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衝擊 勤業衆信:臺商受影響較小

勤業衆信(Deloitte)聯合會計師事務所7日表示,2020年底以大陸爲首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目前臺商已在多數RCEP會員國設廠短期內影響較小。

在2021年美國即將上臺新政府對於中美貿易戰態度,和後疫情時代重建經濟和供應鏈之趨勢,臺商企業的商業環境正面臨「開放與保守」兩種氛圍角力。因此,勤業衆信(Deloitte)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4日將舉辦稅務論壇,主題爲「保守vs.開放主義下,臺商企業應如何選擇」。

勤業衆信稅務部營運林宜信指出,美國保守主義擡頭,中美貿易戰持續,即使拜登上臺後,預計對中國大陸政策可能不會有大幅變動;而其擬推動之稅改政策如能順利落實,將提高企業適用稅率,對於跨國企業而言將帶來重大影響。

另一方面,隨着亞洲勢力崛起,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及東協10國已簽署RCEP。臺商企業在保守主義與開放主義相互角力之後疫情時代,應即早綜合評估美國拜登上臺後推動之稅改政策,運用相關租稅協定或貿易協定管控稅務風險成本,並逐步調整全球供應鏈配置。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表示,RCEP是在既有的自由貿易協定基礎上深化區域連結,並建立了「中國大陸與日本」、「日本與韓國」二個新的自由貿易關係。不過,各國整體降稅態度相對保守,多數產品分十年以上降稅,並非一步到位,同時也有許多產品維持原關稅,其中包括很多臺灣主要出口產品。

此外,RCEP對產地規定也相對較寬鬆,對既有加工出口供應模式影響不大,短期內不會對臺灣中上游原料出口造成明顯排擠效果。整體來看,RCEP對臺灣產業短期影響不會太大。

但中長期而言,RCEP許多產品最終仍將降至「零關稅」,且會員國間在原產地規定、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技術標準等方面逐步統一,有助於深化區域內的經濟合作;未來亦可能有更多新成員加入,進一步擴大規模及影響力。由於臺灣目前尚未加入RCEP,建議臺商企業應進行策略性投資佈局,增加產線調度的彈性,以因應全球經貿環境快速變化的風險及增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勤業衆信執業會計師徐有德認爲,美國新政府於2021年即將上臺,相較川普的「美國製造」減稅政策,拜登的稅改政見,估計將提高企業與高所得者之適用稅率、減輕中產階級的稅負,亦鼓勵任何有利於美國經濟復甦和產業重建的投資,並給予租稅優惠;對於外移企業返銷貨物或服務予美國市場者,則課徵懲罰性稅負。

除本次稅改外,美國30%盈餘匯出扣繳稅始終是臺商赴美投資最大的稅務成本。徐有德建議,欲前進美國投資之企業,應從制定美國子公司移轉訂價規則、跨國投資架構與集團盈餘匯回政策,至落地後聯邦與各州的租稅規定、海外派遣人員的稅務遵循等面向進行通盤考量

德勤亞太區國際稅務中心亞太區協理張立華表示,美國除聯邦政府享有徵稅權外,各州及地方政府也享有此權,而多數臺商對州與地方稅相對陌生。美國公司並非根據-其註冊設立之州別來判定州稅的納稅義務,若一美國公司的營運活動與任何一州構成「稅收關聯」(Nexus),例如其僱員於該州達一定居留天數、在州內交付貨物、持有該州財產等,抑或是其他形式的經濟關聯,如代理商、網路銷售或交易金額超過法定門檻,就可能需在該州申報並繳納州所得稅或銷售使用稅。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間接稅負責人洪於婷會計師表示,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已顛覆傳統世界地球村的生活型態,其中以製造業及零售業的供應鏈佈局受其影響至深。在多國相繼祭出旅行或封城禁令之情形下,物流及人流受阻,出現有貨卻無法供貨,或延遲復工造成無貨可賣等狀況。如今傳統集中式供應鏈優勢不再,企業需採分散且有彈性調整配置,才能因應環境快速變化。

另一方面,RCEP之簽署加速亞太地區產業價值鏈融合。臺商在多數RCEP會員國皆有設廠,可藉此重新考量供應鏈之配置,原本考量成本而刪除分散製造及原物料供應之策略選項,也可以重新納入考量。

藉由RCEP之產地累積原則,享有會員國原物料關稅降稅優惠,或者從銷售面,特別是產品進口至韓國及日本市場,進口關稅優惠將增加產品訂價競爭力。惟分散產地或供應鏈恐提高企業營運成本,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加速及供應鏈被迫重組之趨勢下,企業應在供應鏈上兼顧彈性及稅務等相關之成本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