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疫苗、缺道德、缺正當性的夢魘

(圖/高雄市新聞局提供)

「在匱乏中做選擇」常是對人性終極考驗。在常態無匱乏的情況下,社會一般以共益互利爲原則,但在疫情爆發,疫苗短缺患寡的當下,社會零和氛圍漸濃,點名獵巫行爲層出不窮。執政者用社會運動式的道德獵巫替代手中的法令和執法,作爲維持社會秩序的主力,這種作法很不可取,徒增人民分化對立而已。

任何維生物資面臨匱乏危機,普世早已公認人民有免於匱乏的自由,國家有義務「儘速」供應「合格」物資。疫苗是救命之用,只有「儘速」、「合格」應列入考慮,「絕無愛用國貨優先之理。

或有謂政府有將疫苗等同戰略物資,藉此國際需求大增時,一舉建立如同半導體一般的關鍵產業宏圖筆者願意拋開陰謀論,直面這個政策的正當性

首先,目前國產疫苗未上醫療前線預估最快可以大量施打的時間樂觀也是7月中旬,而自5月中旬這波英國病毒株大流行以來,至今已超過400位國人失去生命,死亡個案中9成屬60歲以上長者染病個案中死亡比率約3.2%,高於全球平均的2%,因此若估計至7月中旬國產疫苗可銜接時,至少需要500萬劑進口疫苗,才足以涵蓋65歲以上長者(348.5萬人)及其他更優先類別每人1劑;反之,若是隻有目前手頭所存,至少至7月中旬間1個月的空窗期,若說還有數以百計的國人會喪失生命,怎麼也不算是危言聳聽。

准此而言,政府竭盡全力去取得至少500萬劑進口疫苗,是執政者第一義務豈不甚明!執政者若尚心存以少數國人生命換取,即便是換「生技業臺積電」,這也是一樁魔鬼交易。也因此政府冷眼對民間人士自行取得疫苗交由政府統籌一事,才分外啓人疑竇!疫苗匱乏下做選擇不應是對個人德性的考驗,反而應是對執政者政治道德的最後審判

再者,國產疫苗上線前,所有依科學標準設立的把關程序,皆應充分、正當地滿足。例如陳培哲辭去國產疫苗審查委員職務,原因竟是來自總統的政治壓力。唯今之計只有誠意請他回任,並許他及所有委員有自主判斷的空間,否則國產疫苗上線即因「出身不正」將飽受懷疑的目光

政府當然可能窮盡手段,讓多數人民不情願卻不得不捱上這一針,以求恢復起碼的正常生活,但政府沒有辦法抹去所有人心中的問號,如此不但不利於國產疫苗的國際認證,連帶有害政府扶植相關產業的「宏圖」,另外還有無形卻深遠的正當性損害。

當下社會的寫照,個人美德既不足憑,社會合作亦不可得,在性命交關當口,只剩下一個民主選出的政府,我縱知道「祂」有諸多問題也只得信了。結果,祂卻是集中權力在手後,如此回報人民的信任!我真正擔心的後果是繼「上帝已死」後「民主已死」,民主政治失去意義,只剩爭奪權力的荒野,那就不比開明專制高明瞭。(作者爲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