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三秒就有一個人失智

全球每三秒就有一個人失智。(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阿茲海默、帕金森氏路易氏體,失智居然分這麼多種,怎麼分辨?

親人多半會比患者早發現,特別是女兒

◎失智的人可以開車嗎?籤的法律文件有效嗎?

◎我退休後想搬到鄉下住?醫生會告訴你:最好不要。

根據調查,無論患者的狀況如何,

一名家庭醫生頂多只能花10分鐘不到的時間進行失智的評估與診斷。萬一你的親友或本人確診,你的腦袋可能瞬間空白回家後才發現,有好多當時來不及提出的問題。特別是關於失智照顧這件事。

作者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是執業多年的權威家庭醫生,並在英國獨立報發表專欄文章

本書從診斷、治療、照護、甚至到法律上的準備,提供你關於失智最新的研究報告。

精彩書摘

全球每三秒就有一個人失智

智症對於人們的行爲能力造成許多問題,很顯然的,失智症也是全球殘疾依賴性問題的主要原因。失智症會造成生理的問題,特別是當患者難以照顧自己時;同樣也會造成心理的問題,例如憂鬱症,或是難以控制自身的行爲和情緒

社會的觀點來看,失智症會帶來巨大的影響,造成經濟困難,且不只是患者本人,更擴及了其家庭、照護者和整個社會。

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通常是長期不斷惡化的病症。你可能會注意到記憶力、思考、時間和空間感、言談理解、計算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判斷力決策也會受到影響;又或許會覺得情緒難以控制,在社交場合無法做出適當的行爲,以及失去做事的動力和衝勁,罹患失智症的人很容易陷入脆弱的處境中。

對許多人來說,失智症的診斷難以承受;而有些人則會繼續生活,面對隨之而來的挑戰,決心要精彩的度過每一天。讓我們做出決定的原因有很多:我們擁有多少支持、我們對於病症瞭解的程度,或許也包含診斷時病情進展到什麼程度。

對某部分的人來說,失智症的診斷會伴隨着一種羞恥感,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再有價值,無法再用過去的方式和朋友家人同事相處。而這本書將告訴我們,事情並非一定如此。

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的統計,截至2015年,英國大約有85萬人罹患此類失智症,且大多數都在65歲以上。英國有超過1%的人口罹患失智症(按:依內政部2019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臺灣失智人口約29萬人,佔全國總人口1.24%),而有鑑於過去數十年來的人口成長和老化預估到了21世紀中葉,英國就會有超過200萬名失智症患者,而全世界則會有超過1億1500萬名失智症患者。如此大量的人需要額外的協助和支持,他們的家人除了憂心之外,也必須花費時間照顧他們,其中的壓力、擔心和焦慮不言而喻。

在過去數十年來,失智症的確診率穩定上升。超過60%病例診斷爲阿茲海默症,17%是血管性失智症,10%是混合型失智症,4%是路易氏體失智症,2%是額顳葉型失智症,2%是帕金森氏症,而剩下的3%則是其他罕見型失智症。

(本文摘自《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大是文化)

【作者簡介】

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

麥特.皮卡佛是在英國執業多年的權威家庭醫生、曾在許多報章雜誌,如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東方日報》(Eastern Daily Press)發表文章,同時也經常出現電視電臺節目上,爲民衆提供各種醫學知識

譯者簡介】

謝慈

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翻譯所在學,熱愛文學與翻譯。

譯有《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手起刀落──外科醫療史》(以上爲大是文化出版)、《讀癮者的告解》(任性出版)等書。

《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