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起來的哪嘎村

貴州省貴陽觀山湖區百花湖鎮哪嘎村,這裡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農業基礎設施滯後,村民們大多靠天吃飯,外出務工人員衆多,屬於典型空殼村。但伴隨着村裡柏油路的打通以及養殖綠殼蛋雞、種植食用菌產業發展,哪嘎村熱鬧了起來,漸漸告別了“山旮旯”。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村裡的老支書鍾世秀。

今年62歲的鐘世秀是土生土長的哪嘎村人。2014年,鍾世秀就卸任了哪嘎村黨支部書記職務,但她仍然行走在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道路上。鍾世秀借力政策扶貧,成立以村委會爲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綠殼蛋雞、長白豬養殖,種植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把規模化種養殖作爲優勢特色產業來發展,帶動百餘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爲鄉親們找到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小康之路。

1998年,40歲的鐘世秀以苦幹實幹的精神,�A得了廣大黨員羣衆信任,在當年哪嘎村支部換屆選舉時,以高票當選爲該村黨支部書記。“那時候,哪嘎村還是清一色的土牆茅屋,不通公路。沒有電和自來水,也沒有通村公路,平時運輸全是靠人挑馬馱,是百花湖鎮數一數二的窮村。”鍾世秀回憶道,儘管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僅勉強能夠餬口,長期在溫飽線上掙扎。鍾世秀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她提出修一條公路同大山外連接,打通哪嘎村發展的“大動脈”。然而“佔用土地花費時間長、工程造價高”等諸多問題擺在眼前,許多村民因此動搖了。鍾世秀並沒有放棄,她一家一戶地跑,給大家做思想工作。另一邊她放棄了請工程隊修路的打算,轉而利用從村民那裡籌措來的6萬元,帶領村民大幹兩個月,硬是把3.5公里的進組公路修通了。

路修通了,村民們到底該怎麼致富?鍾世秀開始不斷地跑市場。從2004年開始,她先後向市裡爭取到了“雙帶致富”項目名額,結合本村樹林茂密的特點,探索“林下養雞”的路子;同時,實驗培育雞苗,經過她的不斷研究,摸索出更成熟的養殖技術,她將這些技術無償傳授給村民們,並積極幫助村民聯繫銷路,讓村民的人均收入又翻了好幾番。

拓寬哪嘎村綠殼雞蛋的銷售渠道,她和新當選的村支書兩人手提綠殼雞蛋穿梭於社區和各大餐館酒店進行推銷,努力把哪嘎村的綠殼雞蛋送上貴陽市民餐桌。慢慢地,雞蛋的銷路打開了。

然而,很多村民對於養殖綠殼蛋雞還是有諸多疑慮。爲此,鍾世秀挨家挨戶找村民算經濟賬,鼓勵他們發展綠殼蛋雞養殖。同時,層層上報哪嘎村林下綠殼蛋雞養殖方案,終於爭取到對哪嘎村林下綠殼蛋雞養殖產業項目的支持。昔日沉寂的哪嘎村,開始熱鬧起來,養雞產業已帶動15戶村民參與養殖,創收50餘萬元。

2016年,由鍾世秀髮起成立的觀山湖區森林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採用集體經營、多元入股的方式,盤活村裡閒置土地12.3畝,參與的村民可享每畝每年600元的土地入股分紅。同時,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13人就業,每人每月穩定收入2000元以上。

如今,哪嘎村的村民不僅生活好了起來、腰包鼓了起來,有的村民甚至有了自己的產業,紛紛將土牆房換成了小樓房,曾經“吃不飽”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李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