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足球回家”夢想背後――英格蘭足球的十年改革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題:“讓足球回家夢想背後

――英格蘭足球的十年改革

新華社記者肖世堯

“It's coming home, it's coming home(足球回家了,足球回家了)”――這是1996年英格蘭歐錦賽主題曲《三獅》的歌詞。這首歌,在英倫大地上幾乎家喻戶曉,寫盡英格蘭作爲現代足球發源地的光榮與驕傲。從此,“讓足球回家”,成爲英格蘭隊出征每一屆世界大賽口號

然而在很長時間裡,成功並未青睞“三獅軍團”。時至今日,英格蘭隊還從未奪得象徵歐洲足球最高榮譽的歐錦賽冠軍,這句口號也幾乎淪爲笑柄

在7日舉行的2020歐錦賽決賽中,英格蘭隊2:1擊敗丹麥隊隊史首次打入決賽。整場比賽,“足球回家了”的歌聲響徹倫敦溫布利大球場。英格蘭人,距離夢想從未如此之近。爲了這個時刻,他們已苦心磨劍十年。

一切的變革始於2011年。彼時的英格蘭隊,還籠罩在未能進入2008年歐錦賽正賽和2010年世界盃折戟16強的陰霾中。英超聯賽的強勢,似乎並未帶動英格蘭隊的崛起。痛定思痛,英足總和英超公司制定了《精英球員表現計劃》(簡稱“EPPP”)。這個計劃在2011年底通過,從2012年開始實施,力圖對整個青訓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打破各俱樂部必須在90分鐘車程內招收球員的限制,鼓勵青訓營突破“地方保護主義”吸納球員;建立四級青訓營制度,英足總按青訓營級別配比資源最高級別青訓營至少要配備18名全職教練且年投入不低於250萬英鎊(1英鎊約合8.95元人民幣);建立完備的青少年聯賽體系,組織大量比賽,同時取消U17以下青少年聯賽排名,淡化錦標主義;加大足球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可容納英格蘭28支各年齡段代表隊訓練的聖喬治公園國家足球訓練基地等多項改革措施落地。

改革從不會一帆風順。當年的投票中,英格蘭三級職業聯賽的72傢俱樂部中,有22家向EPPP投下反對票。EPPP固然將鼓勵英超頂級俱樂部將優勢資源投入青訓,同時也會使中小俱樂部利益受損。2012/2013賽季前,赫裡福德聯隊等多家低級別聯賽俱樂部宣佈因無力滿足EPPP要求,關閉青訓營。至今,低級別青訓營降級、關停仍時有發生。“只面向精英,不顧及傳統”的爭議,一直伴隨着EPPP整個實施過程。

改革仍在爭議中推進,在重構青訓體系和完善基礎設施的工作完成後,“英格蘭隊到底應該踢怎樣的足球”,成爲英足總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2014年,英足總髮布青訓大綱《英格蘭DNA》,完全摒棄了英式足球長傳衝吊的傳統打法,強調控制球權和快速反擊,着力培養球員的決策能力和技術能力。按照要求,全英格蘭所有青訓教練都應遵循《英格蘭DNA》進行執教,以形成統一的足球哲學和比賽風格

時任英格蘭U21主教練索斯蓋特是《英格蘭DNA》的主要編撰者之一,他在大綱發佈會上表示:“我們不想站在這裡說,這是一個計劃,需要五年時間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他迫切希望着改變立刻發生。“如果我們能做到,各年齡段的英格蘭代表隊都應該能夠在世界大賽的決賽、半決賽中展現出競爭力。”

2017年記者去聖喬治公園採訪,有英國教練向記者回憶,那並非一次激動人心的發佈會。“這無異於要很多教練放棄他們賴以成功的訓練方法理念,從頭學習新的東西。”最難改變的,無疑是人的慣性思維。新的青訓大綱,依舊阻力重重。

在2012年建成的聖喬治公園,發揮了國家足球訓練基地的龍頭作用。英足總在基地內設立了“足球教育事務部”,下設“青訓教練培養項目”,對全英格蘭的青訓教練進行培訓,每年有近14000名教練受訓。英足總要求,所有持證教練必須每3年參加16個小時的在職培訓,以瞭解新的足球理念。從英格蘭隊到低級別青訓營一以貫之的攻勢足球風格,逐漸建立起來。

改革的成效從2017年開始顯現。那一年,英格蘭各級青年隊先後奪得U19歐青賽冠軍、U20世青賽冠軍、U17世青賽冠軍等多項重量級青年錦標。到2018年,一支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英格蘭成年隊在新任主教練索斯蓋特的率領下出徵俄羅斯世界盃。這支史上最年輕的英格蘭隊一路殺入半決賽,創造了1990年以來英格蘭隊的世界盃最佳戰績

足球發展青訓爲根,聯賽爲本。當青年才俊不斷涌現,高水平的英超聯賽就成爲最好的練兵場。翻開英格蘭隊本屆歐錦賽大名單,囊括了21歲的福登、22歲的芒特、21歲的桑喬、19歲的薩卡、18歲的貝林厄姆等一大批在頂級聯賽經受鍛鍊的技術型球員。索斯蓋特當年種下的種子,正在結出豐碩的成果。這支年輕但不乏經驗的英格蘭隊,以近乎摧枯拉朽的姿態站上決賽場。

1996年歐錦賽半決賽,在溫布利大球場,還是球員的索斯蓋特罰丟關鍵點球。他在多年後回憶,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不願意聽到《三獅》這首歌。

2021年7月11日,2020年歐錦賽決賽,又是溫布利大球場。索斯蓋特和他的將士們有機會讓“足球回家了”的旋律,成爲英格蘭足球十年改革的最佳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