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有序擴大電子證照應用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開車在外,打開手機就能展示電子駕照;入住酒店,用電子身份證即能辦理手續;企業辦事人員不必帶着公章、紙質材料到處跑,線上上傳文件也可加蓋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的推廣爲人們生活、工作帶來的便利有目共睹。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電子證照再部署,要求在確保信息安全基礎上,有序擴大電子證照應用,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隨着“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的不斷深入,電子證照作爲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的專業性、憑證類電子文件,日益成爲市場主體和公民活動辦事的主要電子憑證,是支撐政府服務運行的重要基礎數據。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積極推動電子證照應用,極大方便了羣衆和企業辦事。國家層面發佈了電子證照《總體技術架構》《目錄信息規範》《元數據規範》等6項國家標準,今年3月國辦也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這些舉措既從政策層面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和全國互通互認,也從技術層面提供了標準化、規範化的基礎支撐,有助於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電子證照互認和證照類政務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
電子證照雖已發展多年,但從某種程度來看仍屬新生事物。從全國層面看,電子證照還存在應用場景不足、互通互認機制不完善、共享服務體系不完備等問題。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數據共享,進一步壓減各類證明事項,擴大“跨省通辦”範圍,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便利企業跨區域經營,加快解決羣衆關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有專家指出,中國網上政務服務發展已由以信息服務爲主的單向服務階段,開始邁向以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一體化政務服務爲特徵的整體服務階段。
應用是電子證照生命力的核心所在。浙江的“最多跑一次”、上海的“一網通辦”、江蘇的“不見面審批(服務)”……各地的成功實踐便民利企見成效,催生更多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來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已建成全國統一的市場主體電子營業執照數據庫,爲全量市場主體生成了電子營業執照。
有序擴大電子證照應用,應重點定位於服務市場主體,聚焦企業需求,讓電子證照真正能夠爲民所用,解民所難,方便市場主體“一照”查信息、“一照”辦事情。爲此,國常會提出,拓展電子營業執照在市場準入、納稅、金融、招投標等高頻服務領域應用,推進電子印章同步發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強化部門和地方信息共享,提升電子營業執照等互認度。選擇部分城市依法依規探索居民電子身份證試點,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和發現解決問題,推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擴大應用範圍有利於便利市場交易,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而有利於經濟發展。
有序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還需注重數據安全問題。要守牢信息安全,提高安全防護能力,加強電子證照簽發、存儲、使用等全過程安全規範管理,防止隱私泄露、數據泄露和社會風險事件的發生,從技術、制度和國家安全等層面做好數據的安全保障工作,築牢安全防線。