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接受你的人生 金惟純、夏珍、賴芳玉談自在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繁忙之際,有機會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聲音,我問自己:「佩霞,你幹嘛一直唸書、上課,總不停歇?」內心似乎有個聲音,不斷督促着:「快點,來不及了,快點,下一個,趕快,去那邊…」熟悉的催促聲;我看到我內在焦慮的小女孩

當下,我閉上雙眼,回顧此生最自在、最放鬆的時刻,慢慢地,浮現出一個畫面,第一次,我抱着剛生下來的女兒,那是我生命中少有的安詳、幸福與放鬆。當下,冒出了另一句話:「I did it。我做到了。」

從此,當我走路或一想到的時候,總會耐心地提醒心裡的小女孩說:「You did it。」這樣的安慰,是我能送給小女孩最大的幸福。

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

金惟純全然接受你的人生 全然經歷發生的每一件事恐懼的最大極致就是走人,這件事不需要二Ο一二,也不需要地球暖化,出個車禍、生個癌症就可以;只要修練到明天走人也不怕,世界上就沒有你怕的事了。

近幾年參加心靈課程,對於人生產生另種領悟的《商業週刊》榮譽發行人金惟純,認爲人類最大的危機,是來自於對生命的不究竟,他感嘆人類在龐大商業機制的驅動下,將追求養成了一種慣性,得到一就想要二,永無止盡,不斷擴大,甚至當我們瞭解到自己已不匱乏,卻還偏頗地找自己麻煩,假設人生仍不圓滿,藉以滿足追求的慣性。

「把安全感建立在事、在別人身上,基礎是不堅實的,背後反映的就是一個不安全感。」根據他的分析,一個人要知足纔會不恐懼,不恐懼始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方能自在,這就是「究竟」;然而,當今的商業社會讓人們在夠與不夠之間徘徊,而教人們在有與沒有之間掙扎,卻沒有人去質疑我們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那麼多?去究竟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物質夠不夠,而是有沒有明天!

命運臣服明天走人也不怕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你全然接受你的人生。」金惟純說。他進一步解釋,經歷過一些苦,就不怕苦;經歷過一些難,就不怕難;經歷過人生的起伏,就不怕波折;結果就是,不論發生甚麼事,你都不怕,而將這個安全感發揮到極致,就是,明天我走了我也不怕。

這個觀念換一種說法,即爲剛過世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所遵循的: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活。「用全然的經歷來過你的人生,對命運完全的接受。如果你能大事小事全部接受,然後你又不管壞事好事都完整的經歷它,用這樣的態度來活,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你就沒有恐懼,發生甚麼事都沒關係了。」

這話聽來,有點遊戲人間的味道,可是對金惟純而言,卻是訓練定力的必須過程—人要先有定力,才能面對死亡,才能無懼過日,纔能有安全感,才能活得自在。

「世界上千百種大大小小的災難,但對個人而言,走人不需大災難,小災難就可以,我們到一個年齡後,周圍一定有人突然就走了,人世無常,本來就可能發生在你身上。」「安全感,不是你用想可以想出來的,我們可以找原因去探討爲甚麼你或他沒有安全感,然後找出千百種原因,但是就算知道原因,其實也沒甚麼用…重點是,把恐懼的心去除,你的安全感就可到達一個狀態。」

練就了定力,準備好接受,離人生的自在就差一步。「對命運臣服,」金惟純強調。「已經發生在當下,你還不願意?結果就是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消耗掉,無法全然的去生活。所以,對命運臣服,碰到每件事都是願意,這樣就沒有所謂的過不去,當你的生命有轉動,你就有感受,就可以一直前進。」

幫人不是幫忙要有轉動生命的能量

談到修練,金惟純認爲最根本之道是「究竟」,他說:「我們現在的遊戲規則,包括對家庭、對企業、對媒體、對政府概念的理解,都是從西方觀點去設計的東西,全部不究竟,不究竟的東西就一定有問題,在這環境中要修真的很難。」

提升了自己的能量,轉動了自己的生命之後,下一步,就是幫助身邊的人走出困境。關於這點,金惟純認爲:「談到助人這件事,唯一的方法就是你要修練你自己,當你的生命能量不一樣了,就可以轉動人家的生命,這樣才能真正幫到人。」

不過金惟純也特意提醒:「幫人不是幫忙,因爲忙幫不完。」他解釋,每個人活在不同的層次裡,每一層都有它要發生的事情,我們能做的,是幫人脫離那個層次,那樣的結就會解開,問題纔會消失。「否則,事情會沒完沒了。」

大事小事全部接受,壞事好事都完整的經歷它,用這樣的態度來活,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你就沒有恐懼,發生甚麼事都沒關係了。

夏珍我可以過這樣的生活而且甘之如飴!結婚二十多年,因爲工作,幾乎都是和先生小孩分開,你說她單身嗎?她是,你說她有婚姻嗎?她有;工作壓力大嗎?很大,大到承受不住嗎?沒有;事情的兩面,她都有,也都缺,但別人過得掙扎,她活得豁達。

頂着俐落短髮,身穿簡潔西裝,態度謙和談笑風生,活像「酷酷嫂」周美青的《時報週刊》社長夏珍,說出她那兩極中求取平衡的快意人生,論婚姻,她有,卻似沒有;說工作,她順,可又波折;談地位,她高,但亦平凡;講爲人,她帥,然也溫馨,這麼多的衝突點聚集在她身上,她是如何應付,過得自在?夏珍只有淡淡一句:「把握當下,我可以過這樣的生活,而且甘之如飴!」

