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爲民”助殘活動綜述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做好《全國政協關於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爲民”活動的意見(試行)》中“服務弱勢羣體”相關工作,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近日聯合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爲民”助殘活動,助力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活動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們走到殘疾人朋友身邊,瞭解他們在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書寫了一份份服務殘疾人“零”距離的“委員作業”。

嚮往的美好生活正一步步成爲現實

5月17日一早,天津民園廣場,茵茵綠草映着羅馬柱長廊,遊樂嬉戲的孩童、閒庭信步的老人各得其所,享受着週末的美好時光。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這個熟悉的休閒場所似乎有些不一樣,“廣場上多了很多使用輪椅、盲杖的殘疾人。”

當天,天津市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啓動活動在此舉行。

殘疾人是“特殊困難的羣體”,殘疾人事業被喻爲“春天的事業”。今年助殘日期間,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依託北京、上海、河北、天津、湖南等12個省(區、市)殘聯平臺,開展了委員履職“服務爲民”助殘活動。爲了“春天的事業”,委員們紛紛啓程,爲更多殘疾人托起“穩穩的幸福”。

民園廣場一角,盲人程序員陳曉在信息無障礙技術的加持下,正在和一位健全人開展着激烈的電競對戰。遊戲雖然沒有畫面,但通過立體的環境音和語音,陳曉在鍵盤上手指翻飛,飛速完成了遊戲中的各項任務。

“看不到遊戲畫面,會不會影響反應速度?”聽到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北門中醫醫院常務副院長王遵來的提問,兩位玩家暫時中斷了這場遊戲。

“我完全不是他的對手。”一旁的健全人笑着說,“他對聲音敏感,槍聲剛一出他就知道方位。”

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是“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科技的進步,讓陳曉的幸福生活有了更具象的模樣。近年來,除了修盲道、去臺階等環境無障礙建設,信息無障礙也在不斷完善和普及。作爲一名殘疾人程序員,他面臨的“障礙”正在一點點“土崩瓦解”,嚮往的美好生活一步步成爲現實。

陳曉的感受,是新時代越來越多殘疾人共享美好生活的縮影,也是委員們參加此次“服務爲民”助殘活動最深的體會。

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們走進困難殘疾人家庭,瞭解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參觀指導殘疾人服務機構,與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座談,爲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康復是殘疾人最迫切的期望,也是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各地助殘日活動中,委員們欣喜地看到,在科技產品的支持下,殘疾人擁有了更加自主、便利和平等的社會參與機會,開啓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戴上智能仿生假肢,實現“手隨心動”;打開手語實時翻譯系統,聽障人士不再“社恐”;“康復機器人”護航,殘疾可防且可控……

中國殘聯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4月底,全國共有2769.76萬人次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531.98萬人次殘疾人得到輔具適配服務,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穩定在85%以上。

“成就顯而易見,但殘疾人康復醫療體系建設仍需進一步梳理和完善。”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鄭虹告訴記者,他在手術中見過很多因病致殘的新殘疾人,他建議:“一方面要加大殘疾預防科普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關注這部分羣體,及時給予他們心理疏導及康復支持。”

一旁的王遵來委員對此表示附議,他發現近年來患上脊柱疾病,特別是脊柱側彎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多種疾病,還可能致殘,但很多家長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可見加強科普確實很重要!”王遵來說。

不斷擦亮殘疾人美好生活底色

5月19日,長沙市雨花區金科園社區殘疾人就業創業(麪點)實訓工坊內,記者還未進門,一陣糕點香味便撲鼻而來。

操作間內,坐在輪椅上的曉燕(化名)將雞蛋打入碗中,倒入白糖、牛奶等原材料,細心地用打蛋器攪打均勻,一旁的教師耐心觀察着,只在需要時爲她點撥一二。

“培訓班結束後,很多企業會到這裡來招聘,只要技術過硬,結業即可就業。”雨花區殘聯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自從進入培訓班,曉燕每天都“元氣滿滿”,她期待未來掌握專業烘焙技能後,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甜品店。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類扶殘助殘實踐積極迴應殘疾人就業、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殘疾人,不斷擦亮着殘疾人美好生活的底色。

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還面臨哪些挑戰,又有哪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全國助殘日活動期間,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聯合湖南省殘聯,組織湖南省全國政協委員們走進學校、社區、企業,“把脈問診”殘疾人教育、就業中的堵點難點。

“一方面,一些用人單位對殘疾人仍然存在誤解和偏見,限制了殘疾人的職業發展;另一方面,不少殘疾人又因爲自身技能欠缺等原因,不能滿足企業需要。”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岳陽市僑聯副主席柳玲玲認爲,“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企業對殘疾人認識和理解的同時,也要加強殘疾人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

