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書記談番禺十二五規劃 建設現代化新城

譚應華,1955年10月出生,漢族,廣東臺山人,大專學歷,中共黨員。1973年11月參加工作,198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6年10月至今,擔任中共廣州番禺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區武裝部黨委第一書記。

一個城市要實現現代化,不能只看幾條路建得怎麼漂亮,幾棟樓建得怎麼漂亮,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人的素質法律意識、文明行爲、文化素質提升上去,纔有現代化水平。———譚應華

乘亞運的東風,番禺成功躋身廣州市GDP超千億的行政區域,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區建設初見成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番禺努力改善民生,增強居民幸福感;不滿足於表面光鮮的道路場館,更追求人的素質的提升,而且採取有效措施,從娃娃開始抓起。“十二五”開局之年,番禺在全市率先推出“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這正是基於番禺區委書記譚應華的理念:未來地區發展,關鍵是人。人的素質提升了,纔有真正的現代化水平。

未來穗經濟新“增長極”

到2015年,GDP達2000億元,城鎮化水平達78%;基本建成宜業宜居的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

南都:在後亞運時代,番禺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有何規劃?

譚應華:2010年,番禺GDP達到1051.06億元,基本實現4年翻一番,成爲廣州第4個超千億元的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3.17億元,4年翻了一番多。這是在經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情況下取得的,的確很不容易。但超千億元只是起點,從目前的良好勢頭來看,番禺未來5年GDP還可以再翻一番。可以說,未來的番禺將是廣州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極”。除了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番禺的城市、社會和文化等方面建設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未來5年,我們將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爲主線,以建設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爲目標,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番禺。以科技創新爲支撐,以深化改革開放爲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要求,着力打造嶺南水鄉典範,建設成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示範區和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先行地。到2015年,GDP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13%;城鎮化水平達78%;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顯著增長,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建成宜業宜居的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

服務業要成主導產業

重點發展長隆漢溪萬博商貿旅遊中心、廣州南站現代服務業中心、中心城區綜合商貿中心、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等4大服務業中心。

南都:你剛纔提到,番禺未來5年生產總值還可以再翻一番,請問要實現這一目標,番禺有什麼新招?

譚應華:5年再翻一番,壓力很大,但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十二五”時期,除了充分發揮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強力推動作用外,還要充分利用現代服務業這個強力支點。就我區來說,經過“十一五”發展,2010年三大產業結構爲4.30:41.23:54.47,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大幅提升10.69個百分點。我們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爲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5%,其中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達58%.

爲此,我們要放大亞運後續效應,發展總部經濟,突出抓好創意、展貿、信息服務、金融創投、教育科研等現代服務業;深化與港澳地區的產業合作,積極引入港澳地區的法律服務、醫療服務、市場調研、管理諮詢、人才機構等知識型服務業,共創區域服務品牌。尤其要重點發展長隆漢溪萬博商貿旅遊中心、廣州南站現代服務業中心、中心城區綜合商貿中心、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等4大服務業中心。加快開發廣州南站現代服務業中心,形成輻射華南地區、影響東南亞的大型商務區;以萬博中央商務區、海印又一城二期等項目建設爲重點,在長隆-漢溪-萬博地塊着力打造集商貿、旅遊、物流、文化和資訊等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商務區;積極推進繁華———鑽匯商圈、聖鑫國際商城、德興商貿城、奧園廣場等商業項目建設,加快建設中心城區綜合商貿中心;加快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建設,打造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商品展貿中心。

新園區助力轉型升級

轎車生產研發、重大裝備製造、國家數字家庭產業等三個基地建設尤爲重要。

南都:我們注意到,番禺現在有不少產業園區正加緊建設,有的已初見成效,請你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譚應華:番禺除了剛纔提到的建設中的服務業4大中心,還有廣州番禺轎車生產研發基地、廣州番禺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範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以及清華科技園、節能科技園、華創動漫產業園、星力動漫產業園、中頤創意產業園、巨大創意產業園等等,這些園區的建設必將大大助力番禺的產業轉型升級。

這其中,3個基地的建設尤爲重要。一是番禺轎車生產研發基地,我們將以此爲龍頭,加快廣汽研究院、零部件產業園建設,促進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二是番禺重大裝備製造基地,目前基地已有10多家企業進駐,由中船柴油機項目啓動,帶動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5年內將開發10平方公里;三是國家數字家庭產業基地,以廣州大學城爲依託,發揮大學城集聚10所著名高校、在校師生超過15萬人的人才優勢,藉助已聚集的多個國家標準研發中心、研發機構和高新企業,形成較爲完備的數字家庭產業鏈和科技創新區域。

形成立體式交通網絡

實現區內路網地鐵、機場、碼頭、高鐵的無縫對接,並繼續加快與順德、南海等周邊地區的交通接駁,打造廣佛“半小時交通圈”。

南都:你在4大服務業中心中提到了廣州南站,那麼,番禺作爲廣州南站這個重要交通樞紐的所在地,將如何利用好“高鐵”做文章?

