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馮遠:文化傳播要依託人民融入生活

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民族緊緊維繫、休慼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本期我們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馮遠,講述建設文化強國具體落實規劃的提案建議,以及文化走出去如何做到春風化雨、深入人心。

文化強國 要在具體落實規劃中開好局、起好步

人民網:今年全國兩會,您準備了哪些提案建議?

馮遠:今年我帶來了關於建設文化強國制訂落實實施計劃的建議。作爲一名“老”委員,我曾連續兩屆在提案委員會中履職,因此,我注重提案的針對性和可實施性,更關注建設文化強國的推進落實。

作爲國家發展建設的基石、民族振興的力量,文化涉及面寬、關聯領域廣。由主管職能部門牽頭,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和落實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和實施計劃,並使規劃轉化爲各級政府、各地相關部門和全社會每個人的具體行動,是達成落實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保障。

人民網:作爲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這些年參政議政過程中,您的視角有哪些轉變?

馮遠:作爲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有幸參政議政,用更爲全面的視角來觀察文藝領域的發展變化。履職第一個5年時,我關注文藝事業的發展及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關注各個藝術門類新產品的創作生產。當時隨着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很多人自信心增強了,藝術家們希望能在國際中發出更響亮、更鮮明的聲音;第二個5年,我更加關注文藝事業的持續發展;最近幾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偉大的抗疫精神和脫貧攻堅精神中,我看到了國家和人民在困苦危難中埋頭苦幹、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力量,我看到了國家經濟穩步增長、科技發展,整個社會文明都在不同程度地提升。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變化,也是文藝領域逐步從基礎建設到全面發展的轉變過程。

2021年正逢“十四五”開局之年,我把視角放在建設文化強國目標的具體規劃和落實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在這個進程中,“十四五”時期就要開好局、起好步。

文藝創作 可以更好地詮釋中國精神

人民網:在履職這些年中,您有哪些難忘的經歷

馮遠:最難忘的是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當時,許許多多白衣戰士、志願者踏上歷盡艱險的征途,我身在其中,被國家和人民命運與共、捨生忘死的大愛情懷感動着。我自問能爲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做些什麼?我想只有拿起最擅長的畫筆歌頌這些逆行者,用文藝作品凝聚起必勝的精神力量,纔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我組織參與了很多文藝界的慰問、捐助活動,在精神上、物質上“聲援”他們,提升士氣、傳遞正能量,努力履行一名文藝工作者的職責。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這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內涵。這個經歷,讓我更加認識到文化凝聚人心的力量,深刻地體會到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性。

人民網:文藝創作如何助力社會發展、凝心聚力?有哪些讓您難忘的瞬間?

馮遠: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看到並感受到這些變化,感慨萬千。就拿貧困地區小學建設來說,曾經我到西部採風、體驗生活時,總能看到簡陋破爛的小學,現在到西部農村,最好的建築一定是學校。這個變化被我用畫筆記錄了下來,一件是1994年創作的《我要讀書》,一件是2006年創作的《鄉童》。

創作《我要讀書》時,我剛轉崗到中國文聯,每年都要帶着藝術家去體驗生活,受藝術家同理心、同情心的牽引,會不自覺地把筆觸落到偏遠的、處於貧困狀態的農村中。當年看着那些村子裡窮困不堪的學校和渴望上學的孩子,都會讓我想起謝海龍記者拍攝的《大眼睛》,這張經典的攝影作品作爲希望工程的標誌感動了無數人,社會掀起了捐建希望小學的慈善行動,爲此,我創作了《我要讀書》,還專門爲寧夏、青海、貴州、雲南等地的貧困兒童捐贈了善款。《我要讀書》發出了改善貧困地區孩子們艱苦學習環境的呼籲,相信不止我一個人,許許多多的人都在關注着這些貧困現象,那是新中國勵志改善農村貧困地區面貌的一個最基本的起點。

12年後,看着各地越來越好的學校條件,看着採風路途中,孩子們一張張微笑的臉,《鄉童》應運而生,這是我深入生活過程中由心而發的情感,也是時代變遷的真實記錄。

文化傳播依靠人民潤物無聲

人民網:今年兩會前夕,人民網啓動第20次全國兩會調查。如果參與本次調查,您會如何回答“中國文化怎樣才能更好地走出去”這個問題?

馮遠:文化要走出去產生影響,除了依靠高端的文化思想,還要提高文化軟實力。文化作爲一種生態方式,更多的是通過和日常生活緊密關聯的內容來進行傳播和交流,這是能夠潛移默化影響世界的重要內容和方式。中華文化走出去,一定要像流水,做到春風化雨、水到渠成。首先,弘揚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內容和產品非常重要;其次,民族文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還要引進來,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文明交流互鑑才能充滿生命力

文化走出去不是簡單的文化宣傳,越平和、越自然,越日常地把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溶於生活之中,這樣的文化交流和傳播就越持久,其力量也不可估量。我曾經在文化部門主管過藝術教育,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感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文化交流最容易被接受,也最容易打動人。當下,已成爲一張文化名片的李子柒,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沉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其本身就擁有非常迷人的魅力。今年春節期間,多檔文化節目出圈”,如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典籍裡的中國》、河南衛視的《唐宮夜宴》等節目都備受關注,這些節目都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中的新面貌,擁有極強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人民網: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您有哪些感觸?如何表達?

馮遠: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現在,新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是無數黨員同志用鮮血、生命和青春汗水澆鑄的不朽的歷史篇章。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帶領我們取得了光輝成就,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作爲一名文藝工作者,除了繼續發揮餘熱之外,我還要做好藝術創作,希望能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以人民爲中心的藝術理念,創作一些能留得下來的作品,爲黨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