柳玲玲還注意到,近年來,中國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相關行動,隨着社會不斷髮展,諸多新職業誕生,殘疾人有了更多樣化的就業選擇。

“只有不斷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才能讓殘疾人就業創業環境持續優化。”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腫瘤醫院院長向華表示,相關部門要構建有利於殘疾人就業的制度與法律環境,通過政策引導,讓殘疾人享有更多公平就業的機會,從根本上提升殘疾人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意願,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吳理之在參加助殘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接觸到了許多殘疾兒童,從此這些孩子成了他放不下的牽掛。

“教育關係着殘疾兒童的未來。”吳理之呼籲,全社會要加強對殘疾人特別是殘疾兒童的關心關注,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自力更生。“我在和這些孩子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心理負擔普遍較重,學校及社會組織要注重對殘疾兒童及其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引導全社會形成理解、關愛殘疾人的良好氛圍和扶殘助殘的友愛環境。”吳理之說。

柳玲玲建議,要加強特殊教育學校軟、硬件建設,完善必要的殘疾人康復訓練、教育教學等儀器設備的配備。同時,爲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開拓途徑、搭建平臺;健全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家庭子女助學機制,全面保障殘疾學生教育專項經費,對符合條件的殘疾學生及其家庭給予補貼,確保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子女享有公平教育的權利。

既要“身”入基層,更要 “心”到羣衆

5月19日一早,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記者見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龍墨時,身着一身運動服的她,正在熱情地與殘疾人朋友們拉家常、問冷暖。

當天,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與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聯合舉辦“集善益塊走”——2024年全國助殘日公益徒步活動,近800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與殘疾人朋友一道,共同完成了10公里徒步挑戰。

“隨着社會發展進步,殘疾人的需求也從簡單的吃飽穿暖轉向更多的精神層面的追求。因此,助殘善舉也應不斷與時俱進。”作爲一名資深殘疾人工作者,龍墨參與並見證了近年來各地扶殘助殘舉措不斷優化、持續落實,科技助殘、文體助殘、直播助殘等形式豐富多樣。

“一次次扶殘助殘行動中,平等、融合、共享的價值導向更加深入人心,全社會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的氛圍也更加濃厚,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持續得到提升。”龍墨說。

當天傍晚,江蘇省南京市工人文化宮,一曲震撼人心的鼓樂表演《錦繡》拉開了助殘日文藝匯演的序幕。作爲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履職“服務爲民”助殘活動的受邀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張克運觀看了匯演。“演出中,殘疾人表演者的臉上全是滿滿的幸福感。”張克運告訴記者:“在愛心市集上、才藝展示時、文藝演出中,殘疾人都表達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我深受感動。”

張克運在調研中瞭解到,目前欠發達地區對殘疾人服務仍然比較薄弱,殘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無法得到及時滿足。爲此,他建議,“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基層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等場所,滿足殘疾人的基本文化需求。此外,要通過政策扶持、稅收優惠等措施,加強殘疾人文化建設和藝術人才培養,鼓勵殘疾人文化創業,不斷提高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品質。”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助殘日活動中,多地還通過現場諮詢、普法講座、發放法律援助宣傳材料等方式,大力宣傳助殘護殘公共法律服務,引導殘疾人依法維護合法權益,這些活動深受廣大殘疾人好評。

在廣東省助殘活動日現場,全國政協委員、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專程來到“法律諮詢”席位,與在場的法律工作者親切交談,瞭解殘疾人法律救助、普法工作開展情況。

“爲殘疾人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是依法保障殘疾人權益的題中應有之義。”朱列玉在工作中發現,殘疾人出行不便、溝通不暢,但遇到的問題並不比健全人少,“各類需求都有,婚姻問題、民間借貸、就業創業、租房買房等。”朱列玉說,一些殘疾人在面對侵害時,不敢也不會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這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關注和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殘疾人權益保障在立法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啓元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袁愛平建議,要根據殘疾類別、程度、年齡等,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殘疾人法律權益宣傳力度,提高殘疾人自身權益保護意識,營造良好助殘法治氛圍;加大對殘疾人特別是農村及未成年等殘疾人的法律援助力度,降低殘疾人獲取法律服務的門檻。

談及此次參與“服務爲民”助殘活動的感受,委員們紛紛表示,收穫頗豐、受益匪淺,對殘疾人的急難愁盼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深入調研、積極撰寫相關提案的熱情。

“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羣衆。只有走進羣衆、服務羣衆,才能讓羣衆真切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爲民履職的路就能越走越寬。”採訪中,一位委員的感言,也道出了所有參加活動的委員們共同的心聲。(記者 郭帥 劉洋)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4年5月24日10版)

編輯: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