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秋行軍蟲確診案例227件 防檢局:疫情已趨緩

金門高粱發現秋行軍蟲。(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今(19日)說明,自6月8日苗栗飛牛牧場發生國內首例秋行軍蟲通報確診案例後,和各地方政府、單位合作,在高風險區域設置700多處性洛蒙監測點,同時採行預警措施,截至目前疫情已趨緩。

根據防檢局提供資料顯示,至昨(18日)止,除嘉義市外,全國各縣市都有秋行軍蟲通報確定案件計227件(870.88公頃);成蟲確定案例176件。目前已完成銷燬81件(21.79公頃),藥劑防治145件(848.89公頃),其中金門藥劑防治案例即達15件(801.2254公頃)。

▲應變小組表示,目前設置高達700多處秋行軍蟲性費洛蒙監測點。(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應變小組指出,國內尚未發生秋行軍蟲疫情時,已規劃國境及高風險寄主作物產區設置500處秋行軍蟲性費洛蒙偵察點,當第一起秋行軍蟲通報確診案例開始,依緊急防治作業手冊管制區須採取緊急防疫措施,並加掛性費洛蒙誘蟲器加強監測防治情形,至今在全國高風險寄主作物產區及發生案例管制區,設置高達700多處秋行軍蟲性費洛蒙監測點。

▲防檢局強調,一旦發現蟲體還是要馬上採取緊急防疫措施,降低作物危害。(圖/產發局提供)

應變小組提到,除設置性費洛蒙進行大面積成蟲誘集外,目視巡查仍爲防治秋行軍蟲最主要方法,近期國內第二期作雜糧陸續栽種,自7月底起,各地方政府持續針對轄內秋行軍蟲高風險寄主作物產區執行目視巡查工作,包括玉米、高粱、生食甘蔗、盤固拉草狼尾草、甘𫉄、落花生大豆毛豆等,除玉米及高粱作物外,都沒發現秋行軍蟲。其中,本期作新植食用玉米通報秋行軍蟲發生率僅約6%,管理較爲粗放的大面積栽植硬質玉米則仍未發現受害,顯示本島疫情趨緩,巡視工作將持續至作物採收爲止。

不過,防檢局強調,雖透過定期巡檢,已可有效對於秋行軍蟲的發生,但一旦發現蟲體還是要馬上採取緊急防疫措施,降低作物危害。目前國內仍在秋行軍蟲緊急防疫第二階段,須視國內秋行軍蟲疫情發展、緊急防治藥劑的藥效試驗完成及提供農民整合性管理措施(IPM)後,纔會宣佈進入第三階段,改由農民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