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AQ/一念之間,一燈之遙

▲如何把不值錢東西變得有價值,是身爲設計師的蕭光廷興趣的一點。

圖/RAPAQ POINT、nbt. STUDIO文/RAPAQ POINT

礙於終生不得參展超過三次的規定,今年是蕭光廷最後一次參加米蘭衛星展(SaloneSatellite),正是這個原因,他選擇把自己所有的設計概念集大成後,再儘可能地放到最大,用盡心力去說一個跟失去有關的故事,有趣的是,雖然他談論的是失去,最終卻讓他獲得最想贏得的獎項──由全歐洲最具權威的設計雜誌編輯,依據報導價值進行評鑑的獎項「設計報導獎」(Design Report Award)Special Mention獎。他不諱言,之所以能獲獎和展出的最新燈具作品Nebbia有着極大的關係。

一直以來,他從未想過要藉由設計塑造出自己的風格,那不是他想做的,他也做不來,所以大部份的設計靈感都不是由他個人出發,而是出自材料工藝或是科技本身,同樣的,「Nebbia」也不例外。他回想起兩年多前,當友人帶他到專收電器的回收場時,看見滿坑滿谷遭到廢棄的電腦電視,除了震撼,他的內心還有着很深的感觸,「原來我們一直在設計自以爲很酷的東西,但其實大部份的時間我們都在設計垃圾。」

▲Nebbia的特別之處在於,將電視液晶熒幕的增亮膜抽出後,壓上特殊摺痕作爲燈罩

作爲一位設計師,他實在無法想像設計的壽命怎麼會變得如此地短。事實上,在他更深入瞭解後,才發現臺灣的電視廢棄量一年至少有一百萬臺,而它們之所以會被丟棄,大多隻是部份元件故障導致無法正常使用,這項驚人的發現引起了他的興趣。

隨着技術與材質的演進,近年來電腦、電視的機身都不再有着過往那般厚重的身形。幾經研究加上考量日後量產的可能,他選定當前市場裡最主流的設計元件──液晶熒幕作爲創作素材。先是足足花了一年時間,透徹瞭解這項元件的造價、結構、作用,而開始着手測試直到找出最佳的組成狀態,過程又花了他一年多的時間。

最終,他選擇將導光板前的那一層增亮膜抽出,在上頭壓出有如棱鏡般的摺痕,作爲燈罩,其餘膜片按序放回原位。此外考量到環保,堅持不使用LED燈泡,而是在屏除不必要的元件後,直接沿用原有的熒幕機身作爲發光體,他笑稱結果就像是把不值錢的東西變得有價值,把垃圾變黃金那樣化腐朽爲神奇。這些廢棄資源只是被錯放而已,放在回收場叫做垃圾,放在他的辦公室卻成爲他的創作材料,從他語氣裡,很明顯能感受到快樂。

當被問到自己的設計邏輯是否就是沒有邏輯時,他不帶任何保留地承認。他說每回設計時完全不知道最後的成果會是什麼樣子,總是得經過不斷推翻再推翻,纔會找到最正確、最像自己的做法,或許看似隨性不已,其實卻是執着到不行的一種做法。

▲習慣一再推翻自己的蕭光廷,最後一回參加米蘭衛星展,有許多展品甚至是在現場布展時才首次組裝完整。

尤其最後這次參加米蘭衛星展,更是讓他感覺自己彷彿一口氣老了好幾歲。「今年的展覽主題,我想談的是在滿足所有慾望、需求的同時,是否有什麼沒有留意到的,我覺得我們在擁有的過程中也不斷在失去,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他舉了幾個例子,像是由於製程繁瑣有許多正在或已經消失的事物,或是積累多年的工藝技術,卻因不符時代所需就此失傳,而令他感到最恐怖的一點──失去對科技的控制力,更是許多被科技綁架、失去自由的現代人通病

他很清楚知道,與其把科技拒於門外,不如化阻力助力,一方面兼顧美學,另一方面試着結合最低限度的科技纔是最正確的做法,例如透過和網路的結合,Nebbia能與使用者生活產生互動,facebook按贊次數氣象溫度高低、股市漲跌不再是會干擾生活的即時資訊,反倒更像是一種增添情趣的生活調劑品

縱使Nebbia的成功已經爲他贏得夢寐以求的獎項,也替他搏得不少國內外的關注,蕭光廷仍謙虛地認爲自己纔剛跨出第一步,充其量只算是拿到入場券而已,接下來,還有許許多多下一個大計劃等着要去完成,而他目前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回到回收場繼續尋找下一個創作材料。

蕭光廷2004年畢業於安大略藝術設計學院,曾先後在美國、加拿大、臺灣與中國從事產品設計工作。2010年於義大利取得設計碩士學位後返臺創立「大未來創意設計nbt. STUDIO」。

nbt. STUDIO集結多元專業人才的設計團隊,擅長以文化融合創意作爲設計基礎,致力於環保材質研發與應用,善用新科技與新制程,創造出符合人文美學、生活哲學與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想看更多RAPAQ POINT文章 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