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廚房成爲心靈聊天室 如何藉「烹飪」拉近親子感情?

文/王雙雙

結婚前,我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嬌氣姑娘,最拿手的就是煮麪,加上阿姐婆家手工製作的辣椒醬拌上香油,可以吃得非常滿足,後來還會往面里加青菜、雞蛋肉絲,讓麪食更營養豐富。

縱然「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但母親大人依舊擔心我的飲食問題,讓我務必學幾道菜傍身,觀看家裡,父親母親、阿姐姐夫,個個都是煮菜高手,關進廚房半個時就能端出滿桌的料理,且道道色香味俱全,我跟着她們學了點皮毛,學會了三菜一湯─芹菜炒肉絲、紅燒魚麻婆豆腐和番茄蛋花湯,我當時自覺很聰明,以爲擁有三菜一湯的手藝就可以走天涯。

後來我爲人妻、爲人母,一日三餐陡然成了人生的重頭戲,大女兒胃口自幼就不好,爲了可以讓她多吃一些,我開始向父母取經,看見好的食譜會記錄下來,陪女孩去圖書館看書,她看她的故事書,我依舊拿着筆記認真抄寫食譜,不出一年的光景,我就入得了廚房,燜煮炸燒炒,全都難不了我。

女孩們亦是從那時起,慢慢地跟着我走進廚房,但是剛進廚房的她們總是坐不住,幼時哭鬧討着要抱抱,於是她們坐在椅子上的時候,我都會講故事給她們聽,因爲空間的侷限,我無法攤開一本書從頭講到尾,所以我想了一個應對的方法,我給她們編故事。

我常講的一個故事是,兔子媽媽要出門去買胡蘿蔔小兔子吃,媽媽希望小兔子乖乖待在家裡,誰來都不要開門......故事從這裡開始,我不斷加入新的人物、新的事件和衝突,每次都讓她們驚呼連連,不斷地問我:「然後呢?媽媽,小兔子今天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等她們再長大一些,由我講的小兔子曲折故事告一段落,我請她們接棒繼續講下去,雖然她們有時候講的故事非常無厘頭,但因爲我們沒有目的性,它單純只是讓我們度過一段美好時光調味劑,所以我跟女孩們都樂此不疲,我也從不糾正她們,任着她們自由發揮。

我們從廚房的最初講故事時光,在某一天突然有了新的轉折,大女兒見我在打蛋液,她好奇地一直盯着我看。我問她:「你要不要試着打一顆雞蛋?」

「真的可以嗎?」女孩顯然沒想到會有出乎意料的驚喜。我跟女孩各拿一顆雞蛋,我先示範給她看,敲開蛋殼後打開,將蛋黃和蛋白倒進了碗裡,女孩小心翼翼地也試敲了一次,可是她用的力氣太小,嘗試第二次的時候,力量又太大,讓蛋液都流了出來,女孩擔憂地看着我:「怎麼辦?」

我遞過一隻碗,示意女孩把蛋殼裡剩下的倒進去,然後我又問她:「你要不要再試一次?」小女兒見狀,也躍躍欲試。

▲雞蛋示意圖。(圖/記者洪綱攝)

我們那天的聊天話題,就圍繞着一顆雞蛋開始了,我跟女孩們聊起了達文西,自幼具備繪畫天分達芬奇的繪畫旅程竟是不斷重複地畫一顆雞蛋,講完這則故事後,我問女孩們:「你們覺得畫雞蛋有意思嗎?」

女孩們搖頭,大女兒更是坦白:「畫雞蛋能有什麼意思呢?一個圓圈,我每天可以畫很多顆。」

每顆雞蛋都長得不一樣,而且是以素描的形式把它的輪廓展現出來,這其實不僅是練習人們紮實的基本功。」見女孩們還是一頭霧水,我又說:「就像你們今天在打這顆雞蛋,雞蛋每一顆都一樣嗎?但是你們卻可以越來越熟練,每次打雞蛋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體驗。」這一次,女孩們對我的解釋很是買帳,頻頻點頭。

