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若不足 恐被割韭菜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新華社)

周小川是現任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過去曾擔任包含大陸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建設銀行行長、大陸證監會主席等職務,2011年任內被《歐洲貨幣》雜誌評選爲「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長」。

2020年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就「新形勢下的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進行重點課題研究並於近日出版,並從中擇出周小川在當初課題評審會,就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與爭議發表的演講內容。

在討論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優缺點時,周小川指出,形勢不斷髮展變化,當國際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時,主要儲備貨幣成爲爲數不多的避險資產,如果人民幣國際地位不足夠強,面對極端情況時就會顯出更多的弱點、會被「割韭菜」,包括信心弱勢、資本外流及貿易被制裁等。

「我們可能遲早需要對外匯管理做一次清理,打開大門,不讓人家繞後門、爬梯子」,周小川說,下一步應較大幅度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的程度,不能迴避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問題。但他也表示,資本項目可兌換不是百分之百的自由化,進程也非一步到位,可隨時根據形勢變化進行調整。

周小川也提醒,人民幣國際化也代表着責任和義務,不能光看好處。正如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潘說,金融領域很多動作是「Double Entry」(複式記帳)。這意味央行要履行承諾、保證人民幣的購買力,否則境外主體爲什麼要選擇人民幣?

周小川具體說明,近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重要進展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堅持對外開放;推動滬深港通、債券通等試點;突破一些心理障礙,包括人民幣匯率曾破7、外匯存底曾破3兆美元等。同時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設的補充性的國際儲備資產SDR(特別提款權),讓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形成初步肯定,並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