譚應華:高鐵,現在已經突破了原有的交通概念,“高鐵經濟”成爲了炙手可熱的新名詞,高鐵的好處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如何使高鐵爲我們經濟肢體的“血液循環”提速。

廣州南站是亞洲最大的高速客運火車站,是全國鐵路4大客運中心之一。隨着未來2-3年各線路開通後,番禺到香港僅需45分鐘車程,至國內主要城市均不超過12個小時,成爲連接珠三角東西兩翼和全國主要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隨着廣深港、貴廣、南廣和珠三角城際鐵路等線路陸續開通,廣州南站作爲始發和終點站,番禺將藉此打開通向珠三角、華南地區乃至北京等國內主要城市的高速通道。未來幾年,我們將充分利用“高鐵”效應做好文章。比如,依託廣州南站作爲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換樞紐,強化與港澳服務業的緊密合作,將廣州南站地區打造成爲穗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先行先試區。

同時,我們將結合廣佛交通同城化的推進,在已開通地鐵2、3、4號線的基礎上,積極配合做好7號線、廣佛2號線建設;完善以京珠高速、番禺大道、新光快線、亞運大道、漢溪大道等道路爲骨幹的高快速路網,實現區內路網與地鐵、機場、碼頭、高鐵的無縫對接,編織全方位、立體式的交通大網絡。並繼續加快與順德、南海等周邊地區的交通接駁,打造廣佛“半小時交通圈”。

推廣家庭型溫馨社區

今年將圍繞開展老年人服務、家庭服務、殘障康復、青少年服務等課題,重點抓好市橋街、橋南街、大石街、南村鎮的試點工作。

南都:譚書記你十分強調加強社區服務管理,率先提出要打造溫馨社區,請談談你在這方面的想法。

譚應華:今年我提出要建設更多的家庭型溫馨社區,讓居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幸福。主要抓好3個方面工作:一要建設更多高標準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讓更多的羣衆就近享受到高質量、高水平的社區服務;二要深入推進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區服務專業水準;三要儘快建成體系完善、覆蓋全區的社區服務網絡。

我認爲,抓好社區工作,制度創新是關鍵。我區將認真學習借鑑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儘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制度措施,形成番禺特色的社區服務管理模式。今年我和你們將環繞開展老年人服務、家庭服務、殘障康復、青少年服務等課題,重點抓好市橋街、橋南街、大石街、南村鎮的試點工作,通過聘請和培訓專職社工,發揮物業公司、居民委員會、羣衆組織以及居民、黨員、志願者等作用,建設成爲一批具有示範帶動效應的“精品社區”、“特色社區”,真正把社區建設成爲人們羣衆安居樂業的“幸福港灣”和“溫馨家園”。

全力打造惠民綠道

南都:據說番禺的綠道建設是全廣州最長的,能具體談談嗎?

譚應華:建設綠道,利民惠民,澤被後世,再大的投入我們都必須全力以赴。我們已經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245公里建設任務,實際建設里程達349公里,串聯28個景點和24個亞運場館,建成18個綠道驛站和部分自行車租賃點,並全部投入使用。

今後我們的綠道建設管理將進一步突出3大特色:一是打造休閒“百里走廓”;二是煥發“千年名城”風采;三是變綠道爲“農民財道”。

建最靚嶺南宜居水鄉

南都:番禺近年來的治水成效顯著,請問譚書記下一步還有何打算?

譚應華:番禺有387條河涌,至今已完成169條河涌整治,總長度達200.19公里,完成長度是全市最長的。“十二五”期間,我區將全面完成惠民一號河涌整治任務,使“水長清、岸長綠”。同時在完成9大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的基礎上,對前鋒、丹山河、亞運城周邊、大學城等原有污水系統進行改造,確保2011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

在“淨水”的同時,我們還要實施“美水”工程。着力建設獅子洋水道沙灣水道、市橋水道等濱江岸線節點,建設濱水生態景觀帶,建設以江河水系串連起來的人文風情圈;着力抓好市橋河、廣州南站周邊的水環境和水文化提升工程、世界名花主題公園河涌配套工程等;着力打造最具嶺南特色的宜居水鄉之地。

近年來,爲方便羣衆出行,我區全面實施了223項農村危橋改造和自然村通公路工程,其中德怡大橋已經建成通車,解決了全區唯一孤島大刀沙島的交通出行問題。

特別關注

明年各鎮街都有公辦幼兒園

(今後)建園標準一定要很嚴格,包括教育質量、教師素質、幼兒園的環境、食堂的衛生標準等等。

南都:對於番禺的新移民來說,很多有子女的人都很關心“番禺學前教育三年計劃”。請問這個計劃是如何醞釀出臺的?

