲,可是教育必須要跟意識型態脫鉤!否則你就是殘害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