墊底的人生任務達到了

這話不假,夏珍二十五年新聞從業生涯裡,採訪過大人物,進出過大豪宅,報導過大事件,經歷過大車禍,但,下了班的她,卸下辦公室的八面威風,迎接她的卻是一間五千元的分租房,連自己的浴室也沒有,她不但住得下,還住了十五年,如果不是因爲升職,覺得當上採訪主任還和人分租太難看,她應該會繼續這麼住下去;假日回到臺中的公婆家,更是左手粉味KTV,右手色情按摩院,半夜停到家門口,趴車小弟還會誤以爲短髮的夏珍是男客,一個箭步飛奔駕駛座旁,開車門準備迎客。這是她的生活環境,白天和高尚往來,晚上與中下爲伴,長年在這巨大落差間轉換,不怕精神分裂?「大年夜我看到老闆帶着老婆小孩在那烤肉吃,我非常shock,不是色情業嗎?怎會有小孩在那?」夏珍以色情業者老闆爲例。「後來我才知道,他們的人生、家庭和我是完全相同的。」

這個小人物的故事,讓夏珍了悟光鮮華麗或凶神惡煞的背後,其實和你我沒分別,而她自身的求學歷程,也讓她很早就學會了自在。「我從小講話口吃,不敢和人家講話,大學到研究所時,我不和宿舍的室友吃飯、聊天,我甚至走在路上不願遇到認識的人,因爲寒喧打招呼會讓我恐慌。」然而,念轉命就轉,體育課五千公尺長跑的小放棄,使她瞭解不拿第一、或者被當掉,頂多沒拿獎學金和補考,沒啥大不了。「我每學期籃球、網球、排球都補考,你當掉我體育又怎樣呢?也沒讓我受到甚麼挫折。」

放鬆之後的夏珍,原本的憂鬱甩掉了,甚至連最困擾的口吃都不治而愈,更重要的,是她對自己產生了安全感,不僅穩定了她,還能對別人付出關懷。「我自己這行裡頭的朋友,吃安眠藥的、吃百憂解的、憂鬱症的非常多,」夏珍說。「有一位同事壓力大到最後落髮出家,那時候我每天晚上開車送他,一路上跟他聊,勸他放下某些價值,可惜他做不到,非要離開才能放下,所以,就只能讓他走。」

嘴裡說着可能被逼退,還開玩笑搞不好有天被老公休了的夏珍,怎能言談間仍是一派瀟灑,完全看不出她的擔心?她大笑:「我是有安全感的,事業、婚姻、孩子都有,我人生的任務達到了,有墊底的在那!」

賴芳玉任何狀況都可以真實的當自己迴歸我自己,誠懇去面對,我擁有很大的幸福感,有很大的正面力量去助人,真實的當自己,任何狀況都可以真實的當自己,對我而言就是自在。

爾虞我詐的法庭,真假難辨的證據;正反爭執的雙方,都稱正義的代理;憤怒的原告,喊冤的被告;艱深的法條,詭譎的辯論…這是印象中的開庭,肅穆、威嚴,卻給人無限期待,因爲一句話、一個點,就可能翻轉局面。

如此具有秩序、是非、黑白、真理的領域,應該是最能安心度日的行業吧!執業十八年的家事法律師賴芳玉,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法律沒有解決過讓人心安頓的事情,它只製造更多的撕裂和衝突;律師的工作很挑戰我的價值觀,律師是要在法庭上廝殺的,要說謊、要遊戲;法官只是一般的公務員,他在乎的不是真相,而是升遷與考績…」「我們對政府對社會期待很多,相對失落感也非常大,秩序感的重建,對我們就變得非常重要。」這段法律人的告白,尤其是出自賴芳玉這般具有社會公信力的律師之口,讓人不禁心頭寒、身打顫。

迴歸自己擁有很大的幸福感

對於社會大衆而言,活在這樣的制度已經難以自在,而身爲法律人的賴芳玉,她又該如何看待自在?「真實的當自己,任何狀況都可以真實的當自己,對我而言就是自在。」她說。「我喜歡客觀邏輯的事情,這也是我喜歡法律的原因。法律是很迷人的,不會有羅生門,有一個真理在那做爲判斷的邏輯,不用太多糾葛在道德上的論述,對於局勢的判斷是可以被預見的。」

有可能嗎?連備受崇敬的法官都沒把自己看成正義的化身,法律要如何客觀、邏輯、真理得起來?賴芳玉以道德重於法律的過去,與法律重於道德的現在比較,點出問題在於「人」,而不是「法」。「以前的人,我們幫他會被感謝,現在不是,他覺得你應該,還嫌你做得不夠多。要看這十八年的變化,貪婪是被正當化的,價值觀被扭曲了、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無常沒有邏輯,秩序就是在這裡被破壞的。」

既然如此,何來的自在?因爲法律是人訂的,訂出來又不會讓人安心;與人真誠相處,人際關係卻是無常…這麼個惡性循環再循環,訂定更多的法律,只是製造更大的撕裂,引發更大的憤怒。「的確,這幾年憤怒是很嚴重的,」賴芳玉並未反駁我們的質疑,但強調說:「迴歸我自己,我很誠懇去面對,我必須很開心地講我擁有很大的幸福感,有很大的正面力量去助人,從正向來看,憤怒也是建立制度很重要的動力。」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52期/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