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首座純海水海域水質監測站啓用 全天候監測近海水質

今全臺第1座示範海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啓用,嘉義縣長翁章樑、中央補助機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等人共同見證。(呂妍庭攝)

今全臺第1座示範海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啓用,環保局長張根穆說明功能。(呂妍庭攝)

今全臺第1座示範海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啓用,即日起全年、全天候24小時連續自動量測並紀錄海域水質。(呂妍庭攝)

嘉義縣環保局向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爭取經費,在於東石網寮漁港西岸堤防旁建置全臺第一座純海水海域水質監測站,附近就有大量蚵棚。(呂妍庭攝)

爲監測海洋水質,掌握沿海水質變化、成分,進而追出可能的污染源,嘉義縣環保局向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爭取經費,在於嘉義縣東石網寮漁港西岸堤防旁建置全臺第一座純海水海域水質監測站,透過24小時長期監測,可掌握牡蠣養殖區的水質變化。

有別一般水質監測站多設在河川、出海一口帶,環保局水污染防治科長謝政哲說,會想要監測沿海水質變化,除考量東石、布袋是臺灣牡蠣生產重鎮,加上外傘頂洲海域一帶是白海豚棲息地,因稀有白海豚數量據聞只剩百來只,爲搶救珍貴物種,希望透過海洋水質變化監測、大數據分析來找出生態改變的原因。

今全臺第1座示範海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啓用,嘉義縣長翁章樑、中央補助機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等人共同見證,即日起全年、全天候24小時連續自動量測並紀錄海域水質,除可藉由手機下載APP遠端即時監控,掌握水質變化外,該監測站也特別設置一項全臺首創功能,一旦監測過程發現異常,就會啓動自動採樣保存。

翁章樑說,之前地方耆老大多聽過東石鄉有中華白海豚,俗稱媽祖魚,白海豚壽命雖長,但繁殖速度慢,棲息地又緊鄰陸地,容易受到各種人爲活動與海岸開發衝擊,導致數量持續下降面臨滅絕,海保署、嘉義縣政府一致認爲有必要進行海域水質連續監測,以保護海域生態環境不受人爲衝擊。

環保局長張根穆說明,測站監測項目涵蓋正磷酸鹽及葉綠素,有利掌握近海水質優養狀態是否趨向惡化,對於蚵仔養殖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包括溫度及鹽度可提供近海養殖業者參考。

張根穆說,不論是白海豚或蚵仔養殖,都需要優質的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海域水質的工作仍需持續努力,盼藉海域水質自動測站的啓用,建立中央與地方對於近海海域水質異常預警的機制,運用科技即時實施污染應變及處理措施。

黃向文感謝縣府在水質檢測的努力,這是重要里程碑,藉由資料公開透明化,能讓大衆更瞭解海洋環境,也幫助蚵農產業發展,呼籲更多縣市也可投入設置,而環保局也當場向黃向文爭取再增設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