那天我們煎的雞蛋量是平常的兩倍,但因爲女孩們參與其中,所以吃得津津有味,很快將盤子內的雞蛋橫掃乾淨。後來,每每女孩們遇見同樣重複的事情,懶得動手再去做的時候,我都會問:「還記得畫雞蛋的達文西嗎?一件事情重複去做,你就會成爲那件事情的專家,因爲每一次的練習和嘗試,都會讓我們有新發現,纔會有收穫。」

這麼簡單易懂的道理,女孩們很快就意會,學會了努力和堅持。

女孩們再長大一點,她們的手臂伸得更長,可以幫我一起理菜,我們會一起設計菜色,胡蘿蔔切成小花配上小朵的綠色花椰菜頗有美感,銀耳除了可以煮紅棗蓮子湯外,我們加了薑絲肉片煮成的銀耳肉片湯也別具風味,紅燒肉要切得小塊燉煮加冰糖才更夠味......

女孩的胃口在廚房裡慢慢地被調開了,雖然還是偏瘦,身體卻漸漸拔高了,手臂有了結實的肌肉,每天放學的時候都會問我:「媽媽,今天有什麼水果可以吃?我來準備就好。」或是:「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我很願意做你的小幫手喔。」

爲了讓女孩們有參與感,我跟女孩們一起包餛飩,她們從最初跟着我學習包餛飩的步驟,逐漸增添她們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包了各式各樣的「花式餛飩」,有像口香糖一樣的長條餛飩,有愛心、小花、小籠包的別出心裁形狀,還包括三角褲、衣服等無厘頭形狀。

在跟女孩們一起包餛飩的過程裡,我會跟她們聊起兒時我曾經跟父母包餛飩的場景,以及哪些時節需要吃餛飩或水餃,以此加深女孩們對於習俗的瞭解,是個寓教於樂的有趣過程。

當我們在廚房裡玩樂變得更多有趣時,我煮菜的水準當然也有所提升,我不再只依賴食譜,我可以依據廚房和冰箱裡的食材,毫不慌亂地出菜,女孩們若是碰到上英文課(當日下課的時間會很晚),我也會爲女孩們親手準備便當送去學校給她們。

煮菜逐漸成爲我跟女孩們的樂趣,我在此時又愛上了烘焙,我在洗衣房的一角闢出了足以放下長桌的空間,備齊了所有材料後,女孩們陪伴我一起動手,我們做過手工蛋糕、餅乾,還烤了可愛的吐司以及會爆漿的巧克力蛋糕,每一個過程,都讓我們學習了堅持和努力。

對廚房的熱愛,讓她們對食材有了更多的瞭解,她們尊重食物,常跟食物對話,因爲她們覺得「讓食材開心了,煮出來的食物纔會是好吃的!因爲食材們舒展開了......」

廚房成了我跟女孩們更接近心靈聊天室,透過食物,我們無所不談,聊我的小時候,聊我母親的小時候,再跟女孩們的現在作比對,三代女子的小天地驟然擁有更親密的連接;透過食物,我們創造了只屬於我們母女三人的故事,且將源源不斷地講下去;透過食物,我們不僅瞭解了食材的特性和形狀,更讓豐富美妙的形容詞也同時進入了她們的腦海,使得她們日後對於生活百態的形容更添了趣味。

知識和愛,其實也藏在每一道用心的料理裡,對不對?

作者王雙雙,耶魯大學比較文學文化研究博士。作者、編劇。江蘇人,現居臺北。2007年開始創作小說,出版小說逾十部,以半夏及重光的筆名出版小說,作品包括《彼若盛花》、《七年》、《好姑娘永垂不朽》、《最好的時光遇見你》、《半島微光》等。本文出自時報文化《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博客來|TAZZE|誠品|金石堂 好評發售中!

★圖片爲版權照片,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