譚應華:全社會都很關心學前教育,番禺區委區政府更關心這個事情。按上級有關規定,番禺前幾年對義務教育做了大量工作,整個義務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考、高考成績名列全市前茅,但學前教育確實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番禺現在大大小小的幼兒園有328間,其中公辦、集體辦部分不多。民辦這塊250間以上,67000多個小孩在園,目前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沒達到基本規定條件。早在2008年,我就提出來,對學前教育必須給予足夠重視。我跟省教育廳也詳細談了這個問題。番禺學前教育計劃是在聽取各方面意見,不斷討論、不斷修改的基礎上,醞釀到現在才正式出臺。

到2012年,番禺全區各鎮(街)要建成一所公辦示範性幼兒園。省一級的洛浦肯定要有一所,大石至少要有一所以上。建園標準一定要很嚴格,包括教育質量、教師素質、幼兒園的環境、食堂的衛生標準等等。現在番禺民營幼兒園中有一部分也是不錯的,民營企業辦的榮達幼教集團,也是這幾年我推動辦起來的。番禺公辦幼兒園只有5所,未來三年19個鎮街都要有一所,番禺學前教育整個質量就可以提升上去。

南都:你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是基於怎樣的理念?

譚應華:過去有一句話“3歲定80歲”,這個很有道理的。不要小看這個,孩子很多的行爲習慣、基本的素質,都在6歲之前這個階段形成的,要給孩子從小一個好的生長環境。說實在話,未來地區發展,關鍵是人。我經常講,一個城市要實現現代化,不能只看幾條路建得怎麼漂亮,幾棟樓建得怎麼漂亮,有點錢就可以建漂亮。我們來番禺,漂亮吧?番禺大道,都相當好,但是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人的素質,法律意識、文明行爲、文化素質提升上去,纔有現代化水平,不然的話盡是硬件,還是不行。

談幸福感

培育幸福感要像種花人

我的理解,幸福有“四感”———用有寬裕感、行有便捷感、住有舒適感、玩有滿足感

南都:目前,省、市都提出要建設“幸福廣東”、“幸福廣州”,那麼番禺將如何打造“幸福番禺”,讓人民羣衆實實在在地感覺幸福呢?

譚應華:建設幸福番禺,是我區“十二五”發展的核心任務。幸福番禺,說到底就是要提升人民羣衆的幸福感,落腳點就在於抓好民生事業。區委、區政府要當好種花人,讓幸福的花朵和羣衆的笑臉天天綻放。我的理解,幸福有“四感”———用有寬裕感、行有便捷感、住有舒適感、玩有滿足感。與此相應,就是要抓好就業、交通、環境、文化等方面的建設。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將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加快推進困難羣衆幫扶工程,二是各方面啓動實施《番禺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三是加快啓動新社區建設,四是統一城鄉供水價位,五是積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六是改善市民羣衆出行條件,七是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八是啓動市民卡項目建設,九是全力推進溫馨社區建設,十是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

南都:“十一五”是番禺大發展的五年,我想這五年你一定特別充實。我想請你談一下你的幸福感。

譚應華:2006年,我到番禺工作,現在整個番禺經濟翻了一番,更重要的是我們爲今後番禺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一屆種下的樹,後一屆乘涼。每一屆都是這樣承上啓下。同時,我們通過籌辦亞運會這個重要契機,使番禺整個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番禺的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前進了一大步,民生方面也有了相當的提高。我看到了番禺的發展,看到了番禺人民的幸福,我就有幸福感(笑)。

我透露一個信息給你,很快會有一個很頂級高端的醫院進到華南板塊,簽約時請你們來。住在番禺的居民一定會更有幸福感。

心水路線

●推薦路線:嶺南生態休閒文化遊:餘蔭山房-蓮峰福地(蓮花山風景區、亞運城)-寶墨園南粵苑)-沙灣古鎮-大夫山森林公園-長隆旅遊度假區-大學城

●推薦理由:這是一條充滿現代娛樂、科技元素和嶺南文化的旅遊線路,既玩得心跳,又品味文化,還能感受歷史。參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餘蔭山房;遊覽羊城新八景之一、國家4A級景區的蓮花山旅遊區,以及第十六屆亞運會的主要場地亞運城;欣賞集清官文化、嶺南園藝、嶺南古建築、珠三角水鄉特色和古今藝術精品於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寶墨園及其姊妹園南粵苑;領略文風鼎盛、藝術紛呈、人傑地靈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沙灣古鎮風情;遊覽被稱爲“番禺氧吧”的大夫山森林公園;走進國家5A級景區長隆旅遊度假區,勇闖香江野生動物世界,玩遍世界頂級的長隆歡樂世界、全球最大的水上樂園,再欣賞精彩絕倫的長隆大馬戲;最後來到有中山大學等10所高校入駐的廣州大學城,感受撲面而來的文化氛圍,一睹嶺南印象園和廣東科學中心的別樣風采。

明日預告

黃埔區委書記陳小鋼

“遊波羅,娶老婆”,這句被黃埔區委書記陳小鋼戲稱爲“俗之又俗”的廣告語背後,是黃埔想改變別人眼中“傻大黑粗”形象、主動融入城市化潮流的努力。

“十二五”開局之年,黃埔將邁出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雖然陣痛期“鴨梨很大”,黃埔表示已經準備好了。唯有如此主動而積極的姿態,黃埔才能真正突破被邊緣化的困局,實現建設港城一體、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